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16日 分類:政法論文 次數:175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如何改革和創新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思政課實踐教學當中更具有創新性和針對性,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文章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如何有效融入紅色文化進行了探討,在簡要分析其必要性的基礎上,重點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融合教育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 實踐教學; 紅色文化; 融合教育
在我國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新時代,對高職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優秀職業人才是高職院校必須高度重視的重大問題。 盡管高職教育已經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而且在“人才建設”方面也得到了高度重視,但個別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還沒有深刻認識到融入紅色文化的積極作用,導致思政課實踐教學缺乏多元化和特色化,需要引起重視并認真加以改進,努力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取得更大突破。 這就需要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深刻認識到融入紅色文化的重要價值,同時也要著眼于解決紅色文化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采取更具有融合性、互動性、特色化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方法,努力提升紅色文化教育的針對性和特色化,進而在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等諸多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融入紅色文化的意義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融入紅色文化,既有利于推動實踐教學改革和創新,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有利于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深入理解紅色文化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特色化,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還有利于進一步凸顯政治性,對于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具有很強的支撐作用,比如通過將四個意識、四個自信等融入到思政課實踐教學當中,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共產黨的理解和認識,進而在堅持黨的領導方面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在高職院校思想課實踐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可以將西柏坡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等融入到實踐教學當中開展傳統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知行合一”意識和能力。
總之,在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當中融入紅色文化,既有利于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而且也能夠在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等諸多方面取得突破,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進行科學安排和系統設計,努力使紅色文化教育步入科學、健康、持續發展軌道,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融入紅色文化的制約因素
(一)紅色文化教育資源不夠完善
從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盡管對紅色文化教育給予了一定的重視,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個別高職院校還存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不夠完善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紅色文化教育的有效開展。 有的高職院校不注重從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特點入手,在融合紅色文化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資源支撐,特別是在收集、開發、應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方面不夠到位,直接導致紅色文化教育缺乏針對性、特色化和有效性。
有的高職院校則不注重進一步強化紅色文化教育的實踐性,在運用紅色旅游、革命圣地等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方面不夠到位,相關的載體和平臺建設比較薄弱等等。 有的高職院校在綜合利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方面缺乏有效性,比如不注重運用各類平臺和載體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學生學習、研究、實踐紅色文化仍然受到一定的制約。
(二)紅色文化教育模式缺乏創新
對于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來說,至關重要的就是要在紅色文化教育模式創新方面下功夫,努力提升有效性,但目前個別高職院校在這方面還缺乏深入的研究與探索,直接導致紅色文化教育無法取得實實在在成效。 有的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過程中,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行合一”意識和能力,盡管在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融入了一些紅色文化教育內容,但在培養學生實踐紅色文化方面還不夠到位。
有的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引導學生開展紅色文化調查研究活動,同時在開展座談會、研討會等方面也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運行機制,直接導致紅色文化教育的針對性不強; 有的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不注重運用紅色文化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革命精神,導致紅色文化教育的拓展性不強。
(三)紅色文化教育體系有待優化
對于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來說,應當不斷健全和完善紅色文化教育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紅色文化教育更具有系統性。 但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還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紅色文化教育體系,直接導致紅色文化教學的效能化水平不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得到持續提升。 有的高職院校沒有建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在開展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引導等方面不夠到位,而且相關教育平臺和載體建設也比較薄弱,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紅色文化教育的深入開展。
有的高職院校則不注重紅色文化教育資源體系建設,特別是各高職院校之間缺乏有效的戰略合作,在共同開發和應用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方面沒有引起重視,導致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不高,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紅色文化教育的深入開展。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融入紅色文化的優化策略
(一)完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
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想有效融入紅色文化,一定要在完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方面狠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使紅色文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當結合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特點,將紅色文化資源收集、開發、應用作為重中之重,構建科學和完善的紅色文化資源體系,努力使其發揮積極作用。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要在這方面下功夫,比如可以對紅色旅游、革命圣地等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并融入到思政課實踐教學當中,不僅能夠使思政課實踐教學更具有趣味性,而且也能夠發揮紅色文化教育的積極作用。
在完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過程中,也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和綜合應用,特別是要進一步強化各類平臺、載體建設,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使他們能夠通過學習、研究紅色文化,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文化自信和文化認知能力。
(二)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模式
創新是進步的靈魂。 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在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模式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提升紅色文化教育有效性。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著眼于提升學生“知行合一”意識和能力,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比如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與紅色文化相關的調查研究活動,再比如也可以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座談研討活動等等,既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也能夠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大局意識。 再比如在為了培養學生的政治意識,可以將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以及井岡山精神融入到實踐教學當中,既要引導學生認識紅色文化、也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
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模式,還要更加高度重視紅色文化教育機制建設,特別是要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方面狠下功夫,比如引導學生通過收集和了解紅色文化,使學生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通過自身的努力提升綜合素質,以更好的服務國家、服務發展、服務社會。
(三)優化紅色文化教育體系
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當中,應當在優化紅色文化教育體系方面狠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更具有持續性和效能性。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應當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專門負責紅色文化宣傳、教育、引導,并且要在打造相關平臺方面取得突破,比如可以構建“互聯網+紅色文化”教育平臺,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習、研究和實踐。 再比如還可以將紅色文化教育與社會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加強與黨政機關、紅色旅游景區以及老一輩革命家的合作,使其成為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主體。
優化紅色文化教育體系,還要構建高職院校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本著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則,共同推動紅色文化實踐教育工作,能夠使紅色文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高職院校應當在這方面展開合作。 高職院校要更加高度重視紅色文化教育的系統性,特別是要將其納入到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當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在深入研究紅色文化、推動自我提升方面取得突破。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中學政治教學參考雜志》創刊于1972年,本刊為旬刊,國內統一刊號:CN61-1030/G4,國際刊號:ISSN1002-2147。為中學基礎教育服務、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學類期刊。它提供中學教改、課改、考改信息;反映初高中政治課各年級教學內容的新動向、新問題、新成果;刊登教研論文和研究資料;開展對思想政治課重大問題和當前時政熱點問題的討論;促進教材改革、教師教學研究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當中,既有利于推動實踐教學改革和創新,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更有利于構建更加科學、完善和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 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深刻認識到融入紅色文化的重要意義,也要發揮方方面面的積極作用,重點在完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模式、優化紅色文化教育體系等諸多方面努力,推動紅色文化教育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不斷提升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戴婧.以紅色文化為載體加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初探[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3).
[2] 盧艷妮.高校思政課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J].科技風,2019(36).
[3] 高明,姜超.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推進策略[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4] 藍慶華.信息化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31).
作者簡介:陳建旭
和国外研究员成为1篇论文的作者,共享学术资源,节省时间和精力,发表有保障。
针对学术论文,从投前评估到录用,全过程指导并协助,减少浪费时间。
同领域研究员推荐期刊,分析论文质量、作者需求、期刊征稿要求精准推荐。
文章预审评估服务,邀请同领域专家审稿,给出修改意见,提高被接收的几率。
改善非英语母语科研学者文章语言,确保文章不因语言、语法等问题而退修甚至拒稿。
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精通中英双语的专家翻译文章,确保英文词语准确性、专业性。
使用国际期刊通用数据库进行英文查重,获得与出版商相同重复率信息,提前降重。
旨在帮作者将稿件提交至目标期刊投稿系统,作者避免耽误时间,或因误操作导致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