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03月16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這篇經濟師職稱論文探討了纓子高粱經濟效益比較研究,通過對紅纓子高粱的三種不同種植方式的試驗,論文對其產量和經濟收益進行了對比,最后得出結論,育苗移栽的種植方式可以使紅纓子高粱在產量和經濟收益上增收效果明顯
關鍵詞:經濟師職稱論文,紅纓子高粱,育苗移栽
高粱為我國五谷之一,在中國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是古老的谷類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澇和耐鹽堿適應性強等優點[1],一直以來作為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近年來,高產品種紅纓子高粱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區大面積推廣種植,對促進西南地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的作用。為進一步使紅纓子高粱獲得高產穩產,通過3種不同種植方式的試驗,探討紅纓子高粱高產高效模式,為推動西南喀斯特地區高粱生產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品種與地點試驗品種為貴州國臺酒業集團提供的紅纓子高粱,試驗地點為貴州省惠水縣蘆山鎮水井坡村,試驗地為砂性土壤,土質松軟,無農藥殘留,符合試驗田標準要求[2]。1.2試驗設計1.2.1試驗分組試驗共設3個試驗組:分別為撒播組(A組)、點播組(B組)及育苗移栽組(C組),各試驗組試驗面積均為2hm2,共6hm2。1.2.2試驗播種時間與播種量各試驗組播種時間均為2014年4月20日,A組播種量為每公頃用種量15.00kg,B組播種量為每公頃用種量11.25kg,C組的播種量為每公頃用種量7.50kg[3]。1.2.3施肥和田間管理試驗組每公頃施農家肥15000kg,開磷復合肥750kg,4月22日噴施化學除草劑,高粱生長期間記錄其田間生長情況,成熟后采用實割實測方法進行測產。
2結果與分析
2.1生產性能分析從表1可見,A、B和C組籽實質量分別為(19.00±1.25)、(19.50±1.43)和(20.00±1.53)g/千粒,A組與B組間籽實千粒質量,差異不顯著(P>0.05),A組與C組間籽實千粒質量,差異顯著(P<0.05),B組與C組間籽實千粒質量,差異不顯著(P>0.05)。A、B和C組平均穗粒數分別為(2315±205)、(2425±214)和(2545±231)粒/穗,各試驗組間平均穗粒數差異不顯著(P>0.05)。A、B和C組平均公頃產量分別為(3999.0±181.5)、(4725.0±202.5)和(5817.0±189.0)kg/hm2,A組與B組間平均公頃產量,差異顯著(P<0.05),A組與C組間平均公頃產量,差異顯著(P<0.05),B組與C組間平均公頃產量,差異不顯著(P>0.05)。2.2經濟效益分析從表2可見,A、B和C組的成本分別為4050、5250和6150元/hm2。A、B和C組每公頃的平均收益分別為(11946.0±907.5)、(13650.0±1012.5)和(17118.0±945.0)元/hm2。A組與B組間每公頃平均收益差異不顯著(P>0.05),A組與C組間每公頃平均收益差異顯著(P<0.05),B組與C組間每公頃平均收益差異不顯著(P>0.05)。
3討論
3.1紅纓子高粱不同種植方式千粒質量、穗粒數與產量分析比較試驗結果顯示,A組與B組間籽實千粒質量,差異不顯著(P>0.05),A組與C組間籽實千粒質量,差異顯著(P<0.05),B組與C組間籽實千粒質量,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同等種植條件下不同種植方式對紅纓子高粱籽實千粒質量的效果相差較大。引起這樣的結果,原因可能是:不同種植方式紅纓子種植密度不同,種植密度A>B>C,種植密度對紅纓子高粱籽實和穗粒質量具有影響作用[4];不同種植密度對植株光和作用及植株間空間分布具有影響;種植密度越高,植株水肥利用率越低[5]。3.2經濟效益分析試驗中A、B和C組平均收益分別為(11946.0±907.5)、(13650.0±1012.5)和(17118.0±945.0)元/hm2,C組每公頃比B組多收入3198.0元,比A組多收入3172.0元。對于種植戶來說效益始終放在首要地位,試驗中C組經濟效益明顯,能提高種植戶的種植積極性和種植戶的經濟收益。
4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育苗移栽對紅纓子高粱在產量和經濟收益方面具有明顯的增收效果,能較大限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種植戶的收入,試驗為全面推廣種植方式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顏世海,吳曉丹,王俊國,等.彰武縣高粱適宜種植密度及種植方式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5):78-82.
[2]馮國郡,涂振東,郭建富,等.新高粱4號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雜糧作物,2009,29(4):269-272.
[3]李士敏,鄭明強,陳敏.有機高粱不同種植方式及密度試驗[J].貴州農業科學,2006,34(5):84-85.
[4]張華文,秦嶺,楊延兵,等.種植密度和品種對甜高粱生物性狀與產量的影響[J].山東農業科學,2008(7):13-15,18.
[5]賈東海,王兆木,林萍,等.不同種植密度和施肥量對新高粱3號產量及含糖量的影響[J].新疆農業科學,2010(1):47-53.
作者:盧華幺 裴成江 單位:貴州省惠水縣蘆山鎮農業服務中心 貴州省惠水縣農村工作局辦公室
推薦閱讀:《中國經貿導刊》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委刊。國家發展改革委是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