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年02月02日 分類:期刊知識 次數:
國際評價期刊影響力的指標是什么?國內外期刊的數量是很多的,期刊質量、期刊影響力參差不齊,評價的指標也是比較多的,比如影響因子,引用分數,年度指標等,下面對此展開詳細的介紹:
1、影響因子
這是國際上通用的評價期刊的指標,大家也比較熟悉,影響因子(IF)是湯森路透制作的期刊引用報告(JCR)中的一個數據。即報告年度(JCR年度)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被引用總數除以這兩年該期刊發表的論文總數。其不僅是衡量期刊有用性和知名度的指標,也是衡量期刊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的統計數據。
2、引用分數CiteScore
這是Elsevier推出的CiteScore,是比較新的期刊評價指標,跟影響因子比較相近的指標,因為其是求某期刊連續3年論文在第4年度的篇均引用次數。其所采用的數據庫也是新興的Scopus數據庫,比IF所使用的數據庫多了一倍的期刊量。CiteScore因為在計算的時候包含了所有文章類型(News, Comment, Correspondence, etc.),所以很多國際知名期刊比如Nature的CiteScore較IF來說有顯著下降,評價也是更加客觀的。
3、期刊被引頻率(citednumberofjournal)
自期刊創刊以來所有論文在給定年份的引用總數(絕對數指標),衡量期刊自創刊以來的學術影響力,是從信息反饋的角度評價期刊的基本指標之一。從歷史的角度看,該指標通過期刊論文的被引次數直接反映了期刊在科學發展和文獻交流中的作用。
4、年度指標(Anm3lacyindex)
某期刊發表的論文當年被引用次數除以該期刊當年發表論文數。指標值越高,表明該期刊的論文在學術界引起反響的速度越快。
5、特征因子得分(Eigenfactor Score)
與影響因子(IF)不同,Eigenfactor Scores的基本假設是:如果該期刊被高學術影響力期刊多次引用,則該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越高。Eigenfactor Scores不僅考察被引次數,還考慮了施引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更能體現頂級期刊的學術水平。
6、被引半衰期(Journal Cited Half-Life):
某一期刊論文在某一年被引用的總次數中,較新的一半是距離現在多久之前發表的,這是衡量期刊長期影響力的一個指標。
以上都是國際上評價期刊影響力的指標,其中影響因子和引用分數CiteScore是認可度最高的,而且sci、ssci期刊分區也以此為依據,就可見其通用性,作者發表論文可以綜合考量期刊的指標,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一本合適的期刊進行投稿,這樣論文中稿率才是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