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5月0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鈾礦地質淺談我國鐵多金屬礦地質勘探技術 推薦本站地質勘探類期刊:《鈾礦地質》雙核心期刊是什么意思 是全國性學術與技術兼顧的核地質類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等收錄,并已改入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
摘要:鐵多金屬礦資源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之一,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巨大影響和作用,隨著資源的進一步減少,我國的鐵的金屬地質勘探技術就應該逐漸地成熟和發展起來。鐵多金屬礦勘探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的速度。
關鍵詞:鈾礦地質,鐵多金屬礦,地質勘探,技術,發展
鐵多金屬礦地質勘探技術就是在金屬資源開發前根據一些相應的專業技術手段對鐵金屬礦的地表露頭、埋藏情況進行深入了解,使開采設計及坑道建設和鐵的金屬采集有據可循。因此,在鐵的金屬開采的過程中,地質勘探技術越發達所監測到的內容就會越真實,在工程建設及開采上所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少,為開采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這就需要對我國現行的幾種金屬礦勘探技術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高勘探技術的科技技術水平,增強金屬礦產的勘探水平,使我國的金屬礦產資源能夠被合理的開采利用,為我國的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
1. 現行的幾種鐵多金屬開采地質勘探技術
1.1坑、鉆勘探技術
這種技術常被應用到對鐵多金屬的深部,礦體的厚度,傾向定性,采取的坑、鉆方式是根據地表工程見礦情況以及設計方案進行的,這種技術方法可以對以后圈定礦體,估算礦體資源具有很大的作用。
該種技術的應用效果是坑內鉆探與開拓工程結合,依據前期地質資料可先確立采礦方法、才準方案和具體的施工順序,從而提前掘進符合探礦間距。生產過程中有些位于礦體下盤對礦體邊界依靠不大的溜井,人行井以及通風井的施工,縮短采準工程的時間。
與坑探法相比,鉆探法加快了生產探礦的進度,縮短了生產探礦和三級礦量的準備周期,依據市場的價值規律,適當地調整工業指標,從而能夠合理的利用礦山資源。
1.2 遙感技術進行地質勘探
遙感(RS),廣義是指各種非接觸的、遠距離的勘探技術;狹義是指從遠距離、高空以及在外層空間的平臺上,利用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等等探測儀器,經過攝影和掃描、信息感應、傳輸和處理來識別地面物體的性質與其運動狀態的現代科學技術[1]。
遙感技術,這是一種新型的高科探測技術,主要是運用計算機與衛星定位的方式相結合,對于礦區的環境以及資源進行有效的勘測,大大地提高了勘測技術。是一種半自動、半智能的地質勘探系統,為鐵多金屬礦的勘探與開采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思路。
一定的地貌類型和一定的地質構造有密切的關系,而一定的地質構造又與成礦條件有很大的關聯。通過遙感技術得到的遙感資料為地質研究和鐵多金屬礦的勘探提供先進手段,為礦產資源的調查提供重要的依據與線索,再利用遙感資料就可以首先從分析研究地區的地貌入手,再選擇若干點進行野外觀察和驗證。在礦產資源調查方面,也是先利用遙感資料進行成礦條件的地質分析,今兒提出礦產普查勘探的方向。例如:衛國利用衛星圖像分析了加利福尼亞海岸山脈汞礦床,揭示出新的構造線,查明了成礦條件,從而擴大了礦區的遠景[2]。
1.3 磁法技術地質勘探
所謂的磁法勘探是指通過觀測和分析由巖石、礦石(或其他探測對象)磁性差異所引起的磁異常(磁性巖體及礦體產生的磁場疊加在地球磁場之上﹐引起地磁場的畸變。這種畸變一般稱為地磁異常),進而研究地質構造和礦產資源(或其他探測對象)的分布規律的一種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這種技術被廣泛運用對于鐵礦,特別用于磁鐵礦的地質勘探中,主要是采用高精度的重力和磁法進行勘測以及瞬變電磁法和直流電法進行地質的勘探,這些勘探方法運用的領域主要是一些地質構造的勘測,比如說褶曲、斷裂、沉積的盆地,還有就是對于一些特定的地質體和構造進行圈定,比如說巖溶的發育帶、含水裂隙帶等,以及對于一些礦山的采空區以及一些空洞等異常體進行勘測等。
1.4 地震勘探技術
在金屬礦產普查階段,采用地震方法來探測地下不同尺度的地質結構和構造,探測深淺層主要地質構造之間的關系,確定標志性巖層界面,圈定深層的隱巖體,從而為礦區深部的主控礦構造以及控礦巖層的研究提出構造框架,并結合其他地質和鉆井等資料來推斷可能富含鐵多礦產的有利區帶[3]。
目前金屬礦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是反射波地震方法,可具體分為屬性分析和構造成像2種方法。在屬性分析方面,曾校豐等[4]應用復地震道分析方法,將以三瞬信息為主的地震波動力學信息提取出來,直觀地反應地下礦體的賦存狀況和分布形態,從而達到勘探的目的。
2. 我國現行的勘探技術存在的不足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在鐵的金屬眾多的勘探技術過程中不斷進步,技術不斷提高,但各種勘探方法仍然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1) 在進行地質勘探開采的過程中會對地質環境形成一定的破壞,所以會發生一些環境問題和地質災害。比如說土地沙漠化、水資源的污染以及其他的具有一定破壞性的地質災害。一些資源的過度開采以致枯竭耗盡。從進行鐵多金屬礦至今累計下來對環境的破壞影響已經非常嚴重,這些問題的產生對于我國鐵多金屬礦事業的發展有很強的制約作用,也是影響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 對于鐵多金屬礦資源進行開采完成后,由于地質平衡遭到了破壞,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地質災害,如:露天開采就會引發滑坡,泥石流,地下開采就會引發地震等。這就需要在探究的時候加強對開采完成后會發生災害影響的預知探測,盡最大的能力把勘探后的災害降到最低。
(3) 目前我國對鐵多金屬礦需求量越來越大,所以開采的困難度也就越來越大,開采的深度也越來越深,由于地下地質比較復雜,所以在進行鐵多金屬開采時要進行各方面的詳細分析。
在利用地震勘探技術對金屬礦勘探時,所涉及的地震地質條件和要解決的地質問題比較復雜,很多具有經濟價值的礦體尺度都與地震波波長相當,此時地震波傳播不再滿足斯奈爾定律,而是遵循惠更斯-菲涅爾原理,即產生散射,而非反射信號。所以在金屬礦勘探中,不同尺度的非均勻地質體共生,形成極其復雜,多種波相互干涉的地震波場,從而在地震方法理論、地震資料采集、處理和解釋等方面對基于層狀介質假設和已趨于成熟的反射波地震勘探技術提出挑戰[5],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方法技術上,采用反射波地震勘探技術進行金屬礦的勘探時仍都需要使用更廣義的散射波理論來解決問題。
3. 我國鐵多金屬礦勘探技術的發展前景
金屬礦物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加大勘探深度和提高區分異常的能力。確切了解引起物理異常的原因,才能正確區分礦和非礦異常。物探的工作成果,必須結合地質和化探進行綜合解釋推斷,才能提高物探找金屬礦的效果。
過去在金屬礦區用物探方法直接找到的礦是有限的。現在發展的趨勢是,利用物探方法解決找礦過程中的地質問題,進行間接找礦。例如,某種金屬礦在一定類型地質構造中形成,就利用物探方法尋找這種構造。此外,引用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利用新的地球物理參數,是擴大金屬礦物探應用范圍和提高其地質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
4. 結束語
我國金屬礦產資源豐富,鑄就了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增長也提供了一份可靠的保障。但是金屬礦產的開采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金屬礦產的勘探技術,改良其勘探技術的不足之處,保證勘探技術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及嫻熟性。在保證我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對金屬礦的勘探技術進行技術上創新與提高,提高我國金屬礦產資源的合理化開采率以及有效利用率,使得我國豐富的金屬礦產資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開發利用。
參考文獻:
[1] 趙憲文. 林業遙感定量評估[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7.6-12
[2] 喻春華,王寧。遙感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10,(6):138-139
[3] 徐明才,高景華,榮立新等.從金屬礦地震方法的試驗效果探討其應用前景[J].中國地質,2004,,31(1):108-112
[4] 曾校豐,許維進,何文能.隱伏礦床的地震波動力學信息探測[J],礦床地質,2002,21(1):91-96
[5] 勾麗敏,劉學偉,雷鵬,劉士軍.金屬礦地震勘探技術方法研究綜述[J],勘探地球物理進展,2007,(30)1: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