時間:2020年12月03日 分類:醫學論文 次數:
摘要:全科醫學模式改變了傳統以疾病為中心的醫學模式,改善了醫患之間的關系,貫徹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對社會醫療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于鄉鎮衛生院而言,也應順應時代的發展而開展全科醫學模式,為全科醫學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但由于當前部分鄉鎮衛生院在應用此模式時存在一定問題,為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希望可為鄉鎮衛生院科學應用全科醫學模式提供助力。
關鍵詞:鄉鎮衛生院;全科醫學模式;實施對策
鄉鎮衛生院屬于三級衛生服務機構,其職責是為農村居民提供公共衛生及基本醫療服務,是農村衛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織機構。鄉鎮衛生院實施全科醫學模式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發展狀況,有的逐步轉化為社區衛生服務模式,也有的保持不變,也有部分鄉鎮衛生院的整體體制發生了巨大改變。同時,全科醫學模式應用時存在認識不充分、資金缺乏且人才專業性不足等各種問題亟待解決,以下將對這些內容展開論述。
1.鄉鎮衛生院的全科醫學模式實施現狀
1.1呈現出向社會衛生服務發展的趨勢
現階段,部分實施了全科醫學模式的衛生院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轉變,陸續建立了多個規模不一的社區服務衛生站,走入社區進行公共衛生事件的科學預防,可對鄉鎮社區公共衛生工作的開展起到積極的促進,可提高對疾病預防的效果,有利于為基層群眾提供及時的醫療救助。
1.2部分地區實施后改變不大
部分鄉鎮衛生院實施全科醫學模式后并未發生較大改變。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職能逐步被削弱,因而鄉鎮衛生院的功能發揮受到了限制,使之逐步由衛生院轉變為醫院,部分村級衛生院甚至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1.3整體體制發生改變
由于受到政府部門的指導方向影響,部分鄉鎮衛生院的定位并不準確,致使其體制發生了改變,逐步轉變為股份制醫院或私立醫院,因而鄉鎮衛生院的作用未能有效發揮,阻礙了鄉鎮社區公共衛生及基本醫療服務工作的開展。
2.鄉鎮衛生院實施全科醫學模式時存在的問題
2.1認識不夠充分
部分地區政府部門認為社區服務工作應由鄉鎮衛生院全權負責,與政府部門并不關聯。因此,地方政府缺乏社區衛生服務觀念,在政府公共服務當中也未針對這部分內容采取有效的措施,未能合理進行全科醫學模式的規劃,因而影響了該模式在鄉鎮衛生院中的應用。
2.2政府職位未有效發揮
部分地區的鄉鎮政府未能有效履行自身所肩負的社會公共服務職責,未能對鄉鎮社區的公共醫療措施進行建立與完善,因而公共服務水平不足,由于政府職能未有效發揮,限制了全科醫學模式的實施效果。
2.3鄉鎮醫療衛生工作發展速度慢
與城市相比,鄉鎮地區的醫療衛生工作開展狀況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受到鄉鎮地區的經濟狀況影響所致。然而對于國家而言,農村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而必須對其基本醫療服務予以高度重視,確保政府職能的有效發揮。
2.4鄉鎮衛生院醫療改革不科學
部分鄉鎮衛生院在自身改革過程中未與附近鄉鎮衛生院保持良好的互助關系,未能實現農村醫療服務網絡的有效構建,部分鄉鎮衛生院將疾病治療作為主要職責,忽略了疾病預防工作,致使其預防工作職能被逐步弱化。
2.5專業性人才及資金不充足,管理制度缺乏先進性
由于鄉鎮衛生屬于基層機構,政府部門未調撥大量資金用于衛生院醫療設備的配備與更新,部分鄉鎮衛生院缺乏基本醫療設備,環境相對較差,醫護人員的薪資水平較低,部分鄉鎮衛生院缺乏專業性的醫療人才,同時,還存在管理不嚴格等問題,為此,鄉鎮衛生院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合理解決。
3.解決鄉鎮衛生院全科醫學模式實施問題的可行性對策
3.1準確定位政府職能
政府部門應對自身在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所肩負的職責進行明確,合理進行鄉鎮衛生院管理方式的規劃,協助衛生院運用分類管理方式進行管理。首先應將公共衛生工作作為鄉鎮衛生院的工作核心,政府部門也要積極參與社會衛生服務工作,與鄉鎮部門協同配合,高效開展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為居民的健康保駕護航,強化鄉鎮社區居民的疾病預防意識,進而保障鄉鎮社區公共醫療服務工作的優質化開展。
3.2設立專項基金,保障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
在社區新型衛生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鄉鎮衛生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職能部門,其擔負著重要的職責。因此,必須針對鄉鎮衛生院進行建設專業基金的設立,以保證其規范化與標準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專款專用。同時,在短期內完成對鄉鎮衛生院的一次全面建設,使之達到業務用房數量標準;根據標準配齊基本的醫療設備;以從事計劃為依據,配齊公共衛生人員,并保證服務質量;此外,由于政策變動而引起的醫療服務損失,應予以補助,保證其正常運行。
3.3培育全民參與的觀念
新型的社區衛生服務應由政府主持,全民共同參與,逐漸從單純的衛生部門過渡到全社會參與的社區服務。通過主動參與,居民能夠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健康狀況,進而自覺加強自我疾病管理。采取全民參與的方式,居民還可了解到更多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增加了對社區服務工作的認識,減少了抱怨與不滿。
3.4構建科學完善的衛生服務體系
3.4.1建設政府舉辦、部門管理及衛生院運營的管理體系,提高衛生院的管理職能;
3.4.2根據社區衛生服務要求,完善衛生院的一體化管理機制,將責任具體落實到分院及村衛生室,加強考核和監督;
3.4.3注重對服務模式的轉變,嚴格按照公共衛生工作要求落實服務項目,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及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的提高;
3.4.4結合農村就醫特點,適當延長服務時間,將醫療服務和農村公公衛生服務進行有機結合;
3.5.5不斷深化分配機制改革,始終堅持“績效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健全各種考核機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3.5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
3.5.1應將人才培養作為核心,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力資源的優劣。當前,許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力資源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人員整體素質普遍不高,進行全科醫學知識的培訓可有效彌補人力資源的不足;
3.5.2應注重培養全科醫生,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實習基地建設,如每年定期組織對各鄉鎮衛生院的全科崗位培訓;
3.5.3加快建設全科醫學師資隊伍;
3.5.4加快實行全科醫師的資格認可與準入制度,實現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與發展;
3.5.5堅持社區衛生服務實習基地的培育機制,促進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的隊伍;
3.5.6重視社區衛生人員的待遇問題,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職稱晉升政策,提高職工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要解除其后顧之憂,使其享受到與教師及獸醫的同等待遇。
社區衛生服務論文范例: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可行性分析
結語:在鄉鎮衛生院實施全科醫學模式,盡管可取得良好的成績,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存在的不足,地方政府及鄉鎮衛生院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從而保障全科醫學模式的高效實施。
參考文獻:
[1]劉平原.論鄉鎮衛生院實施全科醫學模式的問題與對策[J].養生保健指南,2016(39):72.
[2]張林彬.全科醫生培養模式及實施中相關問題的思考[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8):259.
作者:陶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