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1月17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近年來,河南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激活創新創業氛圍,實現了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政策鏈的有機融合。 未來,河南要以加大投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以人才支撐激發創新創業環境,以強化載體建設集聚創新創業資源,以健全服務體系改善創新創業氛圍,在全省倡導創新創業理念、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構建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為河南經濟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關鍵詞:創新創業生態; 充滿活力; 新動能
河南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指出,把營造創新氛圍作為最重要的發展環境。 推進創新創業戰略的核心是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形成有利于創新創業的人才發展機制、激勵機制等,最大限度的釋放創新創業的新動能,這是后發趕超的動力和支撐,是激發各類主體活力的重要渠道,更是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有效路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的意義
(一)順應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
推動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在不同的階段會隨之變動,動力機制也會發生新舊交替,紡織、鋼鐵、化工等傳統制造業都曾經是河南不同發展階段的動力源泉。 當前河南人均GDP突破8 000美元,正處于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結構轉型升級,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河南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創新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這個新時代,創新創業迎來了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一群有實力、有技術、有擔當的人才主動擁抱新經濟、新業態,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創造出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新事物、新方式或者新途徑,成為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這就需要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為其提供重要的環境保障。
(二)應對疫情影響的必要舉措
在疫情的影響下,傳統產業受沖擊較大,整個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就業難的問題成為今年最大的挑戰。 但與此同時,河南積極培育壯大新模式新業態,智能制造、無人配送、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網絡教育、網絡娛樂、網絡醫療等線上服務快速壯大,彌補了疫情期間對經濟發展的沖擊,一大批淘寶、京東等載體下的創業載體迅速發展,創新創業成為疫情下河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發展的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創業活力,有利于河南短期內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中長期內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的同時實現。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活力之源,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 在疫情的沖擊下,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遭到嚴重的沖擊,外部需求動能持續減弱,我國出口帶動經濟發展模式不可持續,要想擺脫國內外環境的不利影響,實現生產生活秩序穩定恢復,必須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擴大內需釋放巨大發展潛力,推動我國經濟從出口導向型經濟向內需驅動型經濟轉變。 河南人口多,市場大,在擴大內需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空間,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可以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釋放巨大的發展新動能。
二、河南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的發展基礎
(一)加強政策引導和激勵
我國在創新創業方面出臺了許多支持政策,比如說,支持傳統服務行業改造升級等政策措施,支持共性技術研發、工業互聯網等平臺建設,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等,這些政策紅利及時雨,為我國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提供了支撐。 河南圍繞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發布了《關于實施創新驅動提速增效工程的意見》《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意見,在政策上給創業者發了“大紅包”,有利于整合創新創業要素,促進青年創客更好更快地落地、生根、發芽。
(二)主動強化科技支撐
2019年以來,河南著力強化原始創新,針對產業轉型發展中的技術瓶頸和短板,利用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國家戰略機遇和資源集聚優勢,著力加強技術攻關,主動謀劃實施了包括超大直徑硬巖盾構、氫燃料電池汽車、“十百千”等創新引領專項,解決河南產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問題。 強調科研主攻方向和研究領域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緊密結合,搭建技術轉移互聯網信息共享平臺、創新資源精準對接平臺、技術轉移配套服務平臺等,著力提升科技轉化轉移水平,實現從原始創新到產業化的產學研無縫連接。
(三)積極搭建平臺載體
河南實施“大孵化器”戰略,積極完善和發展孵化體系,推進北航科技園、瞪羚谷、洛銅文化科技創業產業園、中關村領創空間等孵化加速載體建設,引入清控科創等國內外知名新型孵化器,以及微軟創投加速器、西門子加速器等國際先進孵化加速載體,優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新創業孵化鏈條,推動科技型創新創業。 加快創新平臺建設,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創新資源共享。 尤其是疫情下,長期居家使得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生鮮物流等業態異軍突起,從各類消費平臺、社區團購、網紅直播銷售到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以5G技術、數據中心、云計算等新技術為支撐的平臺滿足了人民的多樣性需求,也進一步改善了生活質量,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流。
三、河南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面臨的機遇
(一)新技術引發創新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興起,新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響著發展格局。 從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進程來看,從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等高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到“互聯網+”融入到各行各業,科學技術帶動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對發展的貢獻率大幅度提高,我國在很多領域從追隨者轉向引領者,新技術帶來了新動能,創新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 尤其是疫情下,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支持下的電子病例、企業云服務平臺、數據群防群控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我國率先打贏防疫攻堅戰,并且克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提供了技術支撐。
(二)創新引領創業
疫情給河南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是長期居家使得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生鮮物流等新業態異軍突起,從各類消費平臺、社區團購、網紅直播銷售到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渠道,以5G技術、數據中心、云計算等新技術為支撐的新業態催生了量大面廣的市場主體,促進了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帶來了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創業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 與此同時,新業態新模式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進一步滿足了人民的多樣性需求,改善了人民生活質量,“互聯網+”的創新創業成為人民生活的選擇。 2019年我國線上零售的銷售額達到20.6%,并且以19.5%的增速快速發展。 未來,隨著5G技術的普及,虛擬現實技術的廣泛應用,新技術必然會激發更多的業態涌現,創業已經成為許多人解決就業問題的新思路,這會為創新創業帶來新的契機。
(三)創新創業帶動高質量發展
在新時代,“互聯網+”帶來了經濟模式變革和創業思維的拓展。 創新不再受限于時間、空間、資源等限制,不再是科研人員為了技術發現的專屬行為,每一個人通過互聯網平臺,都可以成為創新創業的參與者。 尤其是在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破解自身發展瓶頸,深入推動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全面釋放“互聯網+”在實體經濟各個領域創新效能,可以改進生產流程、創新產業模式,是河南擺脫對成本和規模的依賴,解決開放性程度不高、人才流動不暢、資金支持不足等問題的關鍵,助力河南經濟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四、對策建議
(一)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
科技實力是區域經濟快速增長、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的關鍵要素,是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環境的重要支撐。 完善創新創業專項資金政策,以前資助、后補助、引導投入等方式支持創新創業,以科技項目帶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強化政策導向作用,鼓勵和引導更多的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增加自主創新能力; 加大對高水平創新人才的培育,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科研成果的順利轉化的支持力度,加大對科技創新在政策、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服務保障力度,建立健全創新容錯機制。
(二)強化人才支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環境,人才是關鍵。 深度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人才隊伍建設的需求,轉變人才引進觀念,依托地方政府扶持項目,采取掛職、兼職、合作等柔性引才方式,搭建各類高端人才引進平臺、服務平臺和交流平臺,有針對性引進河南的緊缺人才,形成引進一個人才、凝聚一個團隊、帶動一個學科的良好局面,確保各類人才有固定場所可用、有實用的技能可學、有平臺可以施展才華,全力打造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聚集高地,吸引更多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助力河南經濟發展。
(三)推進載體建設,集聚創新創業資源
引導科研院所、領軍企業、孵化機構等創新主體,將閑置廠房、樓宇和存量土地改建為創新創業載體,支持創新創業載體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提升載體的影響力; 推進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所為依托的平臺體系,實現研發、轉化、交易、服務的緊密銜接; 鼓勵創新創業載體以市場化方式合作共建、自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提高創新創業載體的發展質量; 建立創新創業載體的淘汰機制,支持支持創新創業載體提檔升級,確保創新創業載體的良性發展。
(四)健全服務體系,改善創新創業氛圍
將構建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作為培育壯大新動能的重要支撐,圍繞培育發展動力,優化要素配置,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良好的營商環境為創新創業創造更多的可能; 打造開放型生態系統,構建以研發、生產、物流、金融等生態資源為核心的生產體系,形成由大企業構建平臺,中小企業享用平臺的協同共進格局,以資源的互聯互通實現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為目的,營造有利于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暢通各類人才與科技創新的渠道,為河南培育壯大新動能提供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呂薇.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N].經濟日報,2020-12-1(11).
[2]劉曉光.循環經濟背景下我國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發展趨勢分析[J].商業經濟,2020(3):139-140.
[3]任保平,宋雪純.“十四五”時期我國新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培育[J].學術界,2020(9):58-65.
[4]李寧.培育壯大新動能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N].中國青年報,2019-03-09(02).
[5]李琳.順勢而為培育經濟新動能[N].人民政協報,2020-06-09(05).
作者簡介:李麗菲(1988—),女,河南濟源人,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產業經濟與區域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