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4月21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 要:當前全球經濟呈回升態勢,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整體復蘇勢頭更為明顯,美聯儲在疫情沖擊下實施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也接近尾聲。2021 年 12月舉行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宣布加快縮減購債計劃速度,標志著美聯儲正逐步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本文從匯率、資本流動、資產價格等方面闡述了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可能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并結合我國家庭資產配置現狀提出了當前我國家庭資產配置方面可以采取的一些優化對策。
關鍵詞: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縮減購債計劃;家庭資產配置
在當前背景下,美聯儲自 2020年 3 月開啟了新一輪無限量的量化寬松(QuantitativeEasing,QE)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復蘇。隨著美國經濟的復蘇及失業率的不斷下降,美國國內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加大。
美聯儲在 2021 年 6 月舉行的議息會議上開始討論縮減購債計劃(Taper2)并于 2021 年 11 月 3 日正式公布了該計劃。緊接著,在 2021 年 12 月 14—15 日舉行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宣布加快縮減購債計劃速度,將每月縮減規模從 150 億美元提高 1 倍。根據最新的縮減購債計劃,預計美聯儲在 2022 年第 1 季度末將結束資產購買,退出無限量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縮減購債計劃的實施標志著美聯儲政策立場的重大轉變,即從執行寬松貨幣政策轉向逐步退出寬松政策,其貨幣政策將逐步走向常規化。
一、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一般由央行將一國利率迅速調整至歷史低位,并從市場大量購買長期國債、資產抵押證券等資產,實現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以遏制該國金融危機的蔓延 [1]。
從本質上而言,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是一種以本國經濟利益為主要目標的貨幣政策,可以緩解市場流動性缺失風險,通過本幣的貶值獲得短期的出口競爭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復蘇。但由于新興市場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在經濟周期上的不一致性,量化寬松政策所釋放的流動性給新興市場國家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美聯儲通過縮減購債計劃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可以降低市場流動性,遏制通貨膨脹的風險 [1]。目前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趨勢已經明確,但由于疫情仍存在潛在沖擊的可能及其他不確定性因素,美聯儲政策轉向的進程和力度仍然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主要通過匯率、資本流動、資產價格等渠道對我國經濟產生影響。
(一)匯率渠道
2020 年 3 月美聯儲開啟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后,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由 2020 年 5 月底的最高位 7.1765斷崖式下降至 2021 年 2 月的低點 6.4 ~ 6.5,并開始震蕩式下跌,至 2021 年 12 月最低點為 6.3418。2021 年 11 月美聯儲開始執行縮減購債計劃并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由此可能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美元升值,即人民幣面臨貶值的壓力。匯率波動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將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一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于2021 年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0 年我國出口貿易總額為 17.93 萬億元,全年實現 GDP101.60 萬億元,投資、消費和凈出口是我國 GDP 的三大構成項目。2020 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我國 GDP 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28%,出口貿易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國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貶值意味著出口商品的國際價格也相應降低,增強了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對這部分企業的發展將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20 年我國出口貨物七成以上系機電產品、紡織織物及其制品、服裝及衣著附件,主要系勞動密集型產品,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產品可替代性強,價格彈性大,受匯率波動的影響也大。美國經濟的逐漸復蘇,將對我國技術密集型產品形成較大的競爭壓力,對我國產業升級可能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
(二)資本流動渠道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后,美國經濟預計持續向好,資產收益率上升,使得資產更具有吸引力。由于資本的逐利性,預計資本將涌向美國以獲取高額收益。同時,由于美元匯率走高,存在資金套利空間,出于投機性目的,套匯型短期國際資本將流入美國。國際資本由新興市場流入美國,將引起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動蕩,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熱錢短期內大規模從中國流出,對中國市場的流動性將產生較大影響 [2]。
《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20 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1443.69 億美元,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房地產業、技術及商務服務業等領域,國際資本的大量外流將對其產生不利影響。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期,經濟增速相對放緩,嚴重的資本外流將導致我國資產價格大幅下降。當企業、個人的資產價格下降到一定程度,甚至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時,就會面臨破產清算的風險,企業將減少借貸和投資,個人也會減少消費。投資和消費是拉動我國 GDP 的主要驅動力,其不利變動將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三)資產價格渠道
2020 年 3 月美聯儲開啟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后,大宗商品價格指數持續飆升。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將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帶來下行壓力。當前大宗商品價格已處于較高水平,進一步上漲的空間有限,一些大宗商品供給國已逐步恢復供給能力,價格更有可能面臨向下調整 [3]。從歷史上看,歷次量化寬松政策在推行和退出階段對有色金屬、原油、煤炭等工業品價格均產生了重要的間接影響,量化寬松政策退出后,大宗商品價格水平總體上呈震蕩下行趨勢 [4]。
《中國統計年鑒》顯示,2020 年我國進口貨物主要集中在農產品、金屬、原油及機電產品,作為大宗商品進口大國,價格的下降從長期來看對我國經濟是利好因素。從短期來看,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調對大宗商品庫存較大的企業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將面臨存貨跌價的風險,進而影響到企業利潤。此外,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將給終端產品價格帶來下行的驅動力。如果全球經濟恢復低于預期,實體經濟有效需求不足,大宗商品市場供需寬松,可能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極端化,給我國經濟運行和企業運營帶來較大風險。
二、中國家庭資產配置現狀及優化對策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于2017 年開展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顯示,中國家庭總資產中,金融資產比例僅為 10.76%,非金融資產比例高達 89.24%;而非金融資產中,房產占比最高,房產占家庭資產比例達到了 71.94%。與之對應,中國家庭總負債中,與房產相關負債占比高達 58.45%。
房產占家庭資產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是我國家庭資產配置的一大重要特征。近年來,我國住房價格處于持續增長態勢,使得我國家庭青睞于房產投資,房產的增值也成為家庭財富增值的主要來源之一。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家庭財富調研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結構單一,持有現金、活期和定期存款的比例接近九成。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等預防性需求是家庭儲蓄的重要因素。
綜上,目前我國家庭資產中,房產占比異常偏高、金融資產占比偏低且結構單一、預防性儲蓄占比較高,單一的資產結構更加難以抵御資產風險,不利于家庭資產的保值增值。整體而言,中國家庭資產組合方式仍然較為保守,理財意識比較淡薄,金融市場參與度較低。在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背景下,中國家庭資產配置應該積極應對,建立多元化發展的家庭資產組合。中國家庭資產配置優化對策,總體而言是拓寬投資渠道,做好家庭資產的多元化配置,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逐步降低房地產持有比例
美聯儲實施量化寬松政策以來,大量資金向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體流入。從當前我國投資來源來看,由于國內房地產開發陷入僵局,房地產轉向美國融資,當前支撐我國房地產的資金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國際資金,并且以美元居多。美元的升值必然引起世界各國資金向美國流入,而流入我國的投資資金就有流出的風險,不利于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
2021 年下半年開始,我國房地產行業形勢急轉直下,以恒大為代表的高杠桿民營房企頻頻出現資金困難甚至暴雷的情況,行業信用風險不斷加劇,資金困難問題短期內難以緩解。同時,房地產短期內面臨價格下行的壓力較大,尤其是三、四線城市房產難以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從我國房地產行業現狀來看,如果將大部分的資產用在房地產投資上,會增加家庭資產的風險。為了保證家庭資產的保值和升值,應當降低房地產的投資比例。
(二)適當提高金融資產持有比例
金融資產投資雖然風險相對高,但是收益大,拿出小比例的資產進行投資,可以有效提升家庭資產總額,對于家庭投資而言,是非常有效的。
在我國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占比僅為 10.76%,且其中持有現金、活期和定期存款等儲蓄資產的比例接近九成。近幾年我國銀行儲蓄存款的利率較低,儲蓄資產的收益率也較低。如果把儲蓄資產比例降低,然后將錢用來投資其他項目,就可以有效增加家庭總資產。通過獲取專業的投資咨詢服務或自身理財知識的豐富,逐步加大對金融資產的投資比例,可以使家庭資產實現有效保值增值。
近年來,我國家庭對結構性存款、貨幣基金類及理財類產品等風險相對較小的金融資產的投資意愿有所提升。銀行理財產品等金融資產收益和風險相對穩定,近年來對該類金融資產的投資比例有一定的上升。但整體來說,我國家庭資產中金融資產結構仍較單一,不利于家庭資產的保值增值,應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對家庭資產進行多元化配置。
(三)逐步建立多元化發展的家庭資產組合
1. 適當增加保險類資產的配置《疫情下中國家庭財富變動趨勢》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家庭對商業健康險、商業人壽險等商業保險的配置意愿與現金、存款及低風險理財類產品的配置意愿基本相當。我國家庭的商業保險購買意識正在逐漸提高,高金融資產及高收入群體的保險類資產配置意愿更強[5]。家庭資產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商業保險類產品,根據風險偏好配置保障型產品。此外,多種貨幣的投資也能實現資產保值增值,中國家庭可以在境外如香港、歐美等地進行投保,對沖貨幣貶值的風險。
2. 伺機增加美元金融資產的配置美聯儲逐步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由此可能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美元升值,但匯率波動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變動時間及走勢仍具有不確定性。我國家庭資產中可伺機增加部分美元金融資產,通過外匯波動獲取收益。如果家庭風險偏好較低,可以選擇穩健型的投資,如購買與匯率掛鉤的理財產品,獲得一定的收益。
3. 適時增加黃金等貴金屬資產的配置量化寬松政策實施以來,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走勢一路高升,雖然自 2020 年四季度起價格有所回落,但目前貴金屬的價格仍處于歷史較高位。2021 年 12 月美聯儲宣布加快縮減購債計劃速度后,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已面臨較大的下跌壓力。但由于全球市場避險情緒和資金尋求抗通脹資產的需求,黃金價格在一定階段內仍可能會回升。未來一定時間內,黃金等貴金屬價格整體將呈震蕩式下跌趨勢。因此,待價格回落至正常區間時,可適當投資黃金等貴金屬產品。
4. 適時調整各類股票投資一方面,對我國出口企業來說,人民幣貶值增強了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對我國紡織、服裝、玩具、機電等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將產生一定的提升作用。另一方面,房地產等行業面臨資金流出風險,一些美元債務占比較大的企業也面臨大額匯兌損失的風險。因此,投資者應當根據其持有的股票性質,進行相應的調整,適時調整各類股票的投資占比。
三、結論
整體來說,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從長期來看對我國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但短期內其將影響國際資本流動格局,對我國經濟產生短期影響。我國需要對短期沖擊實施有效應對,減少短期沖擊帶來的經濟波動。同時,從逐步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到產生實際影響之間總是存在時滯性。我國家庭應及時根據變化適時調整投資策略,拓寬投資渠道,做好家庭資產的多元化配置,以實現家庭資產的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 藍虹,穆爭社 . 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全景式回顧、評價與思考 [J]. 上海金融,2015(7):51-65
[2] 譚小芬,熊愛宗,陳思翀 . 美國量化寬松的退出機制、溢出效應與中國的對策 [J]. 國際經濟評論,2013(5):98-108.
[3] 劉五星,朱險峰,楊幼明 . 后疫情時代全球通脹及物價水平預判:基于主要發達國家寬松政策效應的分析 [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6):49-54.
[4] 朱險峰,楊幼明 . 防范美國寬松貨幣政策退出對大宗商品市場的沖擊 [J]. 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8):12-17.
[5]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螞蟻集團研究院 . 疫情下中國家庭財富變動趨勢 [J]. 中國經濟報告,2020(4):110-123.
作者:楊利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