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6月30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科研者在投稿時,經常要經受稿件是否進入送審(Under review)階段的等待和煎熬。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期刊開始探索創新的稿件處理流程,以提高作者體驗。
知名科研工具箱平臺科研者之家(Home for Researchers),近日上線了“24小時預審”,也稱24hReview的創新投稿平臺,該平臺的入口在AI寫作助手的導航欄:
據悉,該平臺是科研者之家與多家期刊對稿件處理新模式的共同探索,在24hReview平臺上,作者獲得“是否送審”的結果均在24小時之內!
目前已有13本SCI期刊支持24小時內回復是否送審,涉及風濕免疫,腫瘤,植物,納米材料,消化等,更多期刊將會逐步上線。
24hReview投稿流程:
1.作者選擇意向期刊,上傳通用模板格式的稿件(免去了投不同期刊改格式的問題)
2. 通過質控后,系統將向所選期刊的主編/執行主編郵箱推送稿件
3.期刊主編在24小時內回復是否送審
4.如確認可以送審,作者可至期刊官網,常規注冊,投稿。
由以上稿件處理流程可見,24小時返回結果能夠做到,離不開期刊主編的辛勤付出,離不開其他編輯的前期的大量初審工作,不符合要求的稿件減少了,那就有更多時間處理高質量稿件。24小時完成初審,不代表初審會馬虎,稿件質控內容除了常規的重復率和語言,內容完整性、創新性外,還包括目前比較關注的圖片重復檢測。
風濕免疫
國際風濕病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heumatic Diseases)(原 APLAR 風濕病學雜志)是亞太風濕病學協會聯盟的官方期刊。該雜志接受與風濕性疾病相關的臨床或實驗研究、結締組織疾病和其他免疫和過敏性疾病的原創文章。
IJRD的主編是魏正宗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臺灣中山醫學大學附屬醫院醫研副院長,臨床試驗中心主任,中國醫藥大學中西結合研究所兼任教授,清華大學訪問教授,美國加州大學UCLA免疫風濕實驗室研究員,美國風濕病學院(ACR) 院士,發表300余篇 SCI 論文, 主持參與160項國際臨床試驗,Frontiers in Immunology, Int. J. of Rheuma Dis主編。
腫瘤方向
FCDB是Frontiers旗下期刊,最新影響因子6.08分。
胃腸道腫瘤是全球十大惡性腫瘤之一,盡管近幾十年來胃腸道腫瘤的治療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這一領域的創新和發展仍值得期待。專刊《New Insights into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argeted Therapy for Gastrointestinal Tumors》征稿主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腫瘤癌變和發育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腫瘤與微環境、免疫細胞等的相互作用;研究驗證新分子靶點在腫瘤發生中的調控機制及胃腸道腫瘤的發展; 使用高通量篩選和類器官模型來驗證新藥和新潛在靶點的作用機制; 基于現有蛋白質結構或AlphaFold的蛋白質建模,用于藥物開發。
納米材料
Frontiers in oncology是Frontiers旗下期刊,最新影響因子5.738。
傳統腫瘤細胞靶向(表位抗原、受體等)納米藥物雖然可以提高腫瘤組織的靶向效果,但無法完全避免由于脫靶效應而造成的副作用。相對比,智能化納米顆粒通過巧妙的設計,將能有效提高靶向性并同時賦予納米藥物多重功能特性(例如診療一體,多模態成像)。其中,針對腫瘤特定微環境的靶向納米藥物,例如環境響應(酸、氧化還原等),腫瘤血管靶向、免疫細胞成像檢測及微環境重塑,作為熱點已經逐漸成為腫瘤影像及治療納米藥物的主要研究方向。專刊《Tumor Microenvironment Targeted Nanomedicine: A Feasible Strategy for Cancer Imaging and Theranostics》歡迎圍繞但不限于基于腫瘤微環境靶向相關納米藥物的科學研究,致力為癌癥成像和診療提供簡便可行的應用策略。
文章整理自網絡,僅供學術分享交流!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