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6月07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畢業季,求職季。
一部分00后開始整頓職場,懟天懟地其樂無窮。
一部分小伙伴選擇躺平,一步到位當上了保安養老。
不論是選擇重拳出擊還是徹底躺平,大家似乎都在互聯網上達成了共識:
“該吃吃,該玩玩,天天加班996,給誰干呢?”
可雖然口號喊的震天響,多數人內心里卻還總是想尋求一份安穩。
尤其是經過了三年疫情的毒打,更是體現出了“鐵飯碗”的可貴。
于是,各路卷王都加入了考編的大潮中,為了一個編制重新走上獨木橋。
這其中有被人數卷怕的:
有報班被騙的;有想走捷徑結果翻車的;
每當看到這些新聞,總有些朋友會說:“還是讀書好,博士畢業不用考試,直接就能進高校謀個編制。”
你以為老博士就不會被騙了?
世界總是這么魔幻:
大學老師用編制來騙錢,涉嫌詐騙300多萬元......
其實,就算不談這類極端情況,博士就業的水也是真的很深。
年薪制、備案制、周轉池編制、納入編制管理......
各類名詞層出不清,讓人撓頭。
那么這些編制,究竟有什么區別呢?
從何時起,高校開始“一編難求”?
早在2000年,教育部、中共中央組織部、人社部就曾發出《關于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在高校工作人員中全面推行聘用(聘任)制度。
201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曾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入公益二類。具體由各地結合實際研究確定。”
從這時起,高校的事業編制逐漸變得沒有那么“理直氣壯”,逐漸衍生出了許多“新名詞”
而后,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鼓勵高校推進內設機構取消行政級別的試點,管理人員實行職員制。
隨著政策不斷收緊,到今天,很多高校都取消了事業編制,轉而在招聘中發明了各種說法,而這些說法,也逐漸成為了江湖流傳的“假編制”。
高校招聘中,那些“似是而非”的說法
一般來說,
只有在招聘中明確提到“聘用人員為事業編制”的,才是正式入編的教師。
剩下其余模糊的說法,一定是沒有編制。
這些模糊的說法大致如下:
1.納入事業單位崗位總量管理
這一類崗位比較良心,雖然沒有編制,但和事業編同工同酬,也可以評職稱,相對比較穩定。
2.年薪制
年薪制的聘用方式并沒有高校事業編,而是我們經常聽說的“非升即走”,要求在一定的時限內完成科研任務,才能繼續留在學校任職。
3.備案制
備案制同樣沒有事業編制,通過備案制招聘的單位必須將人員基本情況以正式函件的方式向人社、編制和財政部門報備,招錄人員雖然享受編內人員的同等待遇,也可以評職稱,但卻仍舊靠簽訂勞動合同與工作單位保持人事關系。
4.專職科研崗
這類崗位是以科研人員的身份進行招聘,但卻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高校“專技”崗位,雖然有些學校開出的薪資可觀,但同樣沒有事業編制。
5.聘用制講師崗
聘用制講師崗位,往往同樣意味著“非升即走”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科研任務,晉升副高支撐,則可以獲得事業編制,不然只能以講師的身份離職。
沒有編制的大學老師,就一定不好嗎?
記得剛入學時,有位大我兩屆的師兄正在四處求職。
他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
“但凡我有門能養活自己的手藝,又何必在這里糾結一個編制呢?”
彼時,師兄學計算機的室友已經簽了企業,薪資可觀。
隔壁學化學的兄弟也定下了去南方沿海城市的高校非升即走,拿到了不錯的年薪、安家費和科研啟動經費。
只剩下坐了幾年“冷板凳”的文科博士,仍舊在尋找能夠繼續坐下去的地方。
談及非升即走,往往是理科工科博士恨得牙根癢癢,直言自己被當成了耗材。
而談及取消編制,卻大多是人文社科博士罵聲一片,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
究其原因,還是要看學科的性質究竟是什么。
自科博士往往都有一技傍身,除了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而社科博士多年精研的卻大都是屠龍之術,無法真正產生經濟效益。
也因此,有一技之長的自科博士大可以放心去卷非升即走,卷成了雞犬升天。就算沒有卷過別人,也總有次一級的單位兜底。
人文社科博士有沒有卷的機會不談,一旦過了35歲,就成了過季的水果。再難有人問津。
對于編制的執念也大都來源于此,
在就業環境困難的形勢下,如果沒有一技傍身,自然就會想從制度上入手,給自己增加一些踏實感與安全感。
除了學科性質,編制本身也是一種個人選擇。
雖然高校取消編制已經喊了好多年,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并非所有高校在招聘時都取消了編制。
往往教育部直屬、省部共建、科研實力強勁的學校不提供編制,以非升即走的形式鞭策新入職的博士拿項目、出成果。
但同樣的,這部分學校的平臺、科研條件、待遇水平往往是最好的。
而普通的市屬高校,大多仍舊提供編制。
相對的,這部分高校的待遇非常普通,更不具備平臺優勢。
二者各有利弊,也無關高低貴賤,只是不同的人生選擇。
所以,大學老師有沒有編制,并不像其他行業一般,能夠簡單地以好壞來進行評價。
就像有些人選擇在北上廣深打拼,生活跌宕起伏,五彩斑斕。
有些人選擇回到家鄉小城,三餐四季,平凡快樂。
選擇無關好壞,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選擇足夠熱愛的人生。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