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7月23日 分類:醫(yī)學論文 次數:
[摘要]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康復治療作為臨床治療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近年來醫(yī)師和學者不斷探究新型干預方法。文章第一部分指出精神分裂癥的研究現(xiàn)狀,第二部分闡述了音樂療法在精神分裂癥康復中的應用,第三部分闡述了心理護理在精神分裂癥康復中的應用,第四部分介紹了音樂療法與心理護理的應用實踐,第五部分對文章進行總結,為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音樂療法;心理護理;康復治療
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與此同時工作壓力增加,一些不良的的生活習慣形成,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精神疾病的發(fā)病率有所提升[1-2]。精神分裂癥就是一種典型代表,多在青壯年發(fā)作,患者的感覺、知覺、情感、行為異常,但不昏迷、不智障,嚴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也為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目前精神分裂癥治療以綜合療法為主,旨在控制臨床癥狀,恢復患者的社會功能,提高其自理能力[3]。從現(xiàn)有的研究來看,心理干預和音樂療法,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比較多見,實踐證實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案。
1精神分裂癥的研究現(xiàn)狀
在醫(yī)學上,將精神分裂癥定義為一種障礙。流行病學顯示,精神分裂癥的終生患病率為3.8%~8.4%,患者總人數達到2300萬[4]。絕大多數患者起病于15~55歲,男性的發(fā)病高峰年齡是10~25歲,女性則是25~35歲。在農村地區(qū),一項追蹤研究顯示,男性患者的預后比女性要差,死亡、自殺、缺乏社會援助的比例更高[5]。精神分裂癥患者要全程治療,即使癥狀已經消退。
其中,藥物治療是基礎,主要是抗精神病藥,以多巴胺、5-羥色胺為代表,藥物作用在大腦遞質,緩解幻覺、妄想等癥狀。其他常用的治療方法有:①電刺激療法,促使大腦短暫痙攣,緩解自殺、躁狂、嚴重抑郁等癥狀。②認知行為療法,幫助患者獨立生活和工作,減少生活中的痛苦,有助于思維模式正常化。③心理社會支持,包括自我監(jiān)控、技能培訓、職業(yè)康復、就業(yè)支持等。經規(guī)范治療,約有40%的患者預后良好,能正常結婚生子、工作生活;有27%的患者可能精神致殘,必須在醫(yī)療機構長期治療,防止病情惡化[6]。
2音樂療法在精神分裂癥康復中的應用
2.1音樂療法概述
音樂療法屬于心理治療的范疇,是在心理治療的理論指導下,由音樂治療師設計治療方案,利用音樂、樂曲影響生理功能,消除恐懼、抑郁等負面情緒,幫助患者恢復心理健康。音樂療法將醫(yī)學、教育、音樂等學科綜合起來,不僅應用領域廣泛,而且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施伯瀚等[7]的研究中,將音樂療法定義為:采用各種音樂活動形式,利用聲音刺激或催眠患者,激發(fā)軀體和心理反應,從而恢復或增進健康。
2.2音樂療法的種類
音樂療法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主動治療。以患者為主體,讓患者參與歌唱、演奏等活動,利用高漲的情緒消除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使其更好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促進軀體、大腦功能恢復。二是被動治療。以音樂治療師為主體,患者被動接受治療,利用音樂進行暗示、催眠、聯(lián)想、想象,調動患者的潛意識,使其重新認識自我和世界,消除負面情緒,達到心理平衡[8]。
2.3音樂療法的作用機制
對音樂療法的作用機制,不同學者有不同看法,總結起來包括:①刺激大腦釋放出神經遞質,例如去甲腎上腺素、乙酰膽堿,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促使左腦和右腦協(xié)調一致[9];②音樂刺激人體的下丘腦和邊緣系統(tǒng),可以穩(wěn)定情緒,避免情緒劇烈波動;③音樂作用于大腦顳葉的聽覺、痛覺中樞,刺激腦垂體分泌腦啡肽,可以緩解疼痛;④大腦中的腦干、下丘腦、邊緣系統(tǒng)等,均和人體臟器活動、內分泌系統(tǒng)有關,通過音樂刺激可治療和情緒相關的身心疾病,矯正異常行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10]。
2.4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音樂療法
①控制急性發(fā)作:患者處于急性期,如果排斥以語言為主的心理治療,采用音樂療法能控制病情。徐良雄等[11]的研究中,初次發(fā)病的患者接受音樂治療后,其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的評分明顯改善。②緩解焦慮抑郁: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部分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嚴重,會造成意志力減退,甚至產生自殺傾向。采用音樂療法,可刺激腦部伏核區(qū),激活下丘腦,使患者產生愉快感,幫助其從焦慮抑郁的心境中走出來,保持積極心態(tài)。③減輕陰性癥狀: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有沉默寡言、情感淡漠、思維緩慢等,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通過音樂治療,患者之間相互鼓勵、關心、幫助,可以糾正不良行為,提高自尊水平。
④恢復社會功能:精神分裂癥患者中,80%以上伴有社會功能缺陷,改善社會功能是一個治療目標。音樂療法作為輔助治療手段,能提高患者的團體意識,樹立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信心,不斷增強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袁煥英等[12]的研究表明: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患,應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預聯(lián)合音樂療法的效果更加明顯,臨床醫(yī)護人員需要給予此干預方法高度重視。
3心理護理在精神分裂癥康復中的應用
3.1心理護理的目的
實施心理護理,能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幫助患者調整社會角色,接受新的角色任務;能緩解負性情緒,引導患者進行情緒管理,避免情緒失控;能緩沖患者的社會-心理應激反應,學會處理應激事件,防止出現(xiàn)不顧后果的行為;可樹立堅強意志,幫助患者重塑個性,學會減輕心理壓力。
3.2心理護理的流程
心理護理的實施流程是:①心理評估。采用工具量表,如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或通過交談詢問,評估患者的病情,記錄下存在的心理問題。
②護理診斷。根據評估結果和檢查結果,確定嚴重程度,劃分危險行為等級,為護理提供依據。③制定護理方案。由主治醫(yī)師、護士長、責任護士等,共同制定心理護理方案,要求涵蓋患者的心理問題,和治療方案相匹配。④護理實施。由責任護士落實護理方案,嚴格執(zhí)行護理計劃,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⑤護理評價。讓患者及家屬進行護理評價,總結護理中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促進護理質量不斷提升。
3.3心理護理的作用機制
WHO研究稱:精神分裂癥患者每次發(fā)作,均可能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對社會具有較大的危害性[13]。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下,心理護理成為護理工作的一個重點,將其應用在精神科,可以消除癥狀復發(fā)的不利因素。一方面,心理護理和常規(guī)護理相結合,貫穿在康復護理的全過程,能有效控制陰性癥狀,緩解負性情緒,對患者的康復起到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心理護理和規(guī)范治療相結合,能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正確認識疾病和治療工作,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操作,從而提高療效,改善預后[14]。
3.4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心理護理
①減少沖動行為: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幻覺、妄想中,很可能出現(xiàn)傷人毀物的行為。通過心理護理,可以約束患者的行為,預防不良后果發(fā)生。在干預期間,讓患者認識到約束是一種保護行為,消除憤怒情緒,避免約束解除后采取報復手段。②改善認知功能:精神分裂癥病情反復發(fā)作,患者時好時壞,病程長達幾年到幾十年。通過心理護理,能幫助患者培養(yǎng)興趣,使其愿意參加社會活動,減輕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程度,對預防病情復發(fā)有積極作用。
③實現(xiàn)自我管理: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生,和社會、個性、心理異常等有關,其中個性缺陷占比很重。心理護理的應用,能幫助患者糾正個性缺陷,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從依賴他人轉變?yōu)楠毩⒆灾鳎瑴p輕家庭和社會負擔。相關研究稱,精神分裂癥是一種以自我經驗碎片化為特征的紊亂,心理治療可以促進患者發(fā)展更強的能力,來整合自我和他人的信息[15]。
基于元認知導向的心理治療,可以幫助患者解決精神問題,提高生活能力,促進病情恢復。④預防并發(fā)癥:以代謝綜合征為例,常見如超重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心理護理的實施,能幫助患者糾正不良行為習慣,消除恥辱感,樹立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從而預防代謝綜合征發(fā)生。
4音樂療法與心理護理的應用實踐
4.1音樂療法的應用實踐
董愛紅等[16]選取90例精神分裂癥康復患者,雙盲法選出甲、乙兩組,甲組45例患者常規(guī)治療,乙組45例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奧爾夫音樂治療,主要內容有:①每周開展3次奧爾夫音樂治療,每次60min,2個月為1個療程。②治療師要詳細掌握奧爾夫音樂治療的治療方法和原理。
③治療過程為治療前為患者介紹奧爾夫音樂治療的目的、方法以及意義,取得患者配合;治療內容包括節(jié)奏訓練、各種小游戲(如“跟鼓走”“吃水果”)、形體表演、舞蹈等。2個月后,分別評估兩組患者的記憶、智力和社會功能缺陷情況,甲組患者得分為56.27±15.66、69.84±12.47、8.72±2.57分,乙組患者為71.77±18.73、82.55±15.06、6.44±3.09分,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見,奧爾夫音樂治療精神分裂癥,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記憶力以及智力,增強其社會功能。
4.2心理護理的應用實踐
魯金韻等[17]選取1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取積極心理學指導下的心理護理,內容包括:①成立積極心理學干預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②組員輪流扮演護士與患者的角色,模擬練習護理干預措施。③分為4個階段,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包括認知教育、重新認識生命價值、情感支持、樹立生活希望等。
干預后,評價患者的精神病癥狀和生存質量,分別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和功能狀態(tài)量表(COOPWONCA,C-W)進行評估,結果顯示,觀察組BPRS各領域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C-W評分為11.63±2.57分,優(yōu)于對照組的15.58±2.94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見,對精神 分裂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精神狀態(tài),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醫(yī)學論文投稿刊物:《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雜志社成立于1985年,現(xiàn)下設編輯部和綜合部。雜志社主營的《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雜志創(chuàng)刊于1985年,是經國家科技部、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醫(yī)藥衛(wèi)生綜合類期刊。《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由重慶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管,重慶市衛(wèi)生信息中心主辦(2013年起)。國際刊號:ISSN1009-5519;國內刊號:CN50-1129/R;郵發(fā)代號:78-47。
5結語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不僅危害身心健康,也是家庭和社會的一個負擔。患者在康復期間,音樂療法和心理護理的應用,具有多種作用機制,可有效控制癥狀,避免病情復發(fā),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希望通過本文,為康復治療提供一些依據,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李麗華.心理與精神護理[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48+97-98.
[2]齊曉暉,王楠.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的風險評估及護理措施[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20,41(12):770-774.
[3]萬秋萍.心理護理干預對急性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控制力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36):134-135.
[4]鄧娟,梁鳳珍,盧勇花,等.個性化護理在促進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21):128-130.
[5]徐莉,趙莉冰,劉穎.心理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藥物治療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20,36(24):3993-3995.
作者:盧金如潘巧淑林春燕王衛(wèi)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