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8月27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在我們診治中經常會發現很多病情醫學是講不通的,尤其是內科的疑難雜癥,因為醫療水平有限,好多病情我們不能講出所以然,隨著現在可以的發展,我們醫療水平的提高,我相信我們總會解開這些謎團的。
摘要:目前,在醫療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中醫藥獲得了較大的進展,但中醫內科臨床治療中還需要加強新的理論創新,針對方法學描述少、試驗設計不嚴密,臨床診治評定標準落后,樣本可重復性差的問題,制定相關措施,高質量的從辨證辨病到治療的各個環節加強研究力度,以提高臨床治愈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內科疑難病;中醫診治
1 疑難病概念 中醫古籍中有怪病、疑難雜證、難治之證、不治之證等記載[1],筆者認為應把“疑”和“難”分開來理解,所謂“疑”是指疾病的診斷、辨證疑惑不清,或莫衷一是,或類此而彼,致使對寒熱虛實難辨,臟腑經絡不明,使辨證難見真諦。所謂“難”,是指疾病治療難度大,不易把握,難獲療效,甚或病入膏肓,藥物無力逆轉[2]。
2疑難病的臨床特征 ○1多為罕奇、紛雜臨床表現。○2較難分辨證型。○3病因病機均錯綜復雜。○4臨床治療預后不佳,甚至無效。
3 內科辨證辨病能力的培養
3.1 病因辨別 在各種疑難病病因的辨別中,進行個性化總結和探索均是關鍵環節,除做到多病有共同的病理因素之外,還需研究多項疾病有多種病因導致。需辨證入微,將思路拓寬。
3.2 疾病辯別 疑難病多為復雜的癥狀,往往證候表里不一,疾病均有一定的假象存在,真假難辨是絕大部分疑難病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或真假誤辨導致。故臨床需對陽盛格陰、陰盛格陽、致虛有盛候、大實有贏狀等情況,對各臟腑間與臟腑主病主證相關性進行密切注意,對病癥在病狀、證候、舌脈不一致時,需掌握從舌脈加以審辨的方法。對真假進行辨別的同時,還需對一些西藥引起的假象進行辨別。
3.3 病變位置辨別分析 五臟六腑多為疑難病的病位所在,與臨床施辨相結合來定位,在對疑難病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診斷、治療方案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依據病情的發展來定位。
3.4 微觀辨證分析 疑難病中部分采取宏觀的辨證思維進行施治,臨床效果多不佳,需輔助微觀的檢查,對病因進行明確診斷,依據檢查結果對組方進行重新調整,才可獲得理想效果。
3.5 中醫思維的擴展 ○1注意辨病過程中各優勢的互補:通常從宏觀整體方面進行辨證,局部病理考慮不全,存在針對性不強,缺乏細密性的缺陷。臨床將辨病、辨證深化結合,利于對疑難病的診治。○2拓展知識面:臨床診斷標準與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相關,對疾病的規律進行總結,并提升知識面的掌握程度。
3.6 治療疑難病的思路和方法 對疑難病病情進行區別,可融匯新知,中西醫結合,以提高臨床效果。并吸取現代科學研究成果,或另研究治療疾病的新方案,或多種方案聯合應用,先解決主要矛盾,重視醫德的培養,達到對中醫理論靈活變通應用的目的。
4 小結
目前,在醫療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中醫藥獲得了較大的進展,取得了另人欣慰的成績,但中醫內科臨床治療中還需要加強新的理論創新,針對方法學描述少、試驗設計不嚴密,臨床診治評定標準落后,樣本可重復性差的問題,制定相關措施,高質量的從辨證辨病到治療的各個環節加強研究力度,以提高臨床治愈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溫石強.探討中醫診治內科疑難病癥狀辨病能力與治療方法[J].健康必讀,2010,12:122-123.
[2] 程丑夫.疑難雜病辨治思路與方法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小編推薦優秀醫學期刊 《臨床內科》
是由中華醫學會湖北分會主辦的全國性的內科專業學術期刊。以“更新知識和提高內科醫師的診治水平”為辦刊宗旨,主要報道國內外在內科學和其他相關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和臨床診療經驗,內容密切結合內科臨床實踐。以廣大臨床內科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