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24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如果建筑企業要提高經濟與生態效益,就需要掌握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之間的互動關系,實現經濟效 益與生態效益的平衡,兩者協調發展,促進建筑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經濟管理;生態經濟;互動措施
1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基本內涵
1.1建筑經濟
建筑經濟是建筑工程項目運行中與經濟相關的一系列活動,其中包括預測活動和決策活動,都與經濟有直接相關性,也是建筑工程建設順利實施的關鍵。在建筑經濟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建筑工程質量、工程建設成本以及施工的進度,基于此控制好成本,加快施工進度,提高施工質量,實現建筑工程利潤最大化。
1.2生態經濟
建筑施工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會破壞生態環境,導致經濟與生態缺乏協調性。我國的綠色發展戰略中對生態環境保護大力強調,要求經濟增長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環境保護,做到兩者協調發展,這就需要發揮科學技術的作用,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實現社會經濟的過程中走健康發展道路,創造生態效益。建筑經濟要實現持續穩定發展,對其環境影響要有明確的認識,避免污染環境,導致環境效益受到影響。
1.3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
建筑經濟運行中,生態經濟也同時發生變化,如果在建筑工程項目運行中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就無法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建筑行業的主要是實現經濟效益,可是工程項目建設中如果沒有實施環境保護,甚至導致環境破壞,就會造成資源浪費,能源消耗量過大,不能獲得低碳節能的效果。建筑企業雖然短時期獲得了降級效益,但是,長期來看,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導致企業的未來發展受阻。我國的建筑經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推進,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就要協調好經濟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做到兩者有機互動,推進建筑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2提高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互動效果的措施
2.1構建完整的評估體系
要促使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良性互動,將科學有效的指標體系建立起來是非常必要的。在構建完整評估體系的過程中,建筑建設的每個階段和使用階段都有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指標,建設和投入使用的時候,會產生資金消耗,比如,設計階段需要投入資金、材料購進需要投入資金。建筑投入使用之后,還需要對建筑實施技術維護,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建筑使用中,各種資源消耗依然持續,同時產生大量的污染物需要處理,在評價的過程中,對于這些變量都要關注并指標化,將評價標準制定出來,獲得評價結果。當投資回收期用于投資效益評價時,可以對投資成本進行評價,體現投資效益。
2.2完善低碳建筑設計
根據生態經濟理論,要使人類的經濟行為具有可持續性,就必須在發揮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同時,還要注重生態價值,現在的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低碳建筑備受歡迎。在設計低碳建筑的時候,要將這三種價值整合起來。其中,經濟價值是受到全社會關注的,社會價值也備受矚目,生態價值具有一定的挖掘潛力,因此,在設計低碳建筑的時候,對于這些價值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充分考慮,樹立低碳意識,認識到低碳環保的價值不僅僅是環境保護,還要降低消耗,它可以建筑的經濟價值就有可持續性,創造更高的社會效益。因此,低碳建筑是實現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必須建立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良性互動的基礎上。建筑的低碳效應直接關系到生態效益,也關乎到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2.3提升環保設計思想
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要實現良性互動,就要在建筑設計中發揮環保思想的指導作用,將環境共生意識體現出來。建筑師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將自己作為環境中的一份子展開設計,合理處理經濟與環保之間的關系。在建筑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建筑場地的利用,包括建筑物的朝向、所處的方位、建筑的整體布局,如何有效地利用地形地勢,建筑所在區域的氣候條件以及建筑周圍的植被等等,要盡量保留,合理利用。從資源節約的角度出發,通過合理設計建筑結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不僅降低建筑施工成本,而且更加舒適健康。利用再生能源是設計中的重點,除了太陽能和天然冷源的合理利用之外,還要注意自然通風和采光,對室內的溫濕度有效控制。
2.4發揮生態建筑的經濟價值
通常人們對新思想的合理性和新技術的可行性進行衡量的時候,往往對短期效益更為注重,忽視了長期效益,如果在短期內沒有獲得良好的效益,即便是長期效益良好,也很難被人接受。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就要發揮其持久的經濟性,而不是短期效益。當前生態建筑備受關注,就是要發揮建筑的生態效益,但是落實到經濟層面,往往生態建筑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就會令人躊躇不前,潛意識中沒有將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有效融合。從經濟的角度審視生態建筑,其不僅涵蓋建筑經濟的內容,也涵蓋生態經濟的內容,在建筑中安裝生態設施的時候,所獲得回報的不僅僅是開發商,建筑的用戶獲得的回報更多,因為這種回報是持續性的,能夠實現全社會分享,而且使用多年以后,生態價值更為突出,已經遠遠超過生態建設中的資金投入。
比如,生態建筑采用節能設備和環保材料,所使用的材料都是無公害的,設備的使用中能夠節約大量的資源,其經濟性是長期性的,生態效益逐漸顯性化。生態建筑中融合了建筑經濟和生態經濟,兩者的良性互動促進生態建筑更好地發揮作用,對于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2.5建設綠色可持續的建筑產業經濟生態鏈
建筑產業經濟中的生態鏈,是由建筑產業中不同類型的、有上下游供給關系的企業組成的,這些建筑產業企業有著共生生物一般的關系。比如說,建造一座建筑物的實體,必須安裝墻體材料,那么就一定需要一家企業來生產建筑墻體材料;墻體材料的生產方式之中,體現綠色經濟循環工業理念的是:簡單處理報廢建筑物的垃圾,或者以礦渣為原材料生產墻體材料。這就是一條綠色可持續的建筑產業經濟生態鏈。
2.6循環利用建筑業的垃圾廢料
以往的建筑經濟在粗放式的發展中,產生了大量無人問津的建筑垃圾、建筑廢料。在建筑垃圾、建筑廢料中,確實有不少可以經過加工,二次利用的。比如說,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產生的污水、降雨,經過處理,可以用于澆灌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周邊的綠化帶,或者再次作為建筑施工用水得到二次利用。解體廢鋼筋混凝土建筑物之后,會產生遍地的混凝土塊;混凝土塊固然是一種建筑垃圾,廢棄建筑物當然是建筑廢料,但是,如果混凝土塊受到破碎、篩分等處理,就可以制成再生粗細骨料,而再生粗細骨料可以按照一定的級配加工,便能夠制成再生混凝土塊。
經濟論文投稿刊物:經貿實踐突出前瞻、權威、深度、多元,面向基層、面向企業,緊緊圍繞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的中心工作和企業發展、產業振興的熱點難點,提供創新性強、可讀性好、實用性大、特色明顯的新銳觀點。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經濟的發展要保持持續性,就要在經濟觀念上有所轉變,從原有的粗放型經濟轉向集約型經濟發展,充分認識到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離不開良好生態環境的支撐。在建筑經濟中將生態經濟融入其中,將兩者互動的理念建立起來,使得建筑經濟發展立足于長遠,才能實現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建筑品質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付孟國, 胡俊紅. 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研究[J]. 經貿實踐, 2019, 000(006):181.
冀春濤. 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研究[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9, 018(008):212-213.
張端. 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探究[J]. 居業, 2018, 000(004):156,158.
陳浮. 建筑經濟與生態經濟的互動性機制探究[J]. 市場周刊·理論版, 2018, 000(007):0070-0070.
作者:王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