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年12月11日 分類:技巧指導 次數:
環境化學領域期刊還是比較多的,有一些是國內核心期刊,有一些是國際sci核心期刊,作者在選擇期刊時也比較關注影響因子,審稿周期及研究方向,今天推薦5本環境化學核心期刊,包含《JECE》、《ER》、《ESPI》、《JES》、《ET》都是知名度高的刊物。
1、《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影響因子(2024):7.4
自引率:6.8%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化學工程
審稿周期:2個多月到3個月就可以完成從投稿到錄用的過程。
中科院分區:工程技術2區TOP
期刊簡介:作為環境化學工程領域的權威期刊,該雜志以其迅速的審稿和出版流程而受到研究者的喜愛。從投稿到最終錄用,整個過程通常在2到3個月內完成。
發表案例:環境與建筑學院2021級本科生毛煒在學院谷麟副教授的指導下,于環境科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環境化學工程學報》(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中科院二區top,IF= 7.4)上發表了以“上海市有機工業與城市生活垃圾混燒:基于能量回收、熱行為和氣體污染物排放的評價”(Co-combustion of organic industrial and municipal solid wastes in Shanghai: evaluation based on energy recovery, thermal behavior and gases pollutants emissions)為題的學術論文。該論文以上海理工大學為完成單位,毛煒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谷麟為論文的通訊作者,碩士研究生李吉鑫、楊耀以及環建學院黃蓓佳和徐蘇云教授為共同作者。
影響因子(2024):7.7
自引率:6.5%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科學、環境健康、環境流行病學
審稿周期:官網給出的平均審稿速度為2.5個月。
中科院分區:環境科學與生態學2區TOP
期刊簡介:該期刊以其高影響因子和廣泛的研究領域而聞名。年發文量達到2567篇,顯示了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活躍度。
發表案例:2023年8月,國際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徐新華教授團隊研究成果(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disinfection of E. coli on SiC composite filte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3, 235, 116659)。華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為論文第一署名單位。《Environmental Research》作為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的權威國際期刊,2023年公布的最新影響因子為8.3。
3、《Environmental Science-Processes & Impacts》
影響因子(2024):4.3
自引率:4.7%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化學、環境毒理學
審稿周期:1個月就小修返回,3天后接收,非常快。
中科院分區:3區
期刊簡介:這本期刊以其高效的審稿流程和對環境化學過程的深入研究而受到認可。它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的刊物之一,吸引了眾多環境化學領域的專家投稿。
發表案例:大連理工大學化工海洋與生命學院單佳佳副教授課題組探索利用多模態深度學習追蹤微塑料老化歷程,并預測其早期受到的老化因子類型,取得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發表在環境領域頂級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影響因子(2024):5.9
自引率:1.7%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科學和工程、環境污染控制
審稿周期:以高效的處理速度著稱,當天就能送審,編輯周末也會處理。
中科院分區:環境科學與生態學2區
期刊簡介:該期刊以其快速的審稿速度和對稿件細節的嚴格要求而著稱。編輯團隊對圖表和數據的呈現有很高的標準。
發表案例:浙江工業大學浙江碳中和創新研究院臧昆鵬博士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環境科學》)上發表題為《渤海沉積物-水界面甲烷的排放》的論文。論文指出,環境溫度、有機質含量和陸源人為排污是渤海沉積物中甲烷含量的主要調控因子。論文使用了2017年春季渤海的現場觀測和培養實驗研究數據,結果顯示:渤海上層沉積物間隙水中甲烷濃度范圍為3.075-17.945 μmol/L,比上覆海水中甲烷濃度高2-3個量級,且總體呈隨深度增加而遞增的分布特征。
5、《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影響因子(2024):2.2
自引率:4.5%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工程、環境生物技術、循環經濟
審稿周期:整體審稿速度中規中矩,1個月內給出返修意見。
中科院分區:環境科學與生態學4區
期刊簡介:盡管是4區期刊,但《環境技術》以其專業的審稿人團隊和有見地的審稿意見而受到研究者的推崇。它是環境工程領域中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期刊。
發表案例:廣州大學環境學院張偉教授團隊在環境領域國際頂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了高鹽環境促進海洋魚類砷甜菜堿(AsB)合成的重要研究成果,題為“Integrating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Analyses Revealed Salinity Induces Arsenobetaine Biosynthesis in Marine Medaka (Oryzias melastigma)”。論文第一作者是博士后張樂和碩士研究生黃莉萍,通訊作者是張偉教授和郭云學研究員。廣州大學為唯一第一作者單位。
這5本都是環境化學的核心期刊,是優秀的sci期刊,從案例中也能看出環境化工人員都發表過相關文章,還可以給作者自身,以及所在單位帶來榮譽,有發表需求人員可盡早的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