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年09月29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如何構建土地管理市級數據中心
吳雪飛
摘要:本文分析了市級的土地業務處理體系結構和數據框架以及金土管理中各業務之間數據的邏輯關聯,進而建立起土地管理領域的模型,最后提出以數據為中心的土地管理市級數據中心構建模式,并根據某市土地工程研究的要求,最終構建了以數據中心為核心的,土地管理市級信息化的體系架構。
關鍵字:土地管理;數據中心
在我國的土資源的管理領域中,信息化建設以“數字國土”工程、金土工程為主,在電子政務、網絡與網站建設、數據庫等方面取得顯著的成就,經驗的積累,為資源的共享、實現管理現代化作了準備。不過由于缺乏資金、信息標準化和技術,導致無法統籌到位、系統集成度不夠、數據共享十分困難問題大量存在,導致當前建立國土資源建設面臨著嚴峻考驗。故此,構建數據中心成為金土工程重要研究項目。
一、土地管理模型分析
(一)土地管理業務的處理體系
土地管理業務主要以土地利用規劃、計劃為指導,把建設用地審批當做主線,并涉及土地批,供,用,補的全過程。土地管理業務處理系統分為 C/S 與B/S 兩種。前者看重功能,主要是處理、分析、統計業務基礎數據信息;后者關注流程,主要進行政務信息在網上的流轉、信息的對外發布以及審批辦理。雖然兩種體系的結構處理模式不同,但是在構建數據中心的時侯是統籌規劃的,即數據的更新在系統的表現接口上都可以實時體現。
土地業務系統數據框架
一般來說,為了便于管理與支撐各類應用,土地管理數據在物理層面的管理上按照空間數據和非空間數據兩類管理,并把空間數據當做本底,連接非空間數據。土地業務系統數據框架主要用來描述土地業務系統數據間協同關系,調查評價與土地規劃信息化產生的基礎數據作為業務型GIS系統運行的數據基礎;土地基礎數據以及業務型GIS系統采集得到的專題數據直接支撐政務管理信息系統運行,并通過社會服務信息化將公開數據信息提供給社會用戶;政務管理信息化與社會服務信息化之間具有互動關系,政務管理信息化為社會服務信息化提供后臺支撐,社會服務信息化為政務管理信息化提供信息公開門戶,同時也是社會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監督的一種渠道。
(三)土地業務數據流結構
土地是土地業務管理的客體,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有關的地政信息在不斷的發展與變化,并且在時間序列上具有較強的因果關系。數據中心構建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對各主題數據庫的統籌規劃,保證各主題數據庫間能夠信息共享,才能讓地塊信息貫穿整個生命周期,讓數據流在空間上能保持繼承、擴展等關系。以某市國土資源局土地管理業務辦理為例,各個專題業務活動以土地規劃作為指導藍本,對土地用途進行總體的調控;國土資源基礎測繪中心根據征地事務所,土地市場,利用處,儲備中心,監察支隊的需求,進行地塊勘測界定,在界定完后,要提交勘測界定成果給相應的科室;勘測界定成果分為征收、市場、儲備、違法用地監察、供地等不同用途。其中,土地征收地塊的數據流向可以是儲備中心、市場中心或利用處,即儲備中心利用該空間數據進行儲備、市場中心利用該空間數據進行交易、或由利用處直接供地;土地儲備地塊的空間數據流向可以是市場中心與利用處以及及市場中心進行交易、利用處供地;土地市場交易地塊的數據流向為利用處就是利用處進行供地。
二、土地管理市級數據中心建設
在進行土地管理市級數據中心建設之前,應當做好充分的考慮與規劃,首先要注重數據中心的各種數據情況,才能加以有效的利用。其次是數據中心的功能,只有清楚數據中心是做什么用的,才能根據用途來設計,從而避免了建設完成之后,無所用處。
(一)市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所包括的數據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土地管理基礎數據。主要包括調查評價類數據及規劃類數據。對于縣級國土資源基礎數據,市級數據中心保存該部分數據的快照,通過建立定期的拷貝機制保證數據的更新。市級數據中心僅作為該部分數據的異地備份,不利用該部分數據對外提供統計、分析等數據服務。
(2)土地管理業務數據。主要作為政務辦公平臺的數據支撐,存儲市級業務辦理過程及結果數據。
(3)數據倉庫。是對基礎數據庫和業務數據庫按照一定周期抽取、清理后形成的數據,并定期進行裝載和刷新,作為輔助決策系統的數據支撐。
此外,土地管理市級數據中心還包括對外服務數據,例如通過要素提取、簡約后對政府機關提供服務的基礎地理數據和其他基礎性數據,一般通過提供元數據及服務接口對外提供服務。
(二)土地管理市級數據中心的功能
(1)它是土地管理數據庫的存儲中心與管理服務中心;
(2)它是土地管理數據的交換中心。跟省、縣級土地管理數據中心之間、以及同級的政府各部門之間政府與社會公眾間最終實現信息數據的交換;
(3)它是土地管理網上政務服務系統的公眾數據交換中心;
(4)它是土地管理的決策支持中心,對數據挖掘、分析、比較,提供輔助決策信息。
三、結語
數據中心作為計算,存儲與應用的中心體,事實上應該以數據為中心的,并要建立標準化、虛擬化與智能化統一的交換架構型數據中心,從而才能實現應用業務、基礎平臺內部、分析決策之間進行頻繁的數據交互。目前,我國的土地信息化已經發展到了國土資源全面、全程監測監管的階段了,然而這卻成為了信息化發展的一個瓶頸時刻,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建立起好的數據中心并發揮最佳的效用。文章根據某市的金土工程研究要求,通過分析該市的土地業務處理體系結構與數據邏輯結構,并建立在土地管理領域模型的基礎之上,進而提出以數據為中心的市級管理數據中心模型。
總之,在建設數據中心時,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各種后果,并進行預測,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張曉蓮,朱大明,王愛華,劉軍.州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建設初探[J].科技信息, 2008,(27).
[2]尹鵬程,李鋼,王孝強,史賽賽.節約集約用地及城鄉統籌發展——2009年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09.
[3]簡曼,李劍.淺談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建設[J].光盤技術, 2009,(06).
[4]閔中,李棟華.實現嚴格土地管理[J].國土資源通訊,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