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02月21日 分類:新聞中心 次數:
翹首以盼的2024年國際預警期刊名單已經公布了,這次和前三版有所不同,不再區分預警風險等級,而且還是首次公布了期刊的預警原因,主要關注點在這兩個方面:
第一、破壞科研生態良性發展的學術不端行為,例如引用操縱和論文工廠;
第二、影響我國學術成果的國際化傳播、出版經費有效使用的不當行為,例如中國作者占比畸高(結合APC費用、期刊學術聲望等多個因素綜合判斷)。
上述兩類問題均為科研生態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挑戰,因此,2024年度《國際期刊預警名單》不再區分預警風險等級。
在預警名單做出新的調整的同時,各大網友對本次的預警原因及預警期刊紛紛產生質疑。
2024年《國際期刊預警名單》預警原因:“中國作者占比畸高”成為焦點!
從網友評論可看出,把中國作者占比高列為預警原因之一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爭議。在此,總結了以下主要網友觀點:
(1)部分國產SCI期刊中中國作者占比畸高,卻沒有被列入預警名單,雙重標準不具說服力。
(2)中國作者占比高不應該被列為預警原罪,期刊更應該注重論文質量,而不是作者群體。
(3)在國際大環境的排擠下,預警名單不應該成為打壓中國學者的工具。
對此,官方也做出了部分回應,該名單是結合影響我國寫書成果的國際化傳播、出版經費有效使用的不當行為等多個因素綜合判斷的,但顯然,部分網友似乎對此并不買賬。
疊加擴展:預警名單的使用引發不滿!
對于預警名單的使用,部分單位不僅整合使用,更是擴展使用,而類似于這樣的事件早在去年就頻頻發生,如2023年1月,浙江工商大學率先發文,拉黑三大OA出版社等等。
對此,網友也紛紛呼吁不要一刀切,希望官方指出的預警名單使用范圍能夠落實到實處。
寫在最后
期刊預警不是論文評價,更不是否定預警期刊發表的每項成果。預警期刊旨在提醒科研人員審慎選擇成果發表平臺、提示出版機構強化期刊質量管理。
《國際期刊預警名單》確定的原則是客觀、審慎、開放。期刊分區表團隊希望與科學共同體、科研管理部門、期刊及出版商等共同努力,夯實科學精神,打造氣正風清的學術環境。
有在此次預警名單中發表過文章的科研人也不必太過焦慮,想要了解期刊后續的發展情況可隨時關注我們的信息,也可以隨時聯系專業學術顧問,獲得更全面的指導。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網絡,由本平臺整合撰寫,版權歸原作者或平臺所有,分享只為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或整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