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9月08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209
近期,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發布《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以及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制定的《關于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再加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關于家政業的政策法規文件頻頻出臺。 東風頻吹之下,法治賦能下的家政業能否迎來轉型發展的春天?
革舊鼎新的朝陽行業
家政業可以說是令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行業。 熟悉的是,傳統行業中的保姆、用人作為家政業雛形為民眾廣泛知曉,只是其服務的范圍相對籠統,并且雇傭關系的背后往往還有千絲萬縷的人際關系。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熟人社會急劇向陌生人社會轉化,以往基于熟人介紹的雇傭關系占比越來越少,作為服務載體和平臺,家政企業和中介型企業不斷涌現,家政服務業的市場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二孩的全面放開,家政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從市場規模增長角度來看,從2015年的2776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5540億元,2019年仍保持高速增長。 從就業人員數量來看,從業人數從2015年的2326萬人增長至2018年的2602萬人。
市場規模擴大、從業人口增加的背后,是日益提升生活品質所帶來的新需要,傳統? 虬降募藝棖蟊輝嚼叢街耙禱�、专叶\男棖笏媧�,这给妓圑沂庿来了謱嵞飞郧G貧藝褡呱暇富�、专叶\⒄溝牡纜貳R環矯媯藝褚底鈧匾哪贛せだ硨脫峽椿ち嬌橐滴�,蛀[コ魷至擻なΑ⒀匣だ碓鋇戎耙等嗽薄A硪環矯媯萍藝�,不蓛疄此职覔鯕g嫌肯鄭熱緙彝フ硎Α⒊櫛锿泄蓯Φ鵲齲緯閃艘歡ǖ拇右等禾濉?
與此同時,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家政行業的商業模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一些線上家政服務平臺豐富了當前家政服務企業的商業模式,諸如GPS定位尋找周邊家政服務員,以及大數據智能匹配客戶和家政人員等技術完善了家政服務功能。 同時,一些家政服務平臺還兼容了業務拓展,如從業人員培訓、考核,家政服務配套產品銷售等。
可以說,社會變化帶來了新的用人需求,行業變化的背后是經濟生活的變遷。 但革舊鼎新并不能一蹴而就。 一方面,2600余萬從業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低學歷、高年齡的情況還普遍存在。 另一方面,家政服務業的社會認同感不高,很多? 昵崛擻繞涫歉哐Ю昵崛舜郵錄藝褚檔囊庠覆磺俊?
以養老數據為例。 當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量近2.5億,? ? 、半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是600萬人,但目前實際從業人員只有30多萬人,可以說缺口巨大。 類似的情況也反映在養老機構中,比如北京市養老機構床位數目前有12.6萬張,但養老護理員的數量僅7000多人,呈現出招工難、留人難、所招人達不到標準的“技工荒”情況。
可見,家政行業雖然是朝陽行業,但要真正實現革舊鼎新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在這種新舊交替的混雜狀態下,帶來的法治挑戰也是多方面的。
職業化進程中的挑戰
近日,大連某法院對一起家政服務侵權案件進行了判決。 該案中,保姆宋某沒有考慮所照料老人吞咽功能不佳,連續多口喂食致使老人發生噎食,經搶救無效身亡。 基于該侵權行為,法院一審判決由宋某賠償老人家屬交通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共計10萬元。
案件除了暴出看護人員職業技能短板外,背后的法律糾紛也具有代表性。 在這起訴訟中,家屬將中介公司和宋某起訴到法院,要求賠償交通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費用合計10萬元。 中介公司的辯解是雇主與公司所簽家政合同為居間合同,公司只收取了中介費用,宋某并非公司員工,公司亦不負責對宋某進行培訓,對宋某并沒有監督管理義務,因此公司對致死事件不負責任。 最終法院采納了中介公司意見,認定由宋某承擔侵權責任。
該案實際上就體現出家政員工型企業和中介型企業運營模式的區別。 從法律責任角度來說,中介型承擔的法律責任少,但對家政服務員的家政服務能力、身份狀況、健康狀況等都缺乏了解,讓雇主面臨諸如家政服務員能力欠缺帶來的用工風險。 魚龍混雜之下,有些家政服務員服務態度不好,故意磨洋工; 有些表里不一,人前人后兩副面孔,甚至存在背地里虐待老人、幼兒等情況,此外還可能發生諸如盜竊、拿工資后不辭而別等情況。
站在家政服務員的角度看,中介型公司不能為其提供五險一金等保障,沒有從業安全感,倘若雇主出現拖欠工資等情況,其自身權益往往難以得到維護。 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諸如雇主刻意挑刺克扣、拖欠工錢; 要求服務內容超出合同規定,并且要求苛刻刁鉆; 還有一些雇主將家政服務員視為奴仆,不給予足夠尊重……這些往往容易引發糾紛,有些? 藝裨備遺桓已�,则亦y勻〔莆鎩⑴按⑵蘋滴鍥返勸檔乩銼ǜ吹姆絞嚼椿竦謾靶睦砥膠狻薄?
用通俗的話來說家政業就是陷入了一? 觥骯橢饔玫貌環判�,盌犯傻貌豢摹鋇睦Ь場V疃嗬Ь誠窒蟮謀澈螅凵淶氖淺鞘謝塵跋履吧松緇崠吹某閑湃? 失等問? 猓? ? 竅縹幕拖牙砟畹牟罹啵耙蹬嘌刀貪逡約吧緇峁芾砘迫筆�,爹o取?
然而,相應的挑戰不止于此。 中高端保姆極度匱缺的現狀讓很多中介瞄準了菲傭等“洋保姆”,在沒有取得相關資質和法律授權的情況下,這無疑是非法行為。 2019年8月,在深圳開家政公司的劉某和吳某,因組織5名菲律賓籍女性人員以旅游為借口騙取簽證并從事非法家政服務,被蕭山區檢察院依法以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提起公訴。 據悉,5年來,劉某等人獲利80余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當年1月10日,中國·菲律賓專業服務人員合作中心就在廣州南沙正式成立,這意味著中國正式向“世界上最專業的保姆”敞開大門,30萬菲傭借此具有合法的勞務身份。 據統計,在菲律賓傭工中,40%擁有大專學歷和研究生學歷,其中不乏教育、心理學、財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部分菲傭還持有護士、醫師或教師執照。 這些菲傭的進入,在滿足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高端保姆需求的同時,也必然給當地家政業帶來沖擊。 但無論應對也好,應急也罷,更為重要的還是提高家政從業人員自身的整體素質和水平。
家政行業發展的法治推力
相對家政業的職業化進程,相關法律法規及配套規定的制定可謂蹄疾步穩。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家政服務業的發展,認為家政業既滿足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需求,也滿足城市家庭育兒養老的現實需求,要把這個互利共贏的工作做實做好。 同時,將家政業列為補齊民生短板、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產業。 2019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對家政行業發展提出了宏觀的指導意見。
該意見從采取院校增設家政服務專業、培育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政府支持家政企業職業教育、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結余進行政策支持、加大崗前培訓和“回爐”培訓等角度提出要求,推動提高家政從業人員素質。 同時,還從參加員工制家政企業社會保險、企業穩崗返還和免費培訓等角度,著力發展家政行業,推動家政行業整體轉型升級。 不僅如此,還在財稅金融支持、完善公共服務政策、改善家政服務人員從業環境、健全體檢服務體系、推動家政進社區、拓展貧困地區人員就業渠道、提升家政服務規范化水平等方面提出意見,可以說在宏觀層面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作為培訓方面的落實政策,教育部、發改委等七部門發布《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該意見提出了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等13個具體任務舉措,提出以職業教育為重點抓手,提高教育對社會服務產業提質擴容的支撐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家政、養老、育幼等緊缺領域人才培養培訓體系。
從改進公共服務、健全質量監管等角度,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制定了《關于新時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更突出服務業市場機制、市場環境、市場監管等機制建設,突出問題導向,圍繞制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薄弱環節和共性問題部署任務,分行業由行業主管部門部署實施。 雖然家政行業只是服務業的一部分,但相應的深化產業融合、標準化建設、提升就業能力、增強質量監管、塑造服務品牌等,也都將對家政業產生深遠的? 跋臁?
在地方立法方面,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動家政行業立法,引發民眾廣泛關注。 作為2019年民生領域唯一的正式立法項目,該法規立足于滿足家庭服務消費需求,維護家庭服務消費者、家庭服務人員和家庭服務機構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服務業發展,規范家庭服務經營行為,有助于形成供需各方相互信賴、安全可靠的市場環境。 雖然該法規還屬于基礎性法規,但對全國其他地區來說,也具有借鑒意義。
法治論文范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深化和拓展
當然,法治化建設最終營造的是行業規范化發展的良好環境,要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最終還是要靠市場不斷完善、企業不斷發展,滿足民眾更規范、更精細、更高質量的家政服務需求。 但另外一方面,公眾對家政業和從業人員的看法顯然也需要與時俱進。 只有當一個行業真正得到了尊重,更多高學歷、高素質的專業人士樂意從事并推動其發展,才能使行業發展更健康、更快捷。
作者:黃磊
和国外研究员成为1篇论文的作者,共享学术资源,节省时间和精力,发表有保障。
针对学术论文,从投前评估到录用,全过程指导并协助,减少浪费时间。
同领域研究员推荐期刊,分析论文质量、作者需求、期刊征稿要求精准推荐。
文章预审评估服务,邀请同领域专家审稿,给出修改意见,提高被接收的几率。
改善非英语母语科研学者文章语言,确保文章不因语言、语法等问题而退修甚至拒稿。
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精通中英双语的专家翻译文章,确保英文词语准确性、专业性。
使用国际期刊通用数据库进行英文查重,获得与出版商相同重复率信息,提前降重。
旨在帮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作者避免耽误时间,或因误操作导致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