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10月22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表面蜂窩麻面;形成原因;處理方法。
Abstract: The surface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cellular, pockmarked face is one of the common quality defects in construction, it is also been plagued by construction of a major probl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the surface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appeared cellular, pockmarked face, also analyzed the treatment measure.
Key words: Honeycomb surface of the concrete structure surface; causes; approach
中圖分類號:TV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正文:
隨著建筑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現代建筑離不開混凝土而工程質量與混凝土的質量息息相關。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嚴重的蜂窩、麻面問題還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安全。因此,當今建筑不僅僅要求混凝土工作性能好、強度指標高、耐久性好,而且還要求混凝土結構有光潔如鏡的外觀,尤其是清水混凝土結構要求更為突出,為此給我們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提出一個新的課題。
一、混凝土結構表面蜂窩麻面形成的原因
(一)、混凝土的內在原因
1.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混凝土過于粘稠,振搗時氣泡很難排出,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的原因。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當,例如膠結料偏多、砂率偏大、用水量太少、外加劑中有不合理的增稠組份等,都會導致新拌混凝土過于粘稠,就會使混凝土在攪拌時裹入大量氣泡,即使振搗合理氣泡在粘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難,因此導致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混。
2.混凝土含氣量過大,而且引氣劑質量欠佳。目前泵送混凝土用量較大,為了保證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往往在泵送混凝土中加入適量的引氣劑,由于各種引氣劑性能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現的狀態也不盡相同,有的引氣劑在混凝土中形成較大的氣泡,而且表面能較低,很容易形成聯通性大氣泡,如果再加上振動不合理,大氣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會給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3.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較差,產生離析泌水。為了防止混凝土分層,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搗,大量的氣泡排不出來,也會導致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
4.水泥、砂、石子、外加劑等組成混凝土的原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有一些水泥廠為了增大水泥細度,又考慮節約電能,往往在磨粉時加入一些助磨劑,例如木鈣、二乙二醇、三乙醇胺、丙二醇等物質,由于其中一些助磨劑有引氣性,而且引入的氣泡不均勻且偏大;石子顆粒級配不達標、含泥量大;砂子細度模數小、含泥量超標;劣質的外加劑以及過量的使用也會造成混凝土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二)、混凝土的外部原因
1.GB/T10-95《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6.3.4中規定“混凝土澆注分層厚度,宜為300~500mm,但是在實際施工時,往往澆注厚度都偏高,由于氣泡行程過長,即使振搗的時間達到規程要求,氣泡也不能完全排出,這樣也會給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造成蜂窩麻面。
2.不合理使用脫模劑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結構表面蜂窩麻面的主要原因。
目前脫模劑市場比較混亂,良莠不齊,產品大致分為以下幾大類:
(1)礦物油類,例如機油、柴油、煤油、機油加柴油、機油加煤油、機油加變壓器油等輕質油。
(2)乳化油類,即輕質油加水再加定量的乳化劑生成的水包油型乳液。
(3)水質類,即動植物油進行皂化后,再用水稀釋的液體。
(4)聚合物類,即石臘、液體石臘、松節油等物質再加入有機溶劑生成的溶液,由于成本較高使用較少。
就礦物油類脫模劑而言,不同標號的機油粘度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標號的機油,由于環境溫度不同粘度也不相同,氣溫高時粘度低,氣溫低時粘度高。當氣溫較低時,附著在模板上的機油較粘,新拌混凝土結構面層的氣泡一旦接觸到粘稠的機油,即使合理的振搗氣泡也很難沿模板上升排出,直接導致混凝土結構表面出現蜂窩麻面。有一些單位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在機油中加入部分柴油,用來降低脫模劑的粘度,這樣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仍不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水乳類脫模劑目前在市場上比較多,但是有一些產品選用的乳化劑引氣性較大,也會給混凝土結構面層造成蜂窩麻面。
動植物油進行皂化的脫模劑出現的問題較多,其原因是產品中含有引氣性比較大的乳化劑及增稠劑,會給混凝土結構面層帶來極大的影響。
3.施工方法及工藝不但澆筑混凝土時搗震不密實或漏漿嚴重,同樣是造成混凝土結構表面蜂窩麻面的主要原因。
4.模板材質不同也會使混凝土結構面層出現不同的狀態;模板在混凝土澆筑前未濕潤或濕潤不夠、模板拼縫不嚴;澆筑后養護不好,也會造成混凝土結構表面蜂窩麻面。
5.環境溫度對混凝土結構面層的質量也特別明顯由于氣泡內部含有氣體,因此氣泡體積變化對環境溫度特別敏感,環境溫度高時氣泡體積變大,氣泡承載力變小,容易破滅。環境溫度低時氣泡體積變小,承載力較大,不容易形成聯通氣泡。即使混凝土結構面層有氣泡,氣泡也很小,對混凝土結構外觀影響不大,由此使人們聯想到冬夏季混凝土結構面層好于春秋季。
春秋季節晝夜溫差較大,因此敷著在混凝土結構表面的氣泡體積變化也很大,當混凝土面層水泥漿體的強度小于氣泡強度時,氣泡體積隨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氣泡周圍的水泥漿體也隨之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水泥漿體的強度不斷增加,當氣泡周圍水泥漿體達到一定強度時,再不隨氣泡體積變化而變化,如果此時正趕上氣泡直徑最大時,勢必給混凝土面層留下孔洞。
二、防治混凝土蜂窩麻面形成的方法
(一)、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證質量的前提
1.使用熟悉的有質量保證并檢測合格的水泥;級配、細度模數、含泥量均符合要求并經檢測合格的砂、石料。
2.選擇使用優質的引氣劑:優質的引氣劑在混凝土中引入的氣泡直徑宜在10~200μm,氣泡表面能比較高,氣泡在混凝土中分布比較均勻(平均間距不大于0.25μm),有人先后試驗了11種引氣劑對混凝土含氣量、抗壓強度、凝結時間以及摻引氣劑經時含氣量損失等,認為以丹寧酸和蒎烯為主要原材料的引氣劑綜合性能較好。
(二)、正確、合理的配合比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重要依據
1.降低混凝土粘稠度適當調整混凝土水灰比、砂率、膠結材料用量以及外加劑的組份,改善混凝土的粘稠性,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結構面層的質量。
2.控制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果混凝土離析泌水,嚴格控制振搗時間,必須適時進行復振。
3.如果水泥中含有引氣組份,在拌制混凝土時應在其中加入消泡劑,例如加入適量的磷酸三丁脂、有機硅消泡劑、聚醚類消泡劑以及表面張力低于30dny/cm的許多助劑,都可以消除其中的氣泡。
(三)、優化的施工組織設計,精心的施工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關鍵
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中應專門有混凝土結構表面防止出現蜂窩、麻面的施工組織,并使之符合規范要求,制定混凝土施工質量的保證措施。做好施工組織設計的審定,并實際施工中認真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