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9月1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本篇文章是由《電信網技術》發表的一篇電子論文,旨在貫穿政府頒布的電信網技術體制、標準、規范、提供與新技術、新裝備有關的各種網絡規劃的解決方案,以及系統、終端設備入網檢測信息、咨詢,增進中外電信界的相互了解,促進電信主管、經營、科研、生產部門的交流與合作,搭建中外電信企業間及廣大用戶間的信息橋梁。
摘 要:我們正處在網絡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改變著全球的經濟模式,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更新了人們的工作、生活、消費模式。而現代會計行業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受到強烈的沖擊。可以說現代網絡的發展促使現代會計行業的不斷更新;而會計行業的不斷更新又越來越依賴現代網絡的發展。本文從以下幾方面來闡述現代網絡發展對會計行業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 會計行業 網絡會計報告 會計信息化人才
一、交易形式的變更及其對記賬方式的影響
1、交易網絡化逐步形成
根據2007年底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發布的《2007中國網上銀行調查報告》顯示,有58. 6%的企業使用網上銀行替代了超過一半以上的柜臺業務;有26. 1%的企業使用網上銀行替代了50% ~60%的柜臺業務;26. 9%的企業使用網銀替代了70%~80%的柜臺業務;網銀替代90%以上柜臺業務的企業網銀用戶比例也超過了5%。由數據可見,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于使用網上銀行,交易網絡化是會計結算的必然趨勢。
企業和企業之間、企業和個人之間的交易都能通過網上銀行直接在網上進行,不需要再跑去柜臺。目前,各大銀行開通的網上服務非常繁多,從銀行明細賬查詢到網上匯兌再到網上貸款。實現交易的網絡化后,所有的銀行業務都可以得到實時的反饋信息。現在有銀行已經推出了短信提醒服務。當有款項匯進或匯出的時候,會發出短信提醒。交易網絡化讓銀行與企業的賬目之間能達到時間上的統一,信息可以同步。
2、電子憑證成為主要的記賬憑證
網絡化的電算會計中,電子憑證會代替紙制憑證。電子憑證分為內部電子憑證和外部電子憑證。內部電子憑證是企業內部財務軟件系統生成的憑證。比如由采購人員在進銷貨系統中錄入的信息,生成憑證后傳送到總賬系統中。外部電子憑證則是企業與其他單位或個人在交易中產生的電子票據,比如網上銀行匯款的電子回單等。同時可以通過在每個信息中都加入一個電子簽名。以鑒別由企業內部人員錄入的信息、由銀行傳遞來的信息的真偽,保證電子憑證和紙制憑證具有一樣的效力。憑證的電子化會大大提高會計業務的處理速度,提升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
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網絡會計報告的產生
經濟環境的改變,不斷地對會計信息系統提出新的信息需求。在會計發展史上這種進程一直沒有停止過,尤其是近幾十年來,這種進程有不斷加速的趨勢。由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對社會經濟結構的沖擊已遠遠超越了局部或技術性影響的范疇,事實上,它正在推動著工業經濟社會向數字經濟社會的發展。
1.會計報告載體技術的變革。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出現及在會計中的應用,給傳統會計信息系統帶來了全新的信息載體技術。磁介質、光電介質等新的信息載體技術替代了紙介質成為會計信息新載體。計算機信息載體不僅數據存貯量大,而且特別適宜于信息的再加工處理。計算機系統可對其存貯介質上的數據進行極其快速的分類、匯總、再分類、再匯總、傳送、轉存等數據處理工作。
2.會計報告處理技術的進步。
計算機系統具有強大的數據分類、計算功能,而且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實際上是當代技術進步最快的一個行業),計算機系統體積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快。計算機技術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會計數據處理的速度和準確性。只要會計數據進入計算機系統,即可隨時產生會計報告內容。現在,只要我們建立了具有標準編碼結構的原始數據庫捐助計算機系統強大的數據分類和計算功能,隨時可以組合產生特定需要的會計報告。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為會計報告模式的創新準備了物質條件。
3.會計報告傳輸技術的進步。
計算機通信技術的出現,尤其是巨聯網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為會計報告的傳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會計報告傳輸和發布的時空限制將不復存在,通過互聯網發布會計報告將逐漸成為主流渠道。
三、隨著網絡發展還應進一步對環境信息披露,以便更好實現現代會計的社會責任
目前企業環境信息嚴重匱乏,披露的信息可比性差。信息使用者需要了解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環境影響所帶來的環境風險以及企業的環境活動產生的財務影響,企業對此并未足夠重視。因此亟需設置專門的資信統計機構與建立企業資信庫。市場上還無專設部門或機構負責建立企業環境報告信息庫。社會及投資者不能全面準確獲得企業與環境相關的某種信息,那些惡意欺詐的企業,環境及財務信息亦缺乏反映和記錄。西方發達國家每個企業環境信息情況都會反映在信息庫中,可公開查閱。如果企業惡意詐騙,通過網絡信息使用者很快就能知悉其惡劣行為,銀行也會自動凍結存款,有關部門就會對此展開調查。
四、網絡時代的發展對會計信息化人才要求越來越高
會計信息化人才的特殊性根源在于其人才知識結構的特殊性,知識決定了人才的特點及其發展途徑和方式,因此首先確定會計信息化人才的知識結構是挖掘會計信息化人才特殊性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徑。在確定人才特殊性要求的基礎上,可有針對性地進行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各參與者從自身角度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會計信息化人才的發展提供動力和環境。
信息環境下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應該包含四個層次:常規知識、會計專業知識、信息技術知識與商務知識。
1.常規知識。深厚、廣博的常規知識是一個人受教育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同時也體現了人的素質。作為會計專業的從業人員應該掌握以下的常規知識:外語、數學、經濟學基礎等。
2.會計專業知識。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務、審計、會計理論、職業道德等。要強調的是,會計人員所掌握的專業知識不能停留在書本、準則與制度上,要融會貫通,應用職業判斷分析、解決非常規問題,靈活應變。
參考文獻:
1.楊周南.《會計信息化體系探索》.中國會計學會第四屆全國會計信息化年會主題報告
2.許超.淺論電算會計網絡化對會計業務流程的影響《商情(教育經濟研究)》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