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1月13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這篇經濟師職稱論文發表了提高中國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結構轉化路徑研究,隨著城市經濟效益的增長,我國城鄉發展模式也存在較大沖擊,論文分析了國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結構性約束,并給出了提高我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結構轉化路徑。
關鍵詞:經濟師職稱論文,中國經濟增長,經濟論文投稿
提高國家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及效益是研究人員的重要課題,也是我國當前的首要任務,我國的中央經濟會議在2013年就提出了國家經濟的發展要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為重心,要通過轉化經濟結構為這項重心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由于我國經濟結構失衡的狀況越來越嚴重,這阻礙了我國相關經濟法規的落實與實施,為了解決這一工作難點,我國研究人員的首要任務應該是,找出經濟結構失衡與經濟增長效益的內在邏輯以及聯系,還要通過轉化經濟結構找到提高國家的經濟增長質量以及效益的方法,這樣才能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化提供有效的依據。
1 我國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態勢
從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的經濟效益一直在不斷的提升,在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經濟結構得到了很大的優化,人民的收入分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貧富差距在一點點的縮小,過度開采能源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也使人們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所以我國生態環境的代價也在逐漸下降。剛剛改革開放時,我國政府制定了“趕超型”經濟發展戰略,這極大的帶動了我國經濟的增長,國內生產總值逐年提升,在2011年已經超過日本,在世界排名中達到了第二,但是一味的追求經濟增長,也使得我國經濟結構存在一定漏洞,經濟結構失衡極大的制約了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而且也使得我國的經濟增長與生態平衡出現了較大的矛盾,城鄉的發展模式也存在較大的沖突,很多產業結構也存在失衡的問題,這些因素都影響了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及效率。
2 我國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結構性約束
經濟增長是我國重要的戰略目標,有時經濟結構局部的失衡反而會促進某一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增長,但是由于我國的經濟市場在不斷變化,如果不對經濟結構失衡問題進行調整,會極大的制約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還會阻礙經濟數量、經濟質量以及效益的增長。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益的結構性約束可以從需求結構、供給結構以及產業結構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2.1 需求結構約束
需求結構是經濟結構的重要組成,利用乘數效應可以改善需求結構,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如果需求結構與產品供給無法適應的話,可能會造成需求過盛、通貨膨脹等問題,這也會給經濟增長帶來一定的波動性。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經濟市場也在不斷的變化,其中市場總需求結構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消費需求正在逐年下降,而投資需求卻在大幅上升,并且我國的外貿需求在不斷的發展,其占總產出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國的消費動力與投資與外貿動力相比明顯不足,這也是我國需求結構失衡的主要原因,需求結構的失衡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加劇了我國需求結構與產業結構失衡的比例。投資與出口在總需求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加大了我國內需結構調整的難度,對外貿易的擴大,也使得我國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差,降低了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及效益。
2.2 供給結構約束
供給結構作為影響經濟生產可能性邊界的關鍵因素,是影響要素產出效率、經濟增長規模報酬以及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按照新古典增長理論,資本的供給僅有水平效應,而無增長效應。但是在新增長理論看來,擴大人力資本供給和技術研發供給不僅能夠實現生產可能性邊界的擴張,還能推動資本的規模報酬遞增,實現經濟的長期持續增長。
2.3 產業結構約束
產業結構對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產業結構的調整,為勞動力流動、物質要素的配置創造了空間,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生產要素從生產率低的部門逐漸向生產率高的部門流動,提高了全社會的要素配置效率,不僅為初次收入分配的改善提供的條件,也為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創造空間,但我國產業結構失衡狀況并沒有因此而得到根本改善。
3 提高我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結構轉化路徑
3.1 以調整需求結構的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作為長期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費、投資與出口,在總需求結構比例嚴重失衡的情況下構成了約束我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采取積極措施推動需求結構的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第一,逐步轉換投資方式和渠道。通過集約和規模效應發揮投資需求對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促進作用,有效降低投資需求在總需求結構中的比例;第二,調整出口結構,在保障出口平穩增長的過程中,逐步協調出口商品結構與國內消費結構,降低出口擴張對國內生態環境的壓力。
3.2 以改善供給結構的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在以追求數量增長為目標的增長模式下,地方政府普遍增加對短期增長效應較高的行業或產業進行投資與建設,而忽視了對長期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投入,形成了產能過剩、技術和人力資本錯配的情況,降低了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因此欲通過改善供給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就需要調整最終產品供給結構;強調政府在公共品供給方面的責任與職能,使政府在有限財政支出的約束下,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比例,加大教育、培訓等公共產品的投資建設力度,為勞動力素質水平的提高提供條件。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濟結構的轉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及效益,但是在轉化的過程中,也要充分利用政府的職能制定出合理的政策與措施,還要發揮政府職能督促與監督這些政策的落實情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需要結合經濟市場的相關機制,要優化經濟市場的資源配置,使各項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與開發,這樣也有利于調整經濟市場的結構,使需求結構、供給結構以及產業結構可以得到更好的優化。政府在調整經濟結構時,鼓勵市場主體的參與,也可以為經濟結構的轉化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所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與效率的最佳結構轉化路徑是就將政府與市場以及市場主體有效的結合起來。
推薦閱讀:南開經濟研究1985年2月20日,是由國家教育部主管、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主辦的綜合性經濟理論刊物,由《南開經濟研究》編輯部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