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年09月2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建筑設計主動按規定后退道路紅線, 并留出綠化用地和停車位, 保證建筑的造型和色彩與城市周邊環境相協調。這樣不僅改善了環境生態質量, 而且作為城市景觀的構成內容, 極大地豐富了城市景觀的空間層次。因此,只有了解規劃設計特點與建筑設計有何不同,才能更好地做好規劃設計或者說做好建筑設計。
關鍵詞:城市規劃師評職范文,期刊雜志發表,城市規劃,建筑設計
1規劃設計目標的不確定性
一般的建筑設計總是由委托者提出設計任務即設計目標, 建筑設計者所做的就是利用有關建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發展和提供各種達到設計目標的備選方案, 并根據各種事實條件和價值偏好體系去評價和選擇方案?梢哉f建筑設計技能實質上就是問題求解“ 找方案”的技能,或者說是一種“答案搜索”的技能。然而城市規劃往往沒有明確的任務、目標, 提不出具體的“ 任務書”。建筑設計的委托者一般說來就是該建筑的擁有者、使用者或開發承包者,而城市規劃就不可能以這樣的擁有者、使用者的身份出現委托者,即使有所謂的委托者往往也應該是該城市的建設管理部門來充當。他們并不是真正的擁有者或使用者, 因此他們也無法提出類似設計任務書那樣的“規劃目標”。
城市的擁有者和使用者是人民, 是城市居民。他們到底需要什么, 他們應該需要什么、擁有什么。這些作為城市規劃目標和任務本身, 就是城市規劃工作的對象和工作內容, 就是城市規劃所面臨的任務。因此,城市規劃的過程并不是一個問題求解的過程,而首先是一個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過程。它并不是為達到目標而尋找和選擇途徑的過程, 而首先是提出任務、尋找目標的過程。由此,做規劃設計不能只是進行“ 答案搜索”,而是進行“問題研究”或“目標分析”。如果說建筑設計可以根據設計目標從可供選擇的方案中挑選出一個“理想”或者“滿意”的方案來的話, 那么城市規劃就有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因此, 城市規劃是一種不斷調整和改造的過程, 是一種“短期行為”, 而這種 短期行為的可靠性如何,則由“規劃年限’來衡量。所以”規劃年限”幾乎是城市規劃工作即目標選擇的最主要依據。
2 正確處理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2. 1科學對待城市規劃設計
城市規劃設計是一種設計社會空間和物質空間健康發展進程的社會實踐。因此城市規劃設計應該包括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類型。根據阿普爾壓德(DAPPLeYard) 的觀點, 城市規劃設計內容日趨綜合,方法包容性更強, 從單純注重形態的設計發展到綜合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區, 交通流線, 而且還要注重建筑物的體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間等。必須強調 城市規劃設計最基本的特征是將不同的物體( 包括建筑物)進行聯合, 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設計者不僅必須考慮物體本身的設計,而且還要考慮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與城市規劃設計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因為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建筑設計的依據。在我國一般一個城市規劃設計經批準后, 要執行十年以上, 在批準城市規劃設計時一定要采取科學認真的態度。
2. 2 建筑設計服從城市規劃設計
美國城市規劃師伊.沙里寧曾經說過“ 通常做設計是要把它置于一棟房子中;將一棟房子置于周圍的環境中; 將周圍的環境置于一個城市規劃中”。建筑師在設計單體或群體建筑時, 必須考慮建筑的大環境和開發地盤紅線內的小環境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建筑設計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建筑創作繁榮的同時, 也存在著令人擔憂的問題, 在快速發展中,
建筑師在建筑創作時對人文的觀注、對環境的觀注顯然不夠。一味追求“ 新、奇、特”而不考慮建筑物所處的環境。例如北京的長安街,雖然每棟建筑單體都采用了中國最好的設計院和最優秀的建筑師的作品, 而且在建筑造價上也毫不吝嗇,就其藝術價值本身而言, 仍然是業界人士批判的焦點。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 而在于對周圍環境的忽視, 以及強烈的個體表現欲所造成的整體不和諧。再例如希臘的愛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島, 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 尤其是攝影家和畫家, 被稱為“藝術家之島”。整座島上布滿了十分簡單的希臘式的民居, 連警察局、醫院、飯店都化整為零,成為民居式建筑尺度。幾百年來,
島上的居民始終恪守一個規則: 所有建筑均不超過三層, 所有外墻均為白色。這種熱愛自然、相互協調的觀點, 已經形成了一種設計理念?梢, 在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下, 注重周圍環境的協調,即使是最簡單的建筑設計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 3 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象征, 它的好壞對一個城市的形象影響也是很大的。應該盡快建立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 組織一些專家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一是看建筑設計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規劃設計的要求; 二是對建筑設計方案本身進行評審, 看它的設計思想是否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 只有這樣才能選出好的作品。
在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決策時, 不僅要關注建筑物本身, 而且還應關注其是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的決策制度, 這里的關鍵是提高管理者的決策水平, 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 不能把獨一無二、標新立異作為取舍的唯一標準。
3 城市規劃設計目標的超前性
一般說來, 每幢建筑的性質和使用功能都是較為明確和穩定的。每一個建筑設計基本上都是一次 終級目標的靜態設計。但城市規劃不是有終極目標的穩定性系統, 城市規劃的整個過程都是對未來目標的探討、修改與調整的過程, 是必須顧及發展變化的動態設計。
從總體上講建筑設計還著重于內部體系的完善, 可以說是“獨善其身”的自封閉系統, 而這樣一種系統的設計, 對于建筑師來講是完全可以用圖解的模式語言來表達, 并在圖紙上完成的。因此圖面工作就成了建筑師職業性的“看家本領”。城市規劃則不然,城市各子系統之間以及它們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錯綜復雜關系,使城市對于規劃者來說是一個很難用圖解的語言所能把握的“灰色系統”。城市的功能關系不僅僅取決于內部的結構, 還取決于它與外部環境的適應性關系,這樣的適應性系統要求內部結構必須隨著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有所改進、變化,才能 適者生存。因此僅僅圖面的作業就很難勝任城市規劃的工作, 分析透徹的文字、表格等其他的表達手段甚至比圖紙更重要。
4規劃設計的公眾參與性
建筑設計的參與者只是建設單位的有關負責人以及設計院的設計人員,很少有公眾參與討論的現象。建筑設計只要滿足建設單位的使用功能以及建筑風格滿足規劃要求即可。然而城市規劃設計是城市居民共同參與的設計。規劃師根據所謂的委托者出具的規劃設計要求進行規劃設計, 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必須通過對市場強有力的調控, 來保證城市在發展中“ 堅持以人為本, 追求和實現城市、人、自然的和諧統一”,“為民眾謀求更多的福祉”。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 從維護公共利益的需要出發,從實現發展的公正、公平的需要出發,必須將城市規劃變成國家重要的公共政策。只有當城市規劃成為公共政策, 讓廣大市民參與到城市規劃中, 才能避免公共利益被資本侵蝕, 才能保證城市發展能夠為民眾而不是只為資本“謀求更多的福祉”。
公眾參與效力預期的基礎是國家的法制保障,如果存在相關的國家法制、法規,能夠保障公眾在城市規劃進程中參與的內容、程序和權力, 那么認為參與有效的積極預期則會大大增加, 反之則會降低公眾的積極預期。此外,效力預期還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如果社會大環境鼓勵公眾參與規劃, 并且有實踐證明公眾的意見能夠對最終的規劃決策結果產生作用,也可以從效力預期的角度激發公眾的參與熱情,提高公眾參與規劃過程的真實性。
5結語:
總而言之,本文從城市規劃設計、管理與建筑設計的關系論述中, 闡述了城市規劃設計是對城市建設具有指導性、控制性的設計:階段,建筑設計要服從城市規劃設計, 提出城市規劃執行的關鍵在于決策者的水平。
參考文獻:
[ 1] 余柏椿. 城市設計感性原則與方法[ M]. 北京: 中國城市出版社,1997. 101.
[ 2] 張曉燕.城市規劃與公眾參與[J]. 新參考,2003(11) :6768.
[ 3] 車淳碧.淺談城市發展戰略規劃[J]. 山西建筑,2004,30( 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