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1月28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中國臨床研究微波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推薦本站特色期刊:《中國臨床研究》(原名《中國廠礦醫學》)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國家衛生和計劃教育委員會主管、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國家級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于1988年創刊《中國廠礦醫學》雜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新聞出版總署批準,2010年起正式更名為《中國臨床研究》,全國公開發行,月刊,大16開,每月20日出版。《中國臨床研究》系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志優秀期刊及優秀出版質量獲獎期刊,江蘇省自然科學一級期刊;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萬方數字化期刊群等數據庫收錄期刊。
【摘要】目的 觀察微波治療早期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分泌性中耳炎165例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TJSM—2000A微波治療儀治療,對照組只進行藥物治療。結果 治療組有效率為73.33%,對照組為65.90%。結論 微波治療早期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是確切的。
【關鍵詞】中國臨床研究,微波理療,治療,早期,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積液及傳導性耳聾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確。目前認為主要與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和免疫反應等有關。其主要臨床表現為:1.主訴:耳悶、耳鳴、頭脹感,伴聽力下降;2.耳鏡檢查:鼓膜色澤改變,呈桔紅色、粉紅色、暗灰色等,內陷,做自家吹張時鼓膜不能活動,病人自己也不能感覺到耳內有壓力變化;3.作電測聽和聲導抗檢查顯示,純音測聽有明顯的骨氣導間隔≥15dBnHL,聲導抗檢查為B型或C型曲線。目前對分泌性中耳炎的診斷已經明朗,但是臨床的治療卻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清除中耳積液,改善中耳通氣引流及病因治療為本病的治療原則。常常使用的治療方法為:單純抗炎、抗過敏、減充血劑藥物治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開引流術,鼓室置管術[1]。我科自2001年—2010年,對90例早期分泌性中耳炎使用藥物加用微波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科門診確診的發病數天—三個月的早期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78例隨機分為兩組,微波治療組(下稱治療組)90例,年齡20—60歲。藥物治療組(下稱對照組)88例,年齡22—59歲。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與抗炎、抗過敏、減充血劑治療。治療組加用微波理療。功率調至10—15W,時間15分鐘,每日一次。以上兩組10天為一療程。
1.3療效判斷標準 以病人自我主觀感覺,聲導抗測試結果及耳鏡下鼓膜色澤形狀改變進行判斷,分三級:
一級:完全恢復,患者耳悶、耳鳴、頭脹感消失,聽力提高,聲導抗A型,耳鏡檢查鼓膜色澤形態恢復正常;
二級:好轉,患者耳悶、耳鳴、頭脹感減輕,聲導抗B→C型,耳鏡檢查鼓膜色澤仍異常或內陷未恢復正常;
三級:無改善,患者耳悶、耳鳴、頭脹感及聽力無改變,聲導抗B型,耳鏡檢查鼓膜色澤形態未見改善。
2 結果
3 討論
微波的治療機理是在組織內形成一定深度的微波電磁場,產生熱效應,增強患部組織血液循環,促進積液吸收,達到治療目的。
分泌性中耳炎各種治療方法其有效率分別為:單純藥物治療有效率65.9%,藥物加用微波理療有效率73.33%,鼓膜穿刺沖洗加用鼓膜置管引流有效率90.06%[2],鼓室置管術有效率80%[3],鼓膜穿刺有效率90.0%[4]。相比較,抗炎、抗過敏、減充血劑藥物同時加用微波理療治療早期分泌性中耳炎創傷小,毒副作用小,療效可靠,適用于早期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參 考 文 獻
[1]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7-350.
[2]陳國富.鼓膜置管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療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03,10:27.
[3]陳文麗.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的療效分析[J].華夏醫學,2004,3:398.
[4]李喜梅.鼓膜穿刺治療分泌性中耳炎8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1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