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9月1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在現行會計準則下,企業的研究開發支出中有一部分不被確認為無形資產而進入資產負債表。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回顧,從財務信息的價值相關性、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無形資產投資的增長和企業市場價值等幾個方面探尋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不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經濟后果,并回顧近年來有關無形資產信息自愿披露的實證文獻,得出結論:如果向投資者披露更多的無形資產信息,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源配置失當的問題。
【關鍵詞】無形資產;限制性規定;研發支出;信息披露
一、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所進行的投資的性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了投資于有形的資產,企業還越來越重視對無形資產的投資。在許多國家,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投資支出比對有形資產的投資支出要大得多。這表明,工業經濟的轉型正朝著一個新的“知識依賴型”經濟的方向發展,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機構將無形資產視為新經濟體中價值創造的主要來源。然而,在現行會計框架內,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仍存在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傳統的會計計量體系是以有形資產、歷史成本和會計穩健性為基礎的,不能夠完整地評價新經濟體中的企業價值[1]。
的確,在當前的會計準則(包括國際會計準則、美國會計準則和我國會計準則,下同)下,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投資(主要指企業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類投資)大多在發生時費用化了,造成企業對無形資產類投資確認為資產而最終進入資產負債表確認的情況相對較少。那么,這種對無形資產會計確認和計量的不完整會給企業及其利益相關者帶來何種經濟后果呢?對于該問題導致的負向經濟后果,又有何應對舉措呢?
本文通過對已有文獻的回顧,從財務信息的價值相關性、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無形資產投資的增長和企業市場價值等幾個方面探尋無形資產投資不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經濟后果,并回顧了近年來有關無形資產投資信息自愿披露的實證文獻,認為對無形資產投資信息的披露是緩解無形資產表內確認不完整的負向經濟后果的方法之一。
二、概念回顧:無形資產的定義和分類
一些學者也將“無形資產”看作與“無形資本(intangiblecapital)”“智力資本(intellectualcapital)”“非物質資本(immaterialcapital)”“知識資本(knowl⁃edgecapital)”等幾個概念同義。Hunter等[2]具體解釋了智力資本和無形資產之間的區別,認為智力資本是無形資產的一部分,無形資產主要是指那些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這與Blair、Wallman[3]的定義是一致的,他們將無形資產分為三類:第一類,財產權相對清晰,并且存在活躍交易市場的無形資產。這類無形資產主要有兩種:一是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標權;二是商業協議、許可證照、強制性契約和數據庫。
第二類,由企業控制但無清晰的財產權和法律保護,并且交易市場不活躍或者不存在的無形資產,如研發支出、企業的商業機密、聲譽資本、專利管理系統和業務流程等。第三類,企業有很少的控制權,并且不存在交易市場、與在企業工作的人密切相關的無形資產,如人力資產、結構(或組織)資產、關系資產(智力資本的組成部分)。
Blair、Wallman[3]分類方法的指導原則是設立所有權和控制權的難易程度,即計量的難易程度。從這一點上來講,第三類無形資產比第一類和第二類無形資產存在更多的會計計量問題。而會計準則的制定者根據無形資產的獲取渠道,將無形資產分為兩類: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和外部獲取的無形資產。
由于外部獲取的無形資產的價格已經在交易中以貨幣的形式確定,因此其一般不存在過多的會計計量問題。而企業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卻存在許多會計計量問題,下文即從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限制性規定的角度來說明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會計計量的不完全性。
三、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會計準則的限制性規定
如果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投資同時滿足無形資產的定義和會計確認的標準,那么企業就會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該項無形資產。但事實上,會計準則對于無形資產的會計計量設置了許多嚴格的限制條件,因此在實務中,作為資產在資產負債表中確認的無形資產并不是很多。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將無形資產定義為“不具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將無形資產定義為“缺少實物形態或金融條款的對未來收益的非流動的、非貨幣要求權”。
這些定義一定要結合“資產”的一般定義來解釋。那么“資產”的一般定義是什么呢?根據IASB的《關于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的框架》,資產被定義為“企業過去的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控制的并且能夠給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流入的資源”。根據IASB和FASB的解釋,如果企業有權獲得一項資源的未來經濟利益,并且能夠限制其他人對該項經濟利益的占有,那么該企業就能控制該項資產。
但是這樣的規定也給無形資產的確認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企業對其員工的培訓支出,如果員工離職后到其他企業,其他企業就會從這項培訓的投資中受益,那么企業就不能資本化這項支出。但是我國一般不存在這一問題,因為我國企業發生的員工培訓支出按規定都計入了當期成本費用或沖減了應付職工薪酬。此外,會計準則所要求的資產能夠確認的另一個重要標準是“資產成本計量的可靠性”。
如果無形資產是獨立外購的(購買價格能夠在交易中以貨幣或其他貨幣性資產的形式來確定,因此符合成本能夠可靠計量的標準),或者是在企業合并時產生的(根據IFRS3和SFAS141,資產成本是資產在企業合并時的公允價值。如果能從活躍的市場獲取資產的市場價格,那么其公允價值就能可靠地確定),那么就很容易滿足“成本可靠計量”的標準,而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難以滿足這個標準。
根據FASB的規定,除了能夠資本化的計算機軟件開發成本,研發支出在發生時必須費用化。然而,上述成本的資本化取決于技術可行性測試能否成功實施。據此,FASB在《美國財務會計準則第2號——研究和開發成本的會計處理》(SFAS2)中規定,為了進行一項產品的技術可行性測試而發生的成本可看作是研發支出,并在發生時費用化。而在技術可行性測試實施之后至產品一般性生產之前發生的成本都將被資本化。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應用指南》中規定:“企業對研究開發的支出應當單獨核算,比如,直接發生的研發人員工資、材料費,以及相關設備折舊費等。同時從事多項研究開發活動的,所發生的支出應當按照合理的標準在各項研究開發活動之間進行分配;無法合理分配的,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但該應用指南對于是否能夠合理分配并沒有提供明確的判斷標準,從而會造成無形資產成本計量的可靠性方面的問題。
IASB規定的企業內部產生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不是很嚴格,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IAS38中規定,在創造無形資產的過程中,根據與資產有關的未來經濟利益是否可以預測,將無形資產創造過程分為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在研究階段發生的所有支出必須費用化,在開發階段,如果企業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所創造的無形資產能夠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那么發生的成本和支出就可以資本化。
也就是說,研發支出的資本化是要符合某些條件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也沿用了這一規定?偟膩砜矗m然上述準則規定了內部產生無形資產的有關費用可以資本化,但事實上由于條件的限制,此類費用經過資本化程序而進入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情況并不多見。
四、內部產生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經濟后果
(一)財務信息價值相關性的視角
美國會計準則要求將所有研究和開發支出當期費用化,只在附注中披露所列示利潤表期間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因此,大部分企業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投資支出在發生時就費用化了,然而這些投資后期帶來的收益卻是可計量的[1]。這種現象導致了收入與成本不相配比,潛在地對財務信息(會計盈余、現金流和資產賬面價值)的價值相關性產生了負面影響。
一些實證研究通過使用不同的公司估價模型,檢驗了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對財務信息價值相關性的影響。Lev、Zarowin[1]使用美國公司樣本,證明了財務信息對投資者的有用性在1977~1996年間明顯有所減弱。他們將不能充分確認的無形資產中包含的信息和公司的智力資源看作是引起財務信息價值相關性下降的因素。Brown等[4]在研究美國公司1958~1996年間的市場價值時發現,價值相關性的下降與較高的無形資產投資成本有關,當有大量的無形資產投資成本費用化而不是資本化時,盈余和資產的賬面價值便會下降。
薛云奎、王志臺[5]也發現上市公司披露無形資產信息與股價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是,不同行業的無形資產對財務信息價值相關性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對于高新技術行業公司來說,市場上認同的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包括技術性無形資產、商標和其他無形資產;而對于非高新技術行業公司來說,有價值的無形資產主要是土地使用權和特許使用權[6]。以上研究結果均表明: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程序影響著財務信息的價值相關性,進而言之,對內部產生無形資產的不完全的會計處理,其經濟后果之一便是降低了財務信息的價值相關性。
(二)資源配置的視角
無形資產的估值方法不當和對無形資產不完全的會計處理,對企業自身、企業的投資者和整個社會都會產生影響。如果企業沒有及時向股東及其他潛在投資者提供合適的、和價值相關的信息,可能會引起一系列負向的經濟后果,如信息不對稱、較高的融資成本、較高的風險、流動性不足等,而這些問題又都是導致資源在資本市場上配置不當的主要因素。自Akerlof[7]進行開創性研究以來,諸多學者已經認識到了由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不完美市場的存在。
在這一理論背景下,財務報表對無形資產的這種不完全反映,會造成公司內部投資者和外部投資者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Easley、O'Hara[8]認為公司的內部投資者通常利用他們擁有的有關公司和無形資產的內部信息來做出有利的投資組合調整,但這種調整通常不利于公司的外部投資者。Seow等[9]使用美國公司的數據,提供了研發費用投資水平與資本成本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的證據。
他們認為,研發投資是具有高風險的投資,并且會增加內部人和外部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因此研發投資增加了資本成本。眾所周知,對無形資產的投資是一項風險性較高的投資,因此上述觀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FASB關于內部產生的無形資產不進行資本化的規定。在這一背景下,Chambers等[10]證實了研發投資的風險性,高風險的研發投資增加了其所帶來的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增加了公司盈余預測的難度。
此外,由于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對無形資產價值的估計并不十分準確,因此對于無形資產密集的公司,其股票的流動性相對較差(難以交易)。而投資者一般都會對流動性較差的投資要求一個流動性溢價,這也增加了公司的資本成本。綜上所述,已有研究表明:對內部產生無形資產的不完全的會計處理,導致了資本市場上資源配置不當。
(三)無形資產投資增長的視角
一些研究者認為,對內部產生無形資產的不完全的會計處理所帶來的一些負向經濟后果,也包括給公司帶來次優投資和緩慢的投資增長率。但是,關于通過限制對無形資產的投資能否有效緩解這種負向經濟后果,卻并沒有獲得可靠的證據支持。大量的宏觀經濟研究表明,企業對于無形資產的投資在不斷地大量地增加。到了20世紀末期,在美國和大多數OECD國家,對無形資產的投資比對有形資產的投資增長更快。實際證據表明,對無形資產不完全的會計處理似乎并沒有阻礙無形資產的增長。
為了觀察我國無形資產不完全的會計處理是否抑制了無形資產投資的增長,筆者搜集了2007~2016年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開發新產品經費支出增長率的數據,鑒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于2007年開始實施,因此選擇2007年以來的數據,如表所示。表中的數據表明,自2007年以來,雖然部分年份企業開發新產品經費支出的增長率較上年有所下降,但各年的增長率均為正,并且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7.31%。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無形資產投資量并沒有受到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實施限制性會計處理的影響。
(四)公司市場價值的視角
一些研究者認為,目前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的會計準則普遍采用將內部產生無形資產的支出費用化的會計處理方式,這會導致公司低估自身的盈余和資產賬面價值,因此,在資本市場上投資者會系統地低估這類公司的市場價值。Eccles等[11]在對無形資產密集型公司的經理人員進行調查時發現,65%的受訪者對公司的市場價值有不同程度的低估。但也有一些研究者駁斥了無形資產密集型公司市場價值被低估的結論。
例如,Sougiannis[12]使用美國公司樣本,發現每增加1美元研發支出,平均就會有5美元市場價值的增加。Skinner[13]研究發現,無形資產密集型公司(如Microsoft、Google、Dell、Cis⁃co、Intel)的市場價值被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高估了。雖然這些公司市場價值的增加可能是高風險所帶來的,但是以上證據也表明,即使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的確認是不完全的,投資者仍然將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投資看作是價值增加的來源。
根據以上論述可以推斷:對內部產生無形資產不完全的會計處理會導致對公司價值的錯估。至于公司價值是被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低估還是高估,還沒有取得一致的見解?赡艿脑蛟谟,公司規模、公司成熟度和公司所在行業對此存在著多方面的影響。
五、對無形資產相關信息的自愿披露
(一)自愿披露的兩種模式
考慮到會計準則對內部產生無形資產的不完全的會計處理和因此而產生的負向經濟后果,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準則制定機構(如AICPA、CICA、FASB等)也為提高向投資者所提供信息的質量而做了大量的努力。在這一背景下,形成了兩種典型的解決模式,作為對無形資產表內確認的補充:一種是非財務信息披露;另一種是無形資產信息(包括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單獨披露(即以獨立報告的形式來披露)。
1.非財務信息披露。
許多研究者認為,傳統的僅披露財務信息的報告模式不能夠準確地描述企業的經濟現實,因此是不完整的。1991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成立了一個名為金肯斯委員會(JenkinsCommittee)的特別委員會,旨在解決財務報告程序的流程重構問題。金肯斯委員會在調研中發現,信息使用者需要更多的相關非財務信息和前瞻性信息,因此擴展了過去的以財務信息披露為主的披露范圍。
該委員會建議,為了滿足使用者的需要,傳統的財務模式(FinancialModel)應當被商業模式(BusinessModel)代替。商業模式雖然也是基于財務信息,但同時使用了其他信息來描述企業內部價值的創造過程,如經營信息、有關價值創造的信息、有關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和計劃的信息,總而言之,這些信息應當包括定量信息和定性信息、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
2.無形資產信息單獨披露。
對無形資產信息的單獨披露主要是采用獨立報告的方式。丹麥貿易工業代理機構(DATI)提出了一種披露無形資產具體信息的模式,叫作“智力資本報表”(IntellectualCapi⁃talStatement),該報表包括圖表、文字敘述和圖形等信息披露方式。與此觀念一致,歐盟委員會于2002年提出了管理和報告無形資產的規劃大綱,旨在改善無形資產的管理,鼓勵公司向不同的使用者自愿披露這些資產的信息。
在此基礎上,德國聯邦經濟勞動部于2004年進一步改進了“智力資本報表”,這一開創性的舉動隨后被日本經貿工業部所效仿。2005年,日本經貿工業部也提出了一個基于無形資產管理的無形資產信息披露指導文件。目前我國尚無對無形資產信息進行專門披露的規定,僅要求在年度報告中進行補充披露。
六、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通過上述對現有文獻的重新討論和認識,本文得到的結論是: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限制性規定會帶來財務信息價值相關性損失、資源配置失當、對公司市場價值的錯誤估計等一系列負向的經濟后果。如果向投資者披露更多的無形資產信息,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源配置失當的問題。而對無形資產信息的自愿披露也被經理人員看作是彌補財務信息價值相關性損失的一種方法。至于對無形資產投資增長的研究,本文通過對我國的數據進行分析也發現,對無形資產投資不完全的會計處理并沒有阻礙無形資產投資的增長。
(二)啟示
基于以上結論,可得出以下啟示:
第一,對企業來說,為了降低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不完全處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企業應當向投資者披露更多的無形資產信息。
第二,對會計準則的制定者來說,應當完善有關無形資產會計處理和信息披露的會計準則。在無形資產信息披露方面,準則可以對有關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制定具體而詳細的指導,不管是對于無形資產密集型的企業還是一般企業,這都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
第三,對投資者來說,其應當突破財務信息的樊籬,更加關注有關無形資產的非財務信息。會計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也遵循一般商品的供求規律,即可以通過提高會計信息的需求來拉動會計信息的供給,而投資者作為會計信息的主要需求者,應當促使他們追求更多的信息和更高的透明度。
未來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應當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考慮對無形資產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是有成本的,無形資產的信息披露也不例外。企業在進行無形資產信息披露時,要考慮到會產生哪些成本,哪種披露模式的成本最低,以及如何通過權衡信息披露的成本和收益來確定采用哪種模式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未來研究需要關注的。
第二,可以進一步探討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問題。由于現行會計準則對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是不完全的,因此導致了很多的問題和局限性。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研究領域,本文力薄能鮮,會計準則幾十年都未解決的問題也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就能迎刃而解,這需要所有會計研究人員樹立堅定的研究信心。
主要參考文獻:
[1]LevB.,ZarowinP..Theboundariesoffinancialreportingandhowtoextendthem[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99(2):353~385.
[2]HunterL.,WebsterE.,WyattA..Measuringintangiblecapital:Areviewofcurrentpractice[J].Aus⁃tralianAccountingReview,2005(2):4~22.
[3]BlairM.M.,WallmanS.M.H..Unseenwealth:ReportoftheBrookingstaskforceonunderstandingintangiblessourcesofvalue[M].Washington,D.C.:TheBrookingsInstitutionPress,2000:1~100.[4]BrownS.,LoK.,LysT..UseofR2inaccountingresearch:Measuringchangesinvaluerelevanceoverthelastfourdecades[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99(28):83~115.
會計師評職投稿知識:資金管理方面論文能作為會計職稱論文嗎
企業事業單位財務工作人員是可以評定會計職稱的,而他們在評職時除了需要通過考試外,也需要發表論文,最近就有作者咨詢資金管理論文能不能當做會計職稱論文,小編在此回答:這當然是可以的,如果您不清楚可以發表哪類論文,那么可以聯系我們的編輯老師,他們會在線一對一為您解答,這樣也是為了方便您論文的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