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0月1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同江市臨江灌區渠首提水站工程基坑開挖方法
徐龍軍
摘 要:臨江灌區渠首提水站工程位于黑龍江中游右岸,距同撫大堤迎水側堤腳外30m,是臨江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實施難度最大的工程,基坑土方開挖最大深度達到14.0m,基坑開挖在冬季和第二年春季進行,開挖方法的選擇是施工的關鍵。
關鍵詞:提水泵站 基坑土方 開挖方法
一、工程概況
臨江灌區位于黑龍江中游右岸,同江市境內,灌區總面積43.35萬畝,設計取水流量為32.13m3/s。臨江灌區渠首提水站工程位于同江市臨江鎮境內,站址設于富華村東570m,同撫大堤4+800樁號迎水側堤腳外30 m處。臨江灌溉站工程是臨界江灌區的提水樞紐工程,是臨江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臨江灌區整個工程中單項投資最大、實施難度最大的工程。
渠首提水站處鉆孔揭露地層巖性自上而下依次為:低液限粘土(厚度1.5m-1.9m)→級配不良細砂(厚度3.0m)→級配不良中砂(厚度10.1m)→級配不良粗砂(厚度5.0m)。站址持力層為級配不良中砂層,中密,地基承載力較高,層位穩定,下臥層為粗砂層,工程地質條件好。
提水泵站由引渠、前池、進水池、廠房及出水池組成,引渠與進口前池相接過渡段長30m,檢修橋段長9m,寬20m,前池段長25m,寬20~37.4m,進水池段15m,寬39.8m,出水池與出水管相連,長20.7 m,寬26.0m,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廠房為框架結構。
二、開挖運輸道路的布置
本工程引渠、前池及進水池段開挖較深,從原地面計算,引渠開挖深度為8.0m,最深齒槽部位挖深近9.0m;前池段開挖深度由8.0m逐漸加深到12.0m左右;進水池開挖最深,達到12.70m,最深的齒槽部位達到14.0m。引渠開挖分三層到設底標高,前池開挖分四開挖到設計標高,而進水池需五層開挖到設計標高。開挖道路由引渠方向進入基坑,斜坡道按1:10預留。運輸道路在完成土方運輸后挖除。
三、基坑開挖方法
在泵站基坑開挖時,考慮開挖深度的變化、地下水層位置,以及施工季節,共分五個機械開挖層和人工開挖層,各層開挖深度及方法見下圖。
1、第一層。由地面以下開挖深度0.00~-2.0m內,考慮無地下水,先采用二臺山推D60推土機進行清基和臨時道路鋪筑;然后,從上游向下游方向沿軸線進行推土,再用一臺推土機進行橫向推土,將土方作為施工圍堰填筑用土,第一層推土在冬季前完成。為減少第二年凍土開挖量,加快深基坑土方開挖速度,對已開挖的基坑采用稻草或玉米桿覆蓋保溫進行越冬。
2、第二層。地下-2.00m~-6.00m土方開挖,采用2臺1.2m3反鏟挖掘機開挖,自卸汽車進入基坑內運土,由進水池部位開始挖土,逐漸向前池方向進行,開挖過程中,形成一個運輸坡道,第二層是在春季進行開挖,地下水位相對較深,可直接用自卸汽車運輸。
3、第三層。地下-6.0m~-9.0m土方開挖,采用從第三層以下均為含水層,本工程開挖前,已經采用58眼大口徑井點降水,但因時間較短,土層中含水量仍較高,在運輸坡道上鋪設碎石墊厚20cm,并用拖拉機碾壓。
4、第四、五層。地下-9.0m~-12.7m土方開挖,仍采用2臺1.2m3反鏟挖掘機開挖,由于降水效果較好,并增加了進水池深基坑部位的輕型井點降水,這樣大口徑井點降水和輕型井點降水配合,效果顯著,反鏟挖掘機開挖到設計基礎面以上15~20cm后,人用人工跟隨機械開挖,將基坑開挖到設計高程。開挖順序由進水池向前池和引渠方向進行。開挖的土方直接裝車運輸至棄土場。
5、人工開挖層。齒槽采用人工開挖,由基底向下開挖深度1.0m,并設計坡度放坡。
6、邊坡控制
施工前做好地面排水,在基坑頂四周挖截水溝。在施工時注意觀察坑邊地面有無裂縫,坑壁有無松動現象發生,以確保施工安全。
開挖基槽的邊坡以機械削坡為主,人工配合完成,嚴禁出現陡坡、反坡,對于不良地段的邊坡采取木支撐和打板樁的方法進行加固處理,邊坡坡比為1:2。
四、基坑檢查驗收
在土方施工中,經常測量、校正平面位置、標高、邊坡、沉降縫的位置。檢查基槽土層分部情況、持力層是否達到原土層,土的堅硬程度是否一致。基坑開挖屬隱蔽工程,開挖完需經建設各方檢查驗收后,才能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基坑開挖由最深的進水池開始逐漸向引渠方向進行,當基槽檢查驗收合格后,立即進行基礎墊層施工。
五、結束語
本工程基坑共分五層次機械開挖和一次人工開挖完成,總歷時25天,開挖土方57000m3,按原計劃提前15天,主要措施是增加基坑冬季保溫,減少了凍土開挖量,另外較好的降水措施是提前工期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