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3月28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目前國際學術會議出版的會議論文集有兩種收錄方式,一是cpci數據庫收錄,另一個是ei數據庫收錄,那么兩者都是會議論文,哪個好一些?下面學術顧問在這里做出全面的分析,幫助作者能夠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會議論文。
CPCI與EI會議,到底哪個好?
1、接收領域不同
EI是工程索引,以收錄工程技術領域的文獻全面且水平高為特點,它主要收錄生物工程、運輸、計算機、物理、電子和通信、材料、航空和汽車工程等工程領域的國際會議,具有綜合性強、資料來源廣、地理覆蓋面廣、報道量大、報道質量高、權威性強、檢索方便等特點。但是,EI不收錄純基礎理論方面的論文。
CPCI可收錄工程技術、應用科學、社會科學、人文藝術等多領域的國際會議。與SCI/SSCI同屬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旗下產品,只是收錄文獻類型不同。
2、檢索周期不同
EI(CA)一般發表周期1-2個月,見刊后立即送交數據庫收錄,一般收錄周期3-6個月,最快的可1-2個月完成收錄。
根據以往經驗,2019年之前,CPCI數據庫平均收錄周期為3-8個月,最長為12個月。2019年之后,因提交至CPCI數據庫的會議論文集較多,CPCI在收錄時會對會議進行審核,普遍審核周期在1-2年,具體收錄周期不固定,整體收錄周期明顯拉長。
EI(CA)與CPCI收錄文章的狀況都是評價單位和科研人員的成績、水平的重要依據之一,除了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特殊評價標準,從事工程領域研究的學者,更認可EI(CA),人文社科則更傾向于CPCI。
其實不論是EI(CA)還是CPCI,如果作者選擇發表會議論文,要重點關注下學術會議的選擇,會議的水平直接關系到論文的發表是否有價值,是否能在個人發展中發揮一定作用,所以要盡量選擇一些水平較高的學術會議,兩者不能簡單的說一個好,一個不好,只能是作者結合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會議論文才是最好的。
以上就是cpci和ei會議的介紹,作者安排會議論文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更多相關的疑問,也可以咨詢在線學術顧問,給您提供專業的服務指導。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