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5月26日 分類:經濟論文 次數:
摘要:探析舊城更新背景下的街道商業設施設計。以街道商業設施的基本概念及街道商業設施設計對舊城發展意義為出發點,分析無錫舊城區街道商業設施的現狀矛盾,思考街道商業設施如何為舊城更新起到促進作用。街道商業設施和城市之間可以相互促進。設施的多樣化促進城市潛在活力的激發,公共性的增加可提高城市公共空間利用率,同時,城市形象也可以為街道商業設施的形態、裝飾紋樣和材質提供設計思考。
關鍵詞:街道商業設施 街道活力 城市公共空間 街道空間 城市家具
引言
在舊城更新這個大背景下,為促進舊城發展,提高舊城區的街道活力,很多街道商業設施被放置在街道空間中,規劃者希望通過它們可以起到促進街道活力的作用,然而事與愿違。舊城區內部分街區已進入閑置、消極等發展的困境,缺乏活力的街區是不利于舊城區的現代化發展的。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就此局面展開研究,以無錫市為例去分析無錫舊城區街道空間環境中的街道商業設施與舊城區之間存在的問題,并基于此提出街道商業設施設計優化的方法。
一、街道商業設施
(一)街道商業設施的概念界定藤江澄夫認為“商業設施”是一種便于銷售和購物的設施,其實質就是一種通過顧客前來購物獲取收益的專用設施。故“街道商業設施”實質上就可理解為在“街道”空間中的“商業設施”。國內學者呂小勇將規模較小、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周期性與流動性的商業設施統稱之為“微商業設施”,以商亭、快餐車、流動攤位和自助售賣屋等實體形式呈現[1]。蔡永潔將“城市家具”定義為廣場、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間中那些不具備結構性意義,但能對空間品質產生影響,與人的行為產生互動的空間元素[2],其中小型售貨亭也是屬于城市家具范疇。綜上背景,筆者將本文研究的“街道商業設施”的概念界定在“城市家具”和“商業設施”的交集之下,包含了“微商業設施”,其實質上是帶有商業屬性的城市家具。
(二)現存的道商業設施類型無錫舊城區現存的街道商業設施種類主要分為三類:門店延伸型、加建固定型與臨時定點型。
現存的街道商業設施均為單一的商業營銷空間,無其他附加的功能。且除臨時定點型外的街道商業設施皆是長期占據城市土地資源,將城市公共空間商業化,對外開放程度都較低,與街道環境融合較差。
二、現存街道商業設施與舊城區的問題研究
(一)商業空間公共性差,變相浪費城市空間資源現階段無錫舊城區內的街道商業設施空間都較為私有化,活動空間隸屬于商家,也并不是全天候的,人們不能自行使用該空間。尤其是加建固定型,大多采用的都是不透明的鐵皮或木頭材質,只有一個小門可供顧客進出,有些甚至只開一個小窗口進行營業,包裹感很強,呈現出一種抗拒外界因素入侵和不愿融入外界空間環境的密閉型空間姿態。對外界開放的程度會直接影響到與街道空間的關聯程度,會導致街道商業設施難以利用自身的活力帶動街道空間的活力。為打破這種對外封閉的空間狀態,有些加建固定型做成了全透明的材質,這在視覺上達到了一種通透的效果,加強了室內外的一個空間對話效果。
整個空間的形態結構實質上仍是屬于全包圍的封閉型空間結構。現有的街道商業設施空間形態是消極的、無公共性,難以融入舊城公共空間。其缺點尤其暴露在它們在非營業期間的情況,完全封閉且外界也不能自行進行使用的,無法利用自身的活力去為街道帶來活力,反而因為自身有較強的封閉性阻隔了與外界的流通,從而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如圖2無錫舊城區大成巷商業步行街內很多閑置的加建固定型街道商業設施,外界既不能自行使用也不能輕易將其移除,只能讓這些封閉的盒子為街道帶來消極、冷清的氛圍。
(二)設施自身活力有限難以促進街道活力提升現存的街道商業設施只有單一的商業服務功能,設施自身能夠產生的活力磁場有限,且長期被一種商業類型占據。只有門店型街道商業設施會提供休憩、用餐的功能,但也是因為它所依附的室內商業的需要才產生的,且這類空間只對在此消費的人群開放,活力場所呈現對外隔絕的內向型空間。單一的功能使得其散發的活力能量值僅在出現最初達到一個高峰,然后它對人們的吸引力和自身的商業活力會隨著時間而消減,從而對周圍的活力影響力變小,活力范圍出現萎縮,最終消失歸零。所以就整體而言,無錫舊城區內的街道商業設施對街道活力提升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且持續性較差。
(三)設施形態樣式缺少城市語言,彼此之間風格不統一現階段無錫市對街道商業設施的管理只是根據《無錫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對設施的放置選址、衛生整潔、空間占地是否妨礙交通等方面進行約束,在形態樣式方面無明確的要求,商家可自行選擇(歷史文化街區除外)。造就它們彼此之間沒有共同的設計元素(歷史文化街區除外),整體缺乏協調性的現象。無錫舊城區內現有的三種街道商業設施的造型多樣,如圖3所示的部分設施,在形態上有方盒子、多邊形盒子、支架棚等形狀,在材質上有金屬鐵皮、玻璃金屬邊框組合、布藝金屬框架組合、布藝木質框架組合等。它們在某一體系內是單一的、同質化的,而在整體大局上呈現出雜亂無章的現象,放置在原本就緊湊、不統一的舊城區的街道空間之中,看起來更為雜亂,破壞街道環境的美觀和整潔。
三、舊城區街道商業設施優化設計思考
(一)增加設施空間的公共性,有利于提高舊城 街 道空間的利用率作為城市發展的普遍規律,城市的發展總是以原有的城市結構為基礎[3],從而做出改進的策略。為緩解舊城發展中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緊湊城市”的城市發展策略成為了城市空間轉型的必然選擇,它能夠以較少的土地提供容納更多人和活動的空間[4]。規劃者們出于增加舊城街道活力、活化街道商業經濟的目的,將城市街道上的部分公共空間轉換成了商業空間,可惜效果甚微。若是將這些占據城市公共空間的封閉型商業空間,保留其商業服務功能的同時,再增加其空間公共性,符合土地集約化利用的舊城發展理念的同時,這種將舊城公共空間平民化的做法對城市居民也是具有重要的意義[5]。
1.打開設施空間界面,商業空間向公共空間退讓要提高一個封閉空間的公共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將該空間的界面打開,這不僅體現在材質從不透明到透明的改變,還要落實到對空間界面的形態和流通動線的改變上。將原本全包圍的封閉空間改成半包圍或全開放的通透空間,增大與外界的接觸面,促進街道商業設施的空間與城市公共空間之間的流通性的增加。同樣是一個方盒子空間,比起用不通透的面去包圍空間的做法,可以通過用桿件或是用桿件框架結合織布材質做圍合。還需要改變原先四個面全部圍合起來的做法,做成半包圍的空間,這種弱化街道商業設施的空間邊界的方式,可以加強街道商業設施的空間與外界滲透和對外流通的接觸面,讓街道商業設施能夠更好地與外環境融合。
2.提供無主題空間,讓市民自行發揮功能限定了一個空間的屬性,而行為活動也可以決定一個空間的功能屬性趨向。若被框定在了一個功能區間,那它所提供的空間只能供給予一部分人使用,而不符合該空間的人群是大部分。一個不限定功能的空間才能容納更多的活動行為和更多的使用人群。一個無主題的空間它對環境的介入、對人群的行為活動的包容感較強,它允許多種空間可能性的出現,也可以激勵人們在空間中開展不同活動,是對潛在的城市活力的開發。在街道商業設施的商業服務功能之上附加一個無主題的空間場所,可提高街道商業設施的公共性,使其對社會公眾的開放程度增加,這對舊城土地資源的高度利用的同時可促進街區活力的激發。
(二)設施功能的多樣性可促進街道活力的提升
梅塔曾提出有活力的街道是只有大量的人參加一系列固定或持續的活動,尤其是那些社會性活動的街道。所以“街道活力”形成的關鍵是要吸引足夠多的人聚集,并停留進行持續性的活動。即為人們提供多樣化公共活動的場所空間有利于促進街道活力的提升。一個既定場所,需要容納不同多樣化的功能,要使其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用途的場所,要使之能提供給使用者的選擇機會比那些只限制他們于單一固定功能的場所要多[6],而無錫舊城區內現存的街道商業設施只有單一的商業服務功能,能提供的機會少。設施自身的活力輻射范圍小,對周圍街道活力的促進作用有限,不能持續地吸引人流,帶來長久的街道活力。
1.根據街道屬性融入不同功能需求基于以上分析,得出街道商業設施除了要有基本的商業服務功能外,還需要融入其他能夠吸引行人和留住行人的功能。一個能夠被人們一直使用的空間才不會被拋棄,可從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點出發去融入相應的功能需求。然街道屬性不同,該街道上人們所需要的場所功能也會有差異,具體可根據街道的空間屬性和周圍環境和人群的需要,將街道商業設施融入其他功能的屬性,成為一個復合式功能空間的街道商業設施。
2. “三合一”的組合使用持續街道活力研究表明當原有的一個活力點附近如果出現了一個新的異質活力點,可能因為新的活力因素的介入提升原有活力點的場域,兩者相互疊加,共同促進彼此空間活力場場域的擴大[8]。固定型街道商業設施占地時間長可以容納更多可能性的空間,而臨時型流動性大、占地小且可以在剛出現的時候迅速吸引人氣,而這種開敞通透形式又是門店延伸型的空間特點。可將現階段的三種街道商業設施組合為一種設施類型使用。如圖5所示,一部分空間是固定的無主題空間,可根據街道屬性提供相應的功能,隨意供人使用。另一部分部分空間則可以被租用進行商業銷售的空間,在短時間內是固定為某一類商業類型所使用進行商業服務功能所用。該“三合一”的組合形式確保在商業空間部分不能吸引人流時,也存在有公共空間的功能,使之可以一直能夠被人們使用,不會被閑置拋棄;而時長變動的商業空間部分可以在它活力周期結束后更換商業類型的這種方式,能為街道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業活力,從而做到利用街道商業設施對城市街道活力的可持續性激發。
四、無錫舊城區街道商業設施的提升設計策略
街道商業設施作為城市街道公共空間的一部分,是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一部分。故要做無錫舊城區街道商業設施的提升設計,應在結合上述的思考之下,根據設計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域特征元素進行一個在地性的創作。在設計的過程中從城市的地域特征出發,從形態樣式、材質以及細節設計上進行符合城市形象的設計構建,這在傳遞城市文化精神的同時,也能有效地強化當地人民對城市的認同感和熱愛。在舊城公共空間中的設計在造型上要做減法,功能價值上做加法。街道商業設施也是城市家具的一部分,不能過于強調他們的獨特性,過度渲染設施的造型會造成雜亂的城市形象。故在處理他們的形態造型時,要確保它們有家族意識,在同一個系統之下,不能影響到城市街道環境的整潔和美觀。
(一)重塑城市語言打造在地性設計
1.從城市文脈提取在地性元素
如無錫這類歷史文化濃厚的城市可以從該城市的傳統建筑、人文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中提取該城市的在地性的元素。提取元素的時候要選擇具有特色的部分,像是對傳統建筑選擇元素時,可找尋體量較大、特征明顯的建筑構件,如雙坡屋頂、人字硬山、觀音兜、屋脊等,因線條簡單更容易抽象提取成簡單的幾何形態,設計為街道商業設施的基本造型。而傳統建筑細節處的裝飾紋樣和其他小構件本身的造型十分的精致成熟,可以直接設計成視覺圖案,成為街道商業設施的裝飾的一部分,進一步提升設施的豐富程度,增強地方特色。如在建筑裝飾紋樣中最常見的云紋、回紋、如意紋等抽象幾何飾紋,還有其他的植物飾紋、動物飾紋、文字飾紋等,可直接描繪下來附加在已成型的設施造型之上成為裝飾圖案的一部分。且因為這些紋樣都在傳統建筑這個大系統之下,即使種類繁多也并不會造成雜亂的現象。
2.以城市當代特色發展新形象
無錫的傳統建筑風格是隸屬于蘇南傳統建筑系統下的,如果做無錫的街道商業設施的規劃設計時,只考慮從傳統建筑風格中提取城市語言元素的話,則不能將其區分于其他也隸屬于蘇南傳統建筑體系的城市。還需要把這些傳統建筑元素加上其他城市語言元素,如無錫黿頭渚的櫻花元素、華萊塢影視拍攝基地的數碼影城元素或“玉飛鳳”造型的城市徽標等這些諸如此類的當代城市特色的元素提取設計成視覺紋樣,融入到對街道商業設施的樣式設計之中,打造當代城市的新形象。除此之外,無錫的惠山泥人文化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錫獨有的城市特產,其中以“大阿福”最為出名,若是以此設計成IP形象,用作圖案放置在街道商業設施之上,不僅豐富了設施裝飾紋樣的種類,還對宣傳無錫泥人文化有利,從而可以發展有關泥人周邊等新產業,推進經濟和文化的增長。
(二)低姿態融入城市公共空間作為后期規劃進城市公共空間的“外來物”,街道商業設施在設計之初則應該擺正自己的低姿態的定位,通過材質、空間結構、形態樣式融于城市公共空間,否則會被城市公共空間和人群所排斥,成為城市的街道環境之外的閑置物。空間的形態和結構以前文提到的無主題的開放空間為基礎,空間使用模式則采用“三合一”的設施類型。其他復合式功能的添加具體在實施的時候可以先考察一下周圍的環境狀況。若是以居住為主的街道,則生活性較強,更多需要提供休憩、健身、交流的聚集安靜的功能空間;步行商業街區要以盈利為先,吸引人氣更重要,可能需要的是可以讓商家進行商業活動或者商業表演的空間;在城市主干道路上的街道商業設施,因流暢的交通空間是主要考慮的因素,所以不需要去聚集人氣,可能更適合偏向充當一個景觀小品的功能。
(三)就地取材做因地制宜的設計在材質上可用江南最常見的竹子作為主要建材,一方面該建筑用材是自然生態的植物,它生命力強、生長迅速可直接粗加工成材,其可再生的環保屬性也符合綠色生態的發展理念;另一方面由于竹子韌性高、抗彎曲、拉伸強的力學屬性使其的可塑性很強,讓街道商業設施的形態樣式有多種的可能性。也考慮到舊城街道空間有限且緊湊的條件,街道商業設施不能長期占據寶貴的土地資源,所以竹子構筑方式具有易拆卸的優勢,對后期的轉移、維修、回收等運維工作內容有幫助。在南方,竹子歷來就是人們建造居所的主要建材,就地取材選用竹材不僅是對傳統居住建筑的致敬和對地域性特征的表達,同樣也是為了間接的為無錫的竹海風景區作宣傳,促進無錫的旅游業發展。
(四)標準化設計加強秩序感2017年江蘇省召開了首個以“城市家具標準化研討”為主題的國際會議—“中國城市家具標準化國際會議”,在該會議上鮑詩度教授提出要以一個系統性標準制定城市家具的設計、制造、管理、實施等方面,確保城市家具可以規范且有序地進行[8]。
街道商業設施作為城市家具的一部分,作為城市公共空間外環境的一部分,設計師可設計出一個統一的模板。不同的城市在使用時,大體形態不變,只需在局部細節處,如材質、顏色、裝飾紋樣稍作一些在地性元素的添加和改變,即可成為專屬于某一城市獨有的設施形象。以一個系統的標準制定街道商業設施的設計,可使在某個區間內街道商業設施是成體系的、和諧的。
商業經濟論文:商業購物空間環境與室內設計研究
但它們彼此之間和而不同,因為細節處在地性的設計,體現了獨特的城市語言,各自成派。結語舊城更新和城市家具設計都處于在一個重要的發展和轉型階段,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街道商業設施的設計同樣也處在一個重要的節點位置。無論是對個體城市形象塑造和文化的宣傳,還是對舊城區活力的激發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新制度和新技術的出現,也會催生不同城市公共空間的使用形式和建設方式,這些變化都會對當今街道商業設施的設計提出全新的要求,這使得設計師們對舊城發展和街道商業設施設計本身的思考和認知也應該在這些變化和發展中不斷提高。
作者: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汪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