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05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會計理論體系是由各種理論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而形成的有機整體。會計理論成為體系,是人們在長期實踐和研究中,對客觀會計規律性的認識。對中西方會計理論體系的研究、認識與運用,對發展會計理論、指導會計工作和發展會計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級會計師論文發表,核心論文發表,會計理論,體系比較
一、中國的會計理論體系
(一)會計理論體系的多元性
會計理論體系是人們對客觀會計事物的全面認識。客觀的會計是渾然一個整體,需要對它進行分解,從不同方面去剖析,要按體系的要求從不同方面去研究,從而形成不同的體系以揭示其內在的規律性。由此形成了會計理論體系的多元性,即會計理論體系的內容按不同的標志劃分為各種會計理論體系,從不同方面去揭示客觀存在的會計事物的規律性。也就是說,會計理論體系有多種表現形式,會計理論體系按構成要素標志不同,而劃分為會計理論性質體系、會計理論作用體系、會計理論邏輯體系、會計理論概念體系和會計理論學科體系等。
1.會計理論性質體系
會計理論性質體系是指會計理論按其內容的性質不同劃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理論要素而形成的有機整體。會計理論性質體系由于按會計理論內容的性質有不同的劃分,而對會計理論體系有各種不同觀點。會計理論性質體系由于對起始理論或導向理論的不同認識,而有不同的會計理論性質體系。主要有:(1)會計理論對象體系,會計理論按其內容以會計對象為起始劃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理論要素而形成的有機整體;(2)會計理論本質體系,會計理論按其內容以會計本質為起始劃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理論要素而形成的有機整體;(3)會計理論目標體系,會計理論按其內容以會計目標為起始劃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理論要素而形成的有機整體;(4)會計理論假設體系,會計理論按其內容以會計假設為起始劃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理論要素而形成的有機整體;(5)會計理論環境體系,會計理論按其內容以會計環境為起始劃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理論要素而形成的有機整體。
2.會計理論作用體系
會計理論作用體系是指會計理論按其內容作用不同劃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理論要素而形成的有機整體。會計理論體系按內容的作用分為會計基礎理論、會計應用理論和會計開發理論。
3.會計理論邏輯體系
會計理論邏輯體系是指會計理論按其內容表達邏輯形式劃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理論要素而形成的有機整體。會計理論按其內容表達的邏輯形式分為會計概念、會計判斷和會計推理。
4.會計理論概念體系
會計理論概念體系是指會計理論按其內容表達的概念形式劃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會計概念而形成的有機整體。會計理論概念體系按其性質包括財務會計概念體系和其他會計概念體系,主體是財務會計概念體系。反映會計理論概念體系的是出版了各種會計書籍。如1982年出版的《會計辭典》 ① ,1990年出版的《會計辭海》 ② ,1994年出版的《現代會計百科辭典》 ③ 等。
5.會計理論學科體系
會計理論學科體系是指會計理論按其內容學科性質不同劃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學科而形成的有機整體。它包括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各種學科,按學科性質與范圍不同可分為:會計基礎學科;會計單位學科;會計專門學科;會計綜合學科。或分為:會計基礎學科;企業會計學科;事業會計學科;個體經濟會計學科;人本會計學科;專門性會計學科;綜合性會計學科等。
(二)構建會計理論體系的原則
構建會計理論體系要依據以下原則:
1. 總體性
總體性原則是指按照一定總體的會計理論構建其體系。會計理論體系是指一定會計總體的理論體系。會計總體是一定會計事物構成部分的總和;一定會計事物,是說明在不同條件下的會計事物其會計總體是不相同的;會計事物構成部分的總和,也就是會計事物對象的總和,即會計事物內容的范圍,計事物不相同的范圍形成的會計總體也是不相同的。在企業,會計工作是由會計預測工作、會計決策工作、財務計劃工作、會計控制工作、會計核算工作、會計檢查工作、會計考核工作和會計分析工作等構成要素總和而形成的一定會計總體。會計工作中的會計核算工作,又是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等核算工作構成要素總和而形成的一定會計總體。所以,會計總體是被確指的一定的會計總體。不同會計總體對其反映的會計理論也不相同。如反映企業會計工作的企業會計理論范圍,不同于反映企業事業會計工作的企業事業會計理論范圍。在我國,反映對企業會計理論研究的是《會計學》和《企業會計學》。如早期1984年由胡文義編著的《現代會計學》 ④ ,其內容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成本會計和審計四部分。20世紀90年代以來編寫的《會計學》基本上是對企業會計學的綜合反映,其內容也都是《會計學》一分為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或《會計學》一分為四(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和審計)。與《會計學》內容相同的是《企業會計學》,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會計系編的《企業會計學》 ⑤ ,全書由三編組成:上編基礎會計,主要講述會計的基本原理和復式記賬方法;中篇財務會計,講述各項會計要素的核算方法和財務報告的編制及分析;下篇行業會計,講述工業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金融企業三個行業在成本核算及一些特殊業務處理方面的基本做法。有的《企業會計學》⑥ ,其內容基本上與《財務會計學》或《中級財務會計學》相同。以上《會計學》和《企業會計學》都是一定會計理論總體的反映。因此,研究會計理論體系要確定一定的會計總體及其相應的會計理論體系。會計總體具有層次性,一般分3個層次:反映企業會計的會計總體;反映企業會計和其他經濟單位會計的計量會計總體;反映計量會計和非計量會計的會計總體。可根據會計研究的需要確定一定的會計理論總體。
2.結構性
結構性原則是指按照一定依據確定一定會計總體的會計理論體系的各個構成部分(要素)及其相互關系。在確定的一定會計總體理論的前提下,確定會計理論體系的結構,劃分各個構成部分(要素)。為此:(1)要確定揭示結構的依據。在確定研究會計總體的基礎上,按照研究任務的要求,確定揭示研究總體結構的依據。一個研究總體,可以從不同方面根據不同的依據揭示其結構。(2)確定結構的層次。研究總體的層次性決定了結構的層次性。按照研究任務的要求,確定研究總體的結構層次。(3)確定結構的功能。在揭示研究總體結構的基礎上,可以確定每一構成部分(要素)的功能,發揮每一部分(要素)的作用,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同時,要確定各構成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整體上的功能,整體功能大于各構成部分功能相加之和,以發揮整體的作用。(4)確定結構轉換的條件。研究總體各構成部分(要素)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當其條件發生變化,影響研究總體或影響某種構成部分(要素),而使其結構的構成部分(要素)及其功能發生轉換。(5)結構要優化。根據研究任務的要求,研究總體的各構成部分組成是合理的,各構成部分相互聯系的形式是科學的,各構成部分相互作用的整體功能是最大的,使研究總體達到最優化。(6)結構可以模型化。對研究總體結構的研究,在結構最優化的基礎上,按其規律性的要求,將研究總體結構抽象為標準形態而模型化,以文字描述或數學公式表示研究總體的結構模型。
3.分類性
分類性原則是指按照一定標志劃分一定總體的會計理論體系的各個構成部分(要素)。分類是根據總體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總體劃分為不同的種類。為此:(1)確定分類標志。根據研究的要求,選擇會計理論總體的某項外部標志或內部聯系為標志(根據)進行分類。如以會計理論內容的范圍或性質、作用等為標志,劃分會計理論體系的構成部分(要素)。分類的根據是總體的共同點和差異點,由于總體存在的共同點,才能將相同的或相似的歸為一類;由于總體存在的差異點,才能將不相同的或不相似的相區別而分成不同的類別。(2)分類要相稱。對研究的總體(分類的母項)進行的分類,劃分的類別(分類的子項)之和,必須與被分類的總體(母項)正好相等,既不能大于母項,也不能小于母項。(3)劃分的類別應該是相互排斥的。分類總體按照一定標志分類的結果,劃分的各種構成部分(要素)相互之間應該是排斥的,即各構成部分(要素)是相對獨立的,各構成部分(要素)之間相互矛盾,沒有包容,沒有交叉。
4.相關性
相關性原則是指確定的會計理論總體及其結構要考慮有關的要求。相關的要求主要有:(1)繼承會計理論研究的成果。在我國會計理論研究過程中,一批學者和專家已取得豐富的成果,為發展會計理論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對這些理論成果要繼承和發揚,以便充實和豐富現代會計理論。(2)借鑒西方會計理論的成就。主要發達國家的會計,在近代和現代會計理論發展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建立現代會計理論體系提供了重要的內容。(3)反映會計研究新成果。我國會計人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研究會計工作經驗,吸收(移植)現代科學和技術,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充實和豐富了原有的會計理論,也發展和開拓了新的會計理論。
5.實用性
實用性原則是指按照一定標志劃分一定總體的會計理論體系的各個構成部分(要素)是有現實作用的。一定總體會計理論體系劃分的各個構成部分(要素),對于在認識會計理論各要素間的關系,明確會計理論的功能,判斷會計理論體系發展的重點的基礎上發展會計理論,指導會計工作,發展會計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