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04月24日 分類:推薦論文 次數:
設計藝術研究思考高層建筑設計 推薦本站受推崇的期刊之一:設計藝術研究 藝術期刊發表論文,該刊錄用和刊發的論文是國內外設計藝術理論及設計藝術實踐方面的研究成果。
摘要:隨著科技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的擴張和土地資源的稀缺,加之人口的增長,高層建筑以占地少,空間多的優勢拔地而起,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角。高層建筑體量巨大、視覺沖擊力強,以現代建筑技術、美學、文化等魅力成為豐富多彩的城市天際線。淺談高層建筑設計相關的問題,更好地促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
關鍵詞:設計藝術研究,高層建筑,建筑設計,建筑結構
高層建筑結構的不斷發展,新材料和新結構的應用,帶動建筑的層數增多和高度的增加;建筑不規則、不對稱和曲線形等平面形式又帶動結構設計的提高;高層建筑隊耗能減震技術的要求帶動其技術的發展。
一.高層建筑的現狀
高層建筑已經成為大中城市建設的主角。有些地區在高層建筑生態上,大肆消耗資源,沒有遵循高層建筑的生態性,污染周圍的環境,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高層建筑設計者沒有從建筑實用的原則出發,追求立面形式,貪大求高,建筑設計節能意識淡薄,忽略生態環境的保護,高能耗、低效益的高層建筑最終成為被遺棄的建筑。
二.高層建筑設計原則
1.高層建筑的規劃設計
城市中和各建筑之間所有的空間形式形成城市空間。建筑以幾何體征和審美質量等以不同的高低層次聯系起來,形成清晰可辨的城市空間。從人的知覺、心理、行為分析城市空間的合理性。掌握高層建筑城市尺度、整體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細部尺度這一尺度的序列,依據尺度的統一性,控制高層建筑物與城市、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和建筑與人保持良好的有機統一。在解決室內空間的使用、經濟、美觀的要求下,建筑設計與周圍環境、城市歷史文脈、城市控制性規劃相互協調。解決和協調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以生態、可持續的觀點形成良好的城市規劃,延續城市的歷史,展望城市的未來。高層建筑以其本身的規模對城市街區的集中化、協調化具有重要的影響,高層建筑設計應該符合城市規劃要求。根據用地性質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合理的規劃,對用地進行場地設計;按照建筑紅線和道路紅線控制用地范圍;根據建筑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化率等建筑技術經濟指標對基地進行強度控制;根據場地周圍環境,確定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朝向等基本設計要素;按照建筑控制紅線退讓確定允許建造建筑物的范圍。
高層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確定應該依據城市尺度、傳統文化,避免不當的尺度影響城市
傳統的歷史文化,改變了與城市有機協調的比例關系。把握高層建筑裙房、主體、頂部三部分的尺度比例,對強調建筑整體尺度均衡有很重要的意義。確定一個統一的尺度參考系,其各部分細部尺寸在整體尺度上劃分,各個主要部分進行很細的劃分,通過等級性的尺度讓各個部分造型構成豐富的立面。為了考慮高層建筑臨街面的尺度對街道行人的舒適度,一般將高層建筑的主體后退,其底層的裙房沿街布置,減少了高層建筑對街道的壓迫感。臨街面的高層建筑應該保持一致,通過相互呼應形成街道空間和視覺的連續性。
2.高層建筑的設計原則
把握建筑形體的長度、寬度、整體與部分、整體與城市之間的比例關系,以人的尺度作為參考系數,結合人觀察的視點、視距、視角,達到與高層建筑的親近度,控制城市尺度、整體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細部尺度等高層建筑的外部尺度。把握建筑的整體尺度,運用屋檐、臺階、柱子、樓梯等來表示建筑物的體量。結合人的尺度、滿足人的使用舒適,把握高層建筑各種尺度,創造合理的高層建筑外部造型。高層建筑采用生態性設計,控制建筑平面和體形系數可以有效地降低舒適空間的平均成本。高層建筑的設計與基地相關,充分利用建筑形式、植被和遮蔽帶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建設場地。在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加強建筑節能意識,考慮城市環境定位高層建筑,增大建筑南向的開窗面積,盡量減少北向、東向的開窗面積,減少熱損失,保持室內舒適的溫度環境達到建筑節能的目的;優化圍護結構墻體設計,在保證高層建筑的形體簡單、構造合理的情況下,減小體形系數,選用建筑保溫材料。根據場地所在地區的氣候、地理條件、文化傳統,因地制宜,以人為,以環保化、無污染、可循環、節省能源的綠色建筑發展觀念實施綠色設計。針對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防火間距、防火分區、安全疏散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設計要求,保證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高層建筑設置專供火災時人員臨時避難用的樓層。在滿足人員疏散時間的要求,結合高層建筑建筑面積、使用功能、人數等設置合理的避難層數量和兩個避難層之間的高度。一般自建筑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或兩個避難層之間不宜超過15層。在一定高度的口曾上可以設置供火災時人員臨時避難用的避難間。高層建筑設計中安全疏散通道出口的設置對于保護人身和財產至關重要。一般公共建筑不能少于兩個安全出口,影劇院、體育館等人員密集的場所要按照《高層建筑防火規范》安全出入口要求的規定計算。高層建筑設置封閉的或防煙的樓梯間應布置兩個疏散方向。疏散通道設置緊急照明、疏散方向指示燈和安全出口燈。 高層建筑應設置消防控制中心,建筑內部安裝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消防控制中心對報警、疏散、滅火等控制和指揮。控制建筑防火間距,嚴格按照《高層建筑防火規范》進行防火間距的確定,生產或貯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廠房或庫房應遠離建筑物。為了防止建筑內部煙火蔓延,必須進行防火分區,利用防火墻或防火卷簾把高層建筑劃分為若干個區域。防火墻不宜各種管道穿過。不能設防火墻的用水幕保護,設置防火卷簾。
三.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要點
一般建筑總高度超過24米的建筑為高層建筑,建筑總高度超過100米的建筑為超高層建筑。在滿足擬建場地的抗震設防烈度和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設計原則下,根據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選擇框架結構體系、剪力墻結構體系、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框-筒結構體系、筒中筒結構體系、束筒結構體系等相應的結構體系。在進行合理的結構選型前,應該盡量確保高層建筑結構平面簡單、規則、對稱,避免凹角和端部樓梯、電梯間,協調構件的布置以便保證與主體結構連接的可靠性。為了保證結構剛度整體穩定、承載能力、經濟合理性,控制高層建筑的高寬比至關重要。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以中央核心筒為主流的高層建筑拔地而起。高層建筑的筒體位于幾何位置中心,將建筑的質量重心、剛度中心和型體核心三心重合,加強了結構受力和抗震。
結構設計將垂直交通和設備用房等分散布置周邊,以分散的多個外核空間構成模式推向新的高度。根據空間作用的計算機分析法和相關軟件進行建筑空間整體結構計算和分析。選用合適的計算單元對高層建筑的轉層、加強層進行分析。體型復雜、結構布置復雜的高層建筑采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結構分析軟件進行計算、比較、校核,針對較不利的結果進行結構設計。
高層建筑經過砼結構施工、砌體建筑施工、初級裝修施工、二次裝修施工建成。在高層建筑土建、裝修施工階段人、財、物、機各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根據動態組合原理和各專業階段特點,合理組合各生產要素,有序協調與配合完成高層建筑的建設。
四.總結
作為當今城市建設的主角---高層建筑以其引人注意的輪廓線,限定了城市活動場所的公共空間。從城市的宏觀層面、建筑本身營運系統的中觀層面、建筑室內環境的微觀層面綜合考慮,樹立環保化、無污染、可循環、節省能源等的綠色建筑發展觀念,實現高層建筑與現代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包玉坤.,淺談現代高層建筑設計[J],經營管理者,2011.
2.陳科晶.,高層建筑外部空間人性化設計方法初探[D],同濟大學,2008.
3.馮玉英.,淺談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J],建筑知識.
4.GB50045-1995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