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8月1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期刊之家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于個人的原創文章,請點擊鏈接獲得專業文秘服務。
【摘 要】 本文通過解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深刻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依據、總體要求、基本途徑。
【關鍵詞】 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 途徑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就難以實現科學發展。
1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目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體現在構成社會的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上。從廣義上說,就是生產力、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凋、可持續發展,共同進步;從狹義上說,就是實現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
2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2.1 民主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上層建筑保障。和諧的社會關系要求上層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維護,為此,就要通過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此外,和諧并不是“一團和氣”,也不是宗派主義,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原則的基礎之上。原則要在民主的基礎上產生,通過法制加以維護,為此必須發展民主政治,擴大公民政治參與,落實依法治國方略。
2.2 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本質上的要求。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但是,必須把公平正義放到市場經濟體制的環境中來理解,離開這個環境,公平正義就可能演變成平均主義。在現階段,公平正義主要體現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等價交換,買賣雙方的利益和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因此,公平正義就是要承認事實上的不平等,尊重差別,通過適當的政策把差別轉化為推進社會進步的動力。為此,要完善市場經濟,規范競爭秩序,調節收入差距,正確處理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關系,依法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3 誠信友愛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道德的要求。要按照黨的十七大要求,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
2.4 充滿活力是社會成員激發出來的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充滿活力的社會,這種“活力”需要激發。尊重創造,就要鼓勵人們干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讓不同社會階層都把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生產要素優勢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事業中。
3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途徑
3.1 堅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是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發展對于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黨的十七大明確要求,要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更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堅實基礎。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證。
3.2 走共同富裕道路,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但平均主義也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將貫穿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始終。在這個過程中、事實上的不平等將長期存在,因此要承認差別,而不是否認差別,更不能人為地消滅差別,差別既可產生動力,也能導致沖突。實現防止沖突、推動發展的目標,需要有正確的政策導向。黨的十七大明確指出,要堅持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擴大轉移支付,強化稅收調節,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
3.3 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和完善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體現在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上,應當尊重經濟成分的多樣性,實現不同經濟成分的均衡發展。為此,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把二者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3.4 把社會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會建設關系到民生,關系到社會穩定,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布局中地位重要。我們黨是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歷來重視改善民生,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閱讀期刊:《黨政干部論壇》
(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中共湖北省委黨校;湖北省行政學院主辦。始終堅持以“廣開黨政工作思路 博采干部探索精華”為辦刊宗旨,密切關注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熱點、重點和難點問題。更多政工師論文發表期刊,可參閱:《政工師論文投哪個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