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2月17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不少人認為職稱對于體制內人員,尤其是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非常有用,對于體制外特別是企業人員來說用處不大,其實是有一定的誤區的。
客觀地講,體制內事業單位,除了參公事業單位用不到職稱以外,其他不管是全供事業單位還是差供事業單位,亦或是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是要憑借職稱來兌現個人相關工資福利待遇的。所以,職稱對于事業單位專技人員自然重要。而企業人員不一定按照職稱兌現工資待遇,從這個角度來看,職稱在國企單位中作用肯定沒有事業單位那么重要。
職稱等級主要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在事業單位中,初級對應專技13級至11級,中級對應專技10級至8級,高級又細分為副高級和正高級,副高級對應專技7級至5級,正高級對應專技4級至1級。高級職稱的工資通常對應縣處級領導,副高級一般對應副處,正高4級一般能夠對應正處。所以說,職稱等級越高工資待遇就越高,對事業單位專技人員來說當然很重要。
國企人員,相對機關事業單位來說,主要分為行政人員和技術人員,分別從事管理和技術路線。兩者晉升通道不一樣,自然對職稱的要求和依賴程度就不一樣。
如果在國企當中從事管理路線,那么工資福利待遇就會跟崗位級別掛鉤。國有企業一般都有成熟的薪資架構體系,人員招錄試用期滿后都會按照相應的學歷和級別進行定崗定資。之后會按照國企的考核制度和個人實績進行崗位晉升。普通工作人員的崗位晉升有一定的上限,達到上限之后工資就很難突破。想要調整工資,就需要提升崗位等級,達到中層崗位才可以。以此類推。對于主要從事管理路線的人員來說,職稱當然作用不大。
如果在國企當中從事研發或者技術的人員,包括一些需要任職資格的崗位,就需要憑借職稱來跨過任職門檻,或者提升工資待遇。比如,有的國企在招聘當中,為了提升工作效率,會在招聘公告中限定,某些崗位具有相應職稱證書的在錄取時會優先考慮,或者直接限定必須具有相應職稱資格才會給予錄取。技術人員想要任職到一定級別的技術崗位,就需要達到相應的職稱等級。比如有的國企聘任的財務經理可能需要高級財會師證,有的運營總監需要高級經濟師證等。
事實上,不少企業也是大力支持公司員工報考或者參評一些技術職稱評定的。筆者所在地市每年組織職稱評審,不少企業職工都會積極報名參與。畢竟,職稱資格對于走技術路線的人員來說,關鍵時刻作用發揮還是很大的。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