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8月2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隨著我國的景區的游客越來越多,同時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也是很多,因此我們景區將有好幾種國家翻譯的語言,但是時常會出現景區錯譯、誤譯的情況,小編希望大家在這方面可以細心一些以免腦一些大笑話。
摘 要: 旅游景區公示語翻譯規范與否對一個城市和國家的形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河南省著名旅游景區普遍存在公示語錯譯、誤譯、譯法多樣且不規范、影響地區形象的問題。論文借助于托馬斯對語用失誤的界定和分類對公示語英譯的語用失誤進行分析,目的是改進河南省游景區公示語翻譯質量,提升河南省國際形象。
關鍵詞: 公示語英譯;語用失誤;語用語言失誤;社交語用失誤
公示語是指公共場所出現的語言文字, 通常言簡意賅, 服務于公眾。 旅游景區公示語出現的場合極為廣泛, 它是指在旅游景區內公開面對游客的文字及圖形標志信息,它包括景區內所有的景點路標、公共設施和服務的標示、游覽須知、告示、門票及游樂服務價格目錄以及為了保證游客能夠在一個整潔、安全、有序的良好環境中游覽所設置的各種提示、警示標牌。旅游景區公示語翻譯規范與否對一個城市和國家的形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國各地旅游景區普遍存在公示語錯譯、誤譯、譯法多樣且不規范、影響地區形象的問題。本文借助于托馬斯對語用失誤的界定和分類對漢語公示語英譯的語用失誤進行分析。
一、跨文化語用失誤
1983年, 英國語言學家托馬斯(Jenny Thomas) 發表了題為“跨文化語用失誤”(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的學術論文, 首次使用“語用失誤” (Pragmatic Failure)的概念。托馬斯認為, 語用失誤是跨文化交際失誤的重要方面和源頭, 可解釋為 “不能理解話語的含義”(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她進一步解釋說, 語用失誤不是指聽話者因不能在語言層面上理解說話者的話語含義而引起的誤解, 而是指聽話者不能按照說話者的意圖辨識說話者話語的言外之力。換句話說,就是當聽話者從說話者的話語里所感受的語言力(linguistic force)有別于說話者本來的意圖時, 語用失誤就出現了。
托馬斯將跨文化語用失誤分為語用語言失誤和社交語用失誤兩類。語用語言失誤是指對語言的錯用, 包括錯誤地使用目標語或根據母語的語義或結構使用目標語。托馬斯進一步解釋說, 當說話者映射在某一特定話語上的語用力(pragmatic force)有別于以該話語為母語的人通常所映射的語用力, 或者當說話者將母語的會話策略錯誤地遷移到目標語上的時候, 語用語言失誤就產生了。 托馬斯認為, 語用語言失誤是特屬語言方面的, 是對高度習慣化的用法的違背, 因此是可以置于語法的范疇直接加以糾正的。社交語用失誤是指違背了不同文化里制導語言行為的文化規范和語用原則的言語行為。通俗地說, 就是指在交際中因不了解談話雙方的文化背景差異而影響語言形式的選擇的失誤, 它與談話雙方的身份、會話的語域、話題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關。社交語用失誤可能出現在日常交流的方方面面, 在跨文化交際中會直接導致嚴重的誤解甚至交際中斷。
二、旅游景區公示語英譯中的語用失誤
旅游景區公示語的英譯是譯者與讀者之間的一種動態的跨文化交際過程。公示語英譯中的語用失誤會影響公示語信息的傳遞, 從而造成跨文化交際的失敗,甚至影響到整個城市或國家的形象。在旅游景區公示語翻譯中, 譯者要竭力避免語用失誤,多斟酌、多研究兩種語言公示語的語用差別,不僅在語義上保持對等, 更要保持語用等效, 為外國游客展現最地道、最貼切的語言環境,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經濟的發展。
(一)語用語言失誤
1.詞匯的語用語言失誤
在旅游景區公示語翻譯時,譯者難免會出現選詞錯誤、形式錯誤、詞性、語義錯誤、語義場關系、混淆上(下)義詞、同(近)義詞錯用、搭配錯誤、語義類型混淆、語義范圍不等、語義歧義、語體錯用等方面的錯誤。 例如, “徐徐擊打, 數里之外, 可聞其聲When people strike it,beautiful sounds can be heard several kilometers away ”,這句話出自龍馬負圖寺鼓樓的簡介。“strike”做及物動詞使用時, 意為擊、打、敲擊、沖擊, 指較用力的行為, 可以說“strike the bell”, 但在“敲鼓”里, 常用的動詞是“beat”或“play”。本例混淆和誤用了英語里的同義表達法, 違反了英語本族人的語用習慣。其次,“小心碰頭 Attention Your Head”,這個翻譯誤用了英語詞匯,按字面意思應該解釋為“注意/留意你的腦袋”, 這與原意顯然相悖。“小心碰頭”英語中有習慣的表達方式“Mind Your Head”。
英語詞匯豐富, 一個漢字在英語中可能找到很多相應的表達,譯者有時會選擇字面上看去對應而在意義上有微妙的差異的表達,正是那些微妙的差異常引起了語義上的差異。 在翻譯時, 譯者要注意常用的搭配和習慣表達, 避免此類錯誤。
2.句法的語用語言失誤
語用語言失誤常見的表現是用母語里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法來表達外語里同樣的意思。翻譯時,譯者錯誤地使用英語的表達法或者在不懂英語正確表達方法的情況下,套用漢語的表達方法。例如,“除游客外,其他閑雜人等不得在大廳內逗留或休息。Except visitors,other miscellaneous personnels are not allowed to stay or rest inside the hall( 少林景區)”,這句話機械直譯,表達繁瑣,不符合標識語簡單明了的語言特點,而且不符合目的語受眾的語言環境,給人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目標語中功能和意義相同的“Staff only”即可。 同樣,“游人止步 Tourist Stops! ”也是機械直譯。“旅客止步、游客止步、賓客止步、閑人免進”等公示語的英譯一般都采用“Staff Only”。 “請勿攀爬”這一標識牌譯為 “Please don’t climbing” , 就明顯受到漢語結構“請+否定詞+施為動詞”句型的影響。漢語文化注重禮貌、委婉,施為動詞前常加“請”字,而英語文化多注重直言而非委婉,使用“please”降低了警示效果,故應改譯為“No climbing!”. “注意落石,請勿逗留” 這一標識牌譯為“Watch for falling rocks, please don’t stay”, 受漢語的影響,套用漢語的表達方式,建議改為“Falling rocks! No loitering!”
漢語公示語的翻譯應該符合英語公示語句型凝練,簡潔的特點,我們要避免語言形式正確但是不合適、不得體的翻譯,要使用目的語者在同樣場合使用的語言結構。此外,公示語英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地道規范性。對于已經制定國際標準的翻譯、已經約定俗成的翻譯或是符合目的語通用公示語的翻譯要直接引進使用,不能隨意更改,否則事半功倍。
(二)社交語用失誤
社交語用失誤十分強調社交,通常指在社交場合交際雙方依據各自的文化價值取向而忽略了對方的文化價值取向來理解和表達自己的行為,屬于社交規則運用得不合適。社交語用失誤包括因忽視交際對象的身份、地位、文化習俗、價值觀念、禮貌規范等差異造成的交際失誤。
1. 忽視英漢文化、價值觀念差異導致的社交語用失誤
由于中英文化背景的不同,價值觀念、風俗習慣、行為準則及生活方式也存在著巨大差異。公示語漢譯英中出現社交語用失誤常常是因為忽略或不知英美文化中的特定準則和意義聯想而造成的。許多研究已證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同一種物體、同一個單詞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情感和聯想。漢譯英公示語時不能照搬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而不考慮國外顧客的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念。
例如,焦作云臺山景區“龍蛇潭”譯為“Dragon and Snake Pond ”,就忽略了國外顧客的文化心理和價值觀念。“龍”在中國文化里代表著高貴,吉祥、尊嚴,曾是王權的象征,所謂“真龍天子”、“龍袍加身”、“龍鳳吉祥”、“望子成龍”等成語足以證明龍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但在西方,“dragon”卻是一種兇猛的、專門吃人的動物,人人恨不得將其除之而后快。因此在翻譯帶“龍”字的景點時就須格外小心。由于譯者未考慮到西方文化中龍的含義,因此當西方游客看到 “Dragon and Snake Pond”時心中可能會帶來不愉快的感受,因而很可能對這些景點失去感興趣,影響旅游業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可否不用直譯的方式,而采用音譯的方法,將“龍蛇潭”譯為 “Longshe Pond”,這樣可能更容易為西方游客所接受.
小斌推薦優秀外語期刊 《外語教學》
《外語教學雜志》系中國常用外國語類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第二屆全國百強社科學報。本刊以繁榮學術、促進中國的外語教學與研究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