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1月21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摘要〕 從哲學的角度看,代價是人在創價活動中所喪失的各種價值的統稱。它不僅包括經濟學 意義上的成本付出,而且包括非成本的價值付出,其主要表現為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其 他價值而選擇了可能帶來的價值損失,包括人們在價值活動過程中的消極后果。作為哲學概 念的代價又分為與創價活動有內在必然聯系的“必然性代價”和由人為因素造成的人為性代 價兩類。我們應該有效地控制創價活動中的代價付出,把代價控制在最低限度。
〔關鍵詞〕 在線投稿方式,創價活動,代價,哲學思考?
一、代價與人的創價活動
代價在英文中的詞義為“price”和“cost”,在漢語上最普遍的含義是指“為達到某種目 的所消耗的物質或精力”。①顯然,這里的代價是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的,它是指 生產成本、機會成本、各種損耗和日常消費,因而這里的代價是與成本相同的范疇。我們認 為,對于代價問題,不僅可以作為一個經濟學問題來研究,它還可以作為一個哲學問題來研 究。所謂把某一特定問題作為哲學問題來研究,就是對某一特定問題作統一的、終極性的說 明。例如,哲學關于人的本質的認識,認為人既是一種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種社會存在物, 并且這一存在物是一種未完成的存在物,它不會停留于某種已經變成的東西上。這一認識就 是對我們所知的一切人的統一的、終極的說明,即我們所知的一切人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具有 上述特征,否則它就不是對我們所知的一切人的統一的、終極的說明。
要把代價問題作為一個哲學問題來研究,就必須對我們所知的一切代價作統一的、終極的說 明。歸根到底,我們所知的一切代價都是相對于人的創價活動而言的。眾所周知,馬克思在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的活動與動物的本能活動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動物 的活動是由其生理本能導引的,它無意識地適應于自然的現實狀態,本質上與自然是同一的 。而人的活動特別是實踐雖然受著客觀條件和規律的限制,但卻不是為了實現客體的規律, 而是具有其“內在尺度”,為著實現其價值目的而不斷進行創價活動的過程。馬克思說:“ 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 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尺度運用于對象,因此,人也是按照美 的規律來構造。”②顯然,上述“內在尺度”以及“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的“美的尺度 ”就是指人創造價值的活動過程。這說明人高于、超出自然之處,就是能把兩個尺度自然 地統一起來,進行價值創造活動,哲學上叫“創價活動”。這種創價活動是人的活動 最普遍、最一般的本質概括,因此,我們把代價問題作為一個哲學問題來研究,就應該從 人的創價活動出發。
相對于人的創價活動而言,代價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人的創價活動過程中必要的 、必須的價值付出與損失,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成本,它構成新價值的主要部分。例如要 加工面包所需的面粉、白糖等,就是人們在創價活動中所付出的必要的、必須的代價,這一 代價相當于經濟學上講的成本范疇,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二是非成本類的價值 損失,它主要表現為人們“放棄”的其他價值選擇可能帶來的價值損失,以及人們在價值活 動過程中的消極后果。比如,我國改革開放后一度由于過分追求經濟增長速度而帶來了許多 社會問題,如腐敗問題、社會風氣問題、生態環境問題等。
人類活動的實踐證明:代價與人類的創價活動是相伴隨的,并且隨著人的創價活動的水 平、范圍和能力在社會發展中提高的同時,造成代價和危機的能力也隨之上升,代價產生的 可能范圍和程度也隨之擴大和加深。我們知道,近代工業文明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人的創價活動范圍和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是,20世 紀以來人類社會正處在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過程中,人類的活動范圍進一步拓展。今天,人 類的足跡已經邁出了地球,踏上了月球,進入了更加遙遠的宇宙空間。與此同時,人類也第 一次掌握了足以毀滅整個地球的能力,人類世界處在生與死的邊沿線上。先進的通訊技術和 交通工具使人們足不出戶即可了解全球信息。同時,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被濫用,使得人 類在20世紀相隔僅僅20年的時間就爆發了有史以來的兩次世界大戰。人類在利用科學技術造 福自己、提高自身活動能力和水平的同時,也給人類造成了無數的災難。正如英國著名歷 史學家愛德華•卡爾所 指出的:“每一發明、每一改革、在歷史進程中發現的每一技術不僅有它積極的一面,而且 有它消極的一面。代價總是要有人來承擔的。我不知道在發明印刷術多久之后,批評的人才 開始發現它有助于散布錯誤的意見。今天,對由于汽車的出現而帶來的公路上的死傷感到哀 悼,這是很尋常的事情;甚至有些科學家對自己發現了解放原子能的種種辦法,感到遺憾, 因為它可能而且已經作為造成巨大災難的用途。”③
二、創價活動中的必然性代價與人為性代價
當然,相對于人的創價活動而言的代價付出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但我們總體上又把它分 為兩大類型,一類是與創價活動有內在必然聯系的“必然性代價”;另一類是在創價活動中 由人為因素造成的人為代價。在這里,我們著重分析和揭示必然性代價與人為性代價產生的 根源,其目的是為了有效地控制創價活動中的代價付出,以實現創價活動的最大化。
必然性代價植根于人的創價活動之中,其產生有內在的原因。人類歷史發展的實 踐已證明,人類的創價活動總是與代價付出是相伴隨的。人類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是 一種歷史進步,但這種進步是以原始平等的喪失和純樸道德的失落以及私有制的出現為代價 。對此,盧梭指出:“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看到奴役和貧困伴隨著農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 滋長”。④資本主義取代封建社會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重大進步,資本主義創造了巨大 的生產力,使人從人的依賴關系中解放出來。但是,資本主義在實現社會進步 的同時,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此,馬克思指出:“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 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 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和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甚至科學的純潔光輝 仿佛也只能在愚昧無知的黑暗背景上閃耀。”⑤近代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科學技術 的進一步發展,實現了物質財富的巨大增長,但由此引發的“全球性問題”則是人類為此付 出的沉重代價。韋政通在闡述現代化的矛盾運動時指出:“現代化是人類以混亂及痛苦為代 價來換取新機會及新希望的過程,此過程同時具有創造性與毀滅性。”⑥對此,美國學 者艾愷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他認為:“現代化是一個古典意義的悲劇,它帶來的每一個利益 都要求人類付出對他們仍有價值的其他東西作為代價。”⑦可見,人類的創價活動 是以付出代價的方式為自己開辟道路的,代價的產生具有客觀必然性。
第一,從目標方面來看。從應然角度來看,人們在創價活動中無疑應當追求全面發展的目標 ;但是從實然角度看,人類的任何創價活動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進行的活動,因而必然要 受到特定的實踐活動的制約。誠如馬克思指出的:“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 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 、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 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 。”⑧從而決定了人們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實際上只能追求其中一種主導的 發展目標,而不能使所有目標整齊劃一地得到實現。這就造成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甚至出現 “馬太效應”,代價便由此產生。例如,我國目前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以人的 全面發展為最高目標,但是由于我國目前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決人的全面發展的社 會物質條件十分有限,所以當前只能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生產力的 發展作為發展的主導目標。“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也正是考慮到全 國各地主客觀條件不同,不可能同步發展而制定的。
第二,從手段方面來分析。從應然角度講,人們在自己的創價活動中應當選擇或采取綜合的 、理想的手段;但是從現實角度看,由于歷史和現實條件的限制,卻只能選擇其中一種或幾 種主要的手段,而很難使其他手段得到利用。既然選擇某種手段要放棄其他手段,這就意味 著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同時這也容易使人們把某一手段當作目的來看待,目前許多國家普遍 存在的拜金主義現象就與此相關。
第三,從主體方面來看。發展的承擔者和實現者是人,人可以表現為個人、群體和人類三種 形式,在這三者之間存在不同的利益和矛盾,人的活動總是在一定利益驅使下進行的活動。 馬克思認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⑨這說明人是具 有利益矛盾的主體,由于人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不同,因而人的需要和利益也就各不 相同。盡管人類存在著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沒有消除個體利益和集體利益間的矛 盾和沖突。馬克思指出:“只要人還處在自發地形成的社會中,只要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還 沒有分裂,只要分工還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發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動對人來說就成為一種 異己的、與他對立的力量,這種力量驅使著人而不是人駕馭著這種力量。”⑩因此,在這 種社會歷史條件下,一方面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不可能完全做到受人的自覺控制和合 理調節;另一方面,各個社會主體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有增無減,難以協調。于是,我們可 以看到,到目前為止,人們之間的利益矛盾還普遍存在。其具體表現為:一是整體利益和局 部利益的矛盾,這種矛盾往往使社會發展以犧牲個人甚至是整個階級的利益為代價為自 己開辟道路。二是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矛盾,人類常常由于思想的狹隘和行為的短視而犧 牲長遠利益,從而為未來發展埋下隱患。
同時,我們還應特別關注的是,雖然有些代價是人的創價活動過程中必然付出的,在一定的 條件下難以避免,但這些代價的擴大化或轉化為災難卻與人的主觀失誤有關。為此,我們 將進一步分析代價產生的人為性因素。代價產生的人為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兩種:
其一是由認識主體認識的相對性和局限性而造成的代價。我們知道,作為創價活動主體的認 識能力總是受著特定歷史條件的制約而具有歷史局限性。這就決定了人的認識活動指導下的 創價活動不可能使主體和客體達到完全的統一,從而導致人的創價活動以付出代價的方式進 行著。對此,楊亮才教授在《發展的選擇》一書中說:“正是由于人類實踐后果及其潛在 效益和延遲效益的不可充分預測性,使得社會發展往往會為此付出代價”。B11例如,新中國成立初期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直接取決于人們當時的認 識,而當時的認識既有歷史的合理性,也有局限性。由于我們未能及時地覺察和突破這種局 限性,所以付出了一定代價。
其二是主體在具體創價活動中的主觀失誤造成的代價。作為創價活動主體的實踐能力總是受 著特定歷史條件的制約而具有歷史局限性,從而決定創價活動主體在實踐活動中必然會產生 由于自己的主觀失誤所造成的代價。誠如韓慶祥所概括的,當前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中, 由于主體的主觀失誤所付出的代價主要表現為:“(1)由某些政策的偏差造成的貧富差距拉 大和一些人非法致富;(2)由于缺少有效的及時的監督,少數公職人員以權謀私 ,假公濟私,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損害;(3)由部分黨員干部和群眾思想文化素質較低而 造成的邪氣上升和道德滑坡;(4)由不懂得‘發展限度’而人為超越這一限度所造成的代價 ”。B12
三、有效地控制創價活動中的代價
其一,在創價活動中堅持目標與手段選擇的合理性。由于人類的創價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 歷史條件下進行的,從而決定了人們在創價活動中面臨著不同目標、不同手段的選擇問題。 要做到目標與手段選擇的合理性,就必須保證目標與手段選擇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 統一。換句話說,我們的目標與手段的選擇,只有既有利于主體的價值實現與價值創造,又 能夠保證遵循主體自身在其存在范圍內和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必然性與規律性,這樣的 目標與手段才是合理的。在合理的目標與手段指導下的創價活動中,有利于避免不必要的 代價付出;否則目標或手段選擇的不合理勢必導致代價的擴張或蔓延。
其二,在創價活動中要協調好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我們知道,創價活動的主體——人 可以表現為個人、群體和人類三種形式,在這三者之間存在不同的利益和矛盾。人們在創價 活動中能夠協調好各個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化解各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也有利 于避免不必要的代價付出。例如,在我國目前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理好個人利益、集體 利益和國家利益之間的相互關系,就有利于減少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代價付出。
其三,提高創價活動主體的認識能力。提高創價活動主體的認識能力,使創價活動主體在創 價活動中正確地把握創價活動的客觀規律,不斷地提高自己科學的預見能力,樹立正確的 代價意識,這樣有利于控制創價活動中代價的蔓延與擴大化。
其四,全面地降低創價活動中的成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降低創價活動中生態 環境成本。在創價活動中堅決摒棄以生態環境為代價來謀求經濟增長的做法。其次,在創價 活動中降低資源成本。堅決摒棄不顧質量和效益,以大量消耗自然資源、人文和經濟資源為 代價來支撐增長的做法。再次,在創價活動中降低社會成本。堅決摒棄不顧公正、公平與和 諧等社會目標,以輕視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事業建設為代價換取增長的做法 。?
注釋:
、僦袊鐣茖W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240.?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97.
、蹛鄣氯A•卡爾.歷史是什么〔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60.
④盧 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121.
、蓠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
、抟κ衿.現代化與文化的變遷〔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4.
⑦艾 愷.世界范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1.212.
、啖怦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27.
、狁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2.
?B11?楊亮才.發展的選擇〔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236.
?B12?韓慶祥,張曙光,范燕寧.代價論與當代中國社會發展〔J〕.中國社會科學,2000, (3).??
參考文獻:
〔1〕韓伯成.可持續發展觀的倫理思考〔J〕.學習論壇,2006,(1).
〔2〕張曾祥.創造性運用和運用性創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考察〔J〕.中共山西省委 黨校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