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年11月02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核心素養”是當下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核心課程之一,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數學運算能力是小學生數學能力中至關重要的能力,也是學生認識和探尋數學世界的工具,對運算能力的培養將會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基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明確運算能力在數學核心素養中的地位以及積極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運算能力
2014年,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由此,“核心素養”成為當下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進一步關注兩個問題:一個是素養的整體性和學科化的問題;一個是基于素養的課程整合的問題。數學作為小學階段的核心課程之一,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必須思考數學的核心素養是什么以及如何使核心素養在小學生教育中落地。
一、運算能力在數學核心素養中的地位
數學運算能力是小學生數學能力中至關重要的能力,也是學生認識和探尋數學世界的工具,對運算能力的培養將會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基礎。對于運算能力的認識,周德昌主編的《簡明教育辭典》指出,運算能力是指根據一定的數學概念、法則和定理,以一些已知量順利完成運算的心理特征。同時提出,運算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所以學生運算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就是學生運算思維發展的過程。
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運算能力的策略
(一)鼓勵學生課前預習
預習對于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它需要學生運用現有的知識能力對授課內容進行消化,有目的的學習。學生通過預習能夠發現自己已知的知識,也能察覺自己的困惑,有助于有針對性地在課堂上去聽教師的講解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是一個自我鍛煉的過程,從問題的提出到分析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的目的。基于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應積極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體系,共同完成學生的課前預習的工作。
(二)教學中突出運算技巧的知識傳遞
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貫穿著數學教學的全過程。計算能力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數學,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1. 重視對口算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每位同學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例如一年級的6加幾、7加幾等內容,孩子應有湊十概念和數的分成,達到朗朗上口的水平。
2. 重視對估算能力的培養
在平常的課堂計算學習中,計算前可進行估算,使學生合理靈活地運用多種方法去思考問題。在計算后對結果也要進行估算,可以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檢驗。
比如“124×82”,計算前讓學生估算一下,學生把125看作120,把82看作80,“125×80=10000”,所以“124×82”等于10000左右。然后在計算后繼續讓學生估算,兩個數的個位上分別是4和2,所以所得乘積的個位上肯定是8,與計算出來的結果對比,若不是8,那肯定是算錯了,起到檢驗的效果。
3. 注重計算方法的滲透
有些計算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其實很簡單,就算老師不教,大部分學生也會算。但是作為教師,決不能只滿足于學生會算,而是讓學生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白算理,總結出法則,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中。
比如在“50×2/5×1/40”的計算教學過程中,第一步可以用5跟50相約,40和2相約,第二步可以用20和10相約,讓學生建立起“約上約法”的“連續分數乘法”計算方法。
再如,三位數加兩位數的教學中,“102+24”這題,從回顧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算理過渡到三位數加兩位數,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地把“102+24”計算出來,并且在列豎式的時候習慣性地把102寫在上面,把24寫在102的下面,從表面看來,學生好像都會了,但如果老師對計算過程不多加解釋,而突然把24寫在上面,把102寫在24的下面讓學生們列豎式計算,學生就開始出錯了,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計算道理。所以,一節計算課決不能僅僅停留于計算能力的訓練,而要讓學生參與到計算的過程中,這樣,學生不但會算,而且知道為什么這樣算,這才是計算課應該達到的真正目的。
4. 簡便方法的靈活應用
很多學生認為簡便方法就是計算題的一類,在表明“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情況下,大部分學生都能做,但是當同樣的式子放在應用題中,學生就想不到用簡便方法了。例如,將“38+75+62”這個計算,放在應用題中,如“植樹節,四(1)班種了38棵樹,四(2)班種了75棵樹,四(4)班種了62棵樹,這三個班一共種了多少棵樹?”學生很快的列出式子“38+75+62”,然后按照從左往右的計算順序把答案計算出來,但用簡便方法的學生很少。所以要讓學生體會簡便方法的價值,做到能簡便盡量簡便。
此外,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數據,則能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學生計算能力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要求。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三)立足運算核心思想,提升運算能力
從數學運算的實際情況來看,每一道運算題在整體上都是獨立的運算個體,其內部擁有自己的數字、符號、運算符號以及運算邏輯,這也是運算的核心思想。數學運算不是簡單的“算”,而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尋找數學規律。同一道數學題會有多種解答方法,難以解決的大問題也能化整為零,被分解成為各個可以解決的小問題。通過引導,尋找其特性,從而找到更加簡單的解決辦法。比如,化整為零、化繁為簡的計算方法。最簡單的兩位數加法運算首先就是那些不需要進位的運算,如“64+36”可以演變成“57+43=28+72=100”,從而化繁為簡,實現快速計算。同樣的道理,在學習中教會學生尋找數學運算的規律,教師再輔助相關的練習,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增強,從而達到提升運算能力的目的。
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是各方面的綜合體,通過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的運算技巧的運用以及平時對于運算規律的總結訓練,較為全面的提升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作為新時代數學素養的主題,我們應該立足于學生對于數學的大格局思維,在基礎的運算中,更應該激發孩子對于數學規律探索的興趣,達到自主學習、熱愛學習的新高度。
參考文獻
[1]余慧娟.統籌推進立德樹人工作——教育部基教二司司長鄭富芝就全面深化課改答記者問[J].人民教育,2014(10).
[2]周德昌.簡明教育辭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陳敏.聚焦數學核心素養——第六屆中國小學數學教育峰會綜述[J].人民教育,2015(23).
[4]史寧中.推進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J].中小學管理,2016(02).
[5]王尚志.如何在數學教育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中國教師,2016(05).
相關閱讀: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評價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