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8月05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從滴灌系統構成、系統布局、設備安裝、灌溉管理、水肥一體化等方面總結了紫花苜蓿淺埋式滴灌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
關鍵詞:紫花苜蓿;淺埋式;滴灌;水肥一體化;金昌市
近年來,金昌市在紫花苜蓿種植中示范推廣的淺埋式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具有節水率高,節水可達40%以上;便于機械作業,提高生產效率;滴灌系統一次性投入多年使用,降低生產成本;水肥藥一體化應用,保持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發生等特點[1]。該技術在實現苜蓿高產、優質、節水方面效果十分突出,為破解當地水資源短缺瓶頸,推動牧草產業高質量發展和農田高效節水技術推廣應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1系統布局與安裝
1.1系統構成
1.1.1水源即水源井(機井)、高位蓄水池等。取水口設置攔污柵、沉沙池等設施。高位蓄水池中應安裝自動高壓沖洗過濾器。
1.1.2首部包括取水、過濾、施肥、控制設備等。根據水源供水能力、灌溉面積確定首部引水設備規格以及配件構成,視水源水質情況選擇過濾器類型、型號。地下水源可采用離心過濾器和篩網過濾器組合進行二級過濾。地表水源(蓄水池)為開放式水源,水中雜質較多,采用三級過濾系統。一級過濾器采用高壓自沖洗滾筒過濾器,二級采用砂石過濾器,三級采用疊片(或網式)過濾器。
1.1.3輸水管網根據種植方向、種植密度、農機作業等因素,在確保均勻灌溉的前提下,應將輸水管道全部布設在地下。支管出水口每hm2控制面積安裝1個減壓閥。為減少滴灌帶逆向吸附泥土,應在支管末端安裝排氣閥。
1.1.4滴灌帶選擇內鑲貼片式或壓力補償式滴頭。根據土壤條件不同,選擇流量為1.0~2.7L/h滴頭,金昌地區宜選用1.38L/h流量的滴頭,滴頭間距0.3m。滴灌帶壁厚一般為0.3mm。滴灌帶埋深10~30cm,間距60~70cm,與苜蓿壟向同方向。滴灌帶鋪設長度不宜過長,一般為60~80m。使用年限5~7a,與苜蓿種植周期相同[2]。
1.2系統布局
按干管、支管、輔管、毛管4級布置供水系統管道,可根據控制面積酌情增設分干、分支管。滴灌帶沿苜蓿種植行向鋪設,1條滴灌帶控制2~4行。
1.3設備安裝
1.3.1首部正向安裝順序為水泵→逆止閥→施肥裝置→壓力表→過濾設備→壓力表→閥門→流量表→進排氣閥→干管→壓力調節器→支管→滴灌帶。播種時采用一體機完成滴灌帶鋪設。
1.3.2過濾器過濾器安裝在滴灌首部樞紐處,選用高壓自沖洗滾筒過濾器、疊片(或網)式組合過濾器,經級次過濾后應確保能夠濾掉大于末級灌水器內徑1/10~1/7粒徑的雜質。進出水處的壓力差不宜超過5~10m。
1.3.3施肥(藥)裝置安裝在滴灌首部位置,之前設置防回流裝置,避免肥液中的雜質堵塞灌水器,同時可防肥(藥)液回流污染水源,之后接過濾器。
1.3.4控制及量測設備設置控制閥、進排氣閥、沖洗排污閥、水表、壓力表等設備。
1.3.5輸配水管網安裝調試將干管、支管與首部連接,并進行沖洗處理。滴灌帶安裝后仔細檢查,確保無打折再回埋。干管、支管與滴灌帶連接后進行試水,排除堵水、漏 水問題。安裝結束后對全部系統進行注水調試,檢測系統壓力情況。
2灌溉管理
2.1灌溉定額
紫花苜蓿年度生長期內,視降水情況灌水10~15次,每次灌水定額為150~375m3/hm2,灌溉總定額為2250~3750m3/hm2,灌水周期7~10d[3]。
2.2灌溉時期
播種前,灌水定額為225~300m3/hm2;返青期灌水1~2次,灌水定額為150~225m3/hm2;分枝期灌水2~3次,灌水定額為150~225m3/hm2;孕蕾期灌水1~2次,灌水定額為225~300m3/hm2;開花期灌水1次,灌水定額為225~300m3/hm2。
水利工程論文: 節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劃區輪牧模式綜述
3水肥一體化
3.1基肥在埋置滴灌帶前要施足基肥,撒施后充分旋耕翻入土壤中。基肥用量為優質腐熟農家肥45000~60000kg/hm2、尿素75~120kg/hm2、磷酸二銨150~225kg/hm2、氯化鉀75~150kg/hm2。
3.2返青肥紫花苜蓿返青前,選擇易溶性磷鉀肥通過滴管系統施肥[4],施肥量150~225kg/hm2。同時加入適合的化學農藥及時防治地下害蟲。
3.3追肥紫花苜蓿1a刈割3~4茬,刈割后需要通過加強水肥管理快速恢復生長[5-7]。每次刈割后通過滴灌系統追施尿素45~60kg/hm2、氯化鉀75kg/hm2。
參考文獻:
[1]李守明,茍陜妮.地埋滴灌技術在苜蓿栽培試驗中的應用[J].新疆農機化,2007(2):24-25.
[2]王沖,王飛,薛韜,等.不同滴灌管埋深對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和草地覆蓋率的影響[J].節水灌溉,2018(1):42-44.
[3]馬鐵成.不同灌水定額對準格爾盆地東北緣淺埋式滴灌苜蓿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9(5):127-130.
[4]劉娟,李鵬奎,王云,等.天水地區紫花苜蓿豐產高效栽培技術[J].草原草業,2018(4):83-84.
[5]王麗,劉雅寧,程爽,等.西北地區紫花苜蓿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9(12):296-298.
作者:高艷紅,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