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年10月1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 要:公路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是公路建設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它既是路面的承載體也是公路的主體。因此,質量控制在公路工程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路基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公路使用品質、旅客的舒適和正常的行車交通,對國民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公路路面施工論文,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排水,路基防護
引 言:路基是支承路面的土構筑物,在挖方地段,路基是開挖天然地層形成的路塹;在填方地段,則是用壓實的土石填筑而成的路堤。由于路基在使用過程中要承受由路面傳遞而來的行車荷載作用井抵御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求路基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良好的水溫穩定性和耐久性。所謂路基施工,就是以設計文件和施工技術規范為依據,以工程質量為中心,有組織、有計劃地將設計圖紙轉化為工程實體的建筑活動。
一、施工前的準備
路基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工、物資、機械和時間等資源,是一項歷時時間長、技術要求高的工作。路基施工前,必須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做好組織準備、物資準備和技術準備工作,使各項施工活動能正常進行。在施工過程中,所有的施工活動都必須嚴格按有關施工規范進行,以確保工程質量,最后得到質量優良的路基實體。
1.下排水。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大于或等于在工程所在地要詳細調查了解公路沿線(包括路基基底)及土源等作業范圍內的土質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數及含水量情況,制作標準擊實試驗和土的強度試驗(CBR值),制定施工方法。根據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分類、整理,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制定出路基各種不同類型土質、含水量的切實有效的施工方法及路基基底處理方案,防止在施工中出現盲目性,避免走彎路,以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
2.在工程施工開始前要把施工部署、整體安排、施工規范、設計要求、合同要求、作業流程和規程、施工要點向施工管理人員、機械操作人員進行全面交底,使全體人員全面了解工程施工的要求和施工重點。也便于施工方案和工期計劃的落實。
3.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良好的質量保證體系是施工正常進行的保證,缺乏質量保證體系就容易造成工程質量低下、返工,給工程帶來隱患,從而就影響施工進度、企業的信譽和經濟效益。因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誤和經濟損失這方面的教訓也是很沉重的,因此,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不僅是企業眼前利益的保證,而且是企業走向現代化企業的重要保證。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不能只停留在紙上,而要在實際施工中一步步去落實,讓它真正發揮作用,要建立層層負責、責任到人、獎罰兌現的制度,充分調動人員積極性,實行全員質量管理,保證工程質量。
4.土質最大干密度的確定。壓實度是路基工程的最重要質量指標之一,因為只有保證路基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和耐久性,它才能承受行車的反復荷載作用和抵御各種自然因素的影響。而土質最大干密度直接影響壓實度大小,對同一土質來說它的數值大小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的高低,但由于公路工程沿線各類土質分布情況較為復雜,在作業范圍內各類土質分層狀況及厚度也不完全一致,各類土質的最大干密度差別也較大,再加上施工作業的千變萬化,使土質變得混雜,最大干密度的確定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我們不僅根據土質分布路段及土質類別進行確定,更需要根據每一回填層的具體情況進行確定,當然土質變化不大、最大干密度變化就小,對工程質量影響就小,最大干密度就容易確定。因此,最大干密度確定既不要盲目套用高標準,使得施工難以進行,造成浪費;也不要降低標準,使得工程質量低下,要根據施工現場土質情況進行確定。
二、路基施工技術
1.填土層的碾壓
為了保證路基的壓實質量,首先應在試驗段的施工中研究解決影響壓實的各種因素,制定相應的技術保證措施。路基施工必須分層填筑,分層碾壓。一般路段松鋪厚度小于或等于30cm,構造物兩側(橋涵頭處理)松鋪厚度不得大于15cm,路床頂面最后一層的最小壓實厚度大于或等于10cm,不同性質的土不能混填,同一種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兩層)。路基填筑必須全幅填筑,一次到位,嚴禁幫寬。在碾壓過程中,要把含水量控制好,要確保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后續施工。在選擇壓實設備方面上,應根據不同填土類型和壓實厚度進行選擇,對于砂礫土振動壓路機具有滾壓和振動雙重作用,效果較好。
2.路基路面排水
水是影響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許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蝕造成的,另外,從保護環境、不損害當地農田水利設施考慮,也必須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統,并與地區排水規劃相協調。在路基施工中,應重視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種原因造成的水患,給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地面排水。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設施是邊溝、截水溝、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對于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上的排水溝渠,一般都要求鋪砌防護。普遍采用漿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預制板塊也開始廣泛應用。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通過水網地段的路基,過去逢溝設涵的做法在一些地方有了改進,對路線兩側的灌溉溝渠重新系統布置,免去了穿越路線的排灌涵洞,從而提高了路基的工程質量。
(2)路面排水。路面排水的任務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圍內的降水,減少水從路面滲入,使之不沖刷路基邊坡。路拱橫坡應≥2%。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種方式。第一種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側設置水泥混凝土預制塊或現澆瀝青混凝土的攔水帶,以其與硬路肩路面構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50m間距設一泄水口與路堤邊坡急流槽銜接將雨水排到坡腳排水溝中。第二種是分散排水,多用于地勢平坦地區,路線縱坡小于0.3%的長路段,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邊坡外,在經過地下水位較高的綠洲地帶,也要防止邊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長擋住橫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積水,改進的方法是硬化路肩,設置路肩排水溝,增大溝坡排水。
(3)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溝、盲溝、滲溝、滲井等,其特點是以滲透力式排水,當水流量較大,多采用帶滲水管的滲溝。傳統的砂礫料反濾層多改用有反濾功能的土工織物,幾年研制的帶有鋼圈、濾布和加強合成纖維組成的加勁軟式透水管直徑8~30cm,很適用于地下排水。
三、填料的質量控制
路堤填筑和路塹開挖是路基施工的關鍵。路堤的填筑質量關系到路基的穩定性和使用品質,并且影響到與路基相連接的路面和人工構造物的穩定性。在考慮填料上,應盡量選擇當地的良好土料,以保證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為了便于對路基施工及對路基填筑品質的監測進行指導,要對路基的物理力學性質進行確定,測定其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容重。當路基土的力學性質及氣候、水文條件影響路基施工質量時,一般可采取下列方法對路基土進行處理。
1.摻加石灰
該法適用于淤泥質土、含水量比較高的耕地土,當換土不經濟、工期要求比較緊的情況下,宜采用石灰穩定土來填筑路基。
2.摻加粒料
對高液限粘土或地下水位較高的路段,可采用摻加砂礫、碎石、爐渣等粒料的措施處理。
3.其它方法
對含水量偏大的土,在季節適宜且工期允許的情況下,采取晾曬,待含水量合適時及時碾壓。用水泥穩定土也是常用的方法,該法適合特殊部位、面積比較小的情況,因造價比較高,一般不宜采用。但遇有特殊土,如膨脹土、垃圾腐殖土時則必須換土。
四、結束語
總之,路基施工是公路工程項目施工的關鍵工序之一,路基施工質量及其穩定性決定著公路質量的優劣及其使用壽命的長短。通過加強施工及驗收階段的質量監理控制,可保證路基工程施工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劉玲,范智杰.路基工程質量通病的問題及防治[J].重慶建筑2005.04
[2]王嘉,鮑躍平,李娟.路基工程施工質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7.11
[3]馬兆有,隋云剛.路基工程施工質量控制[J].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7
[4]余培寬,崔國喜,程紹俊.公路工程質量施工過程控制[J].河南交通科技2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