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年09月07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下面文章主要以甘肅省某獨立學院外語系三個教研組為研究對象,對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內涵、獨立學院外語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現狀、基于教研組形式的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開展情況以及影響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進行了研究,并針對這些因素,從學校政策、教研室組織行為以及教師三個方面提出基于教研組形式的獨立學院外語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構建策略,一起促進獨立學院外語教師的發展。
[關鍵詞]教研組,專業學習共同體,外語教師專業發展
一、引言
良好的教育離不開好的教師,獨立學院的發展更是如此。但是,獨立學院外語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卻很是令人擔憂,具體表現在年輕教師僅憑感性認識進行探索性教學,絕大多數教師少有在職進修機會,更缺少定期出國提高語言能力、改善知識結構的可能。再加上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意識缺失、合作關系疏遠,以及利益方面的競爭,多數教師只靠一己之力解決教學和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結果往往不如人意。本研究期望通過對甘肅省某獨立學院外語系各教研組全方位的探究與分析,豐富專業學習共同體理論的同時也可以為校本教研提供一些理論參考,也為外語教師的多元發展和教研組建設提供實踐性的指導與借鑒。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教研組
教研組的概念始于20世紀50年代,本研究采用楊宏(2013)對于教研組的定義:教研組是由學校中相同或相近學科的教師組成的,集體從事教學科研活動的學術組織,同時承擔一定的行政職能,是集教學、科研和管理為一體的組織。
2.專業學習共同體
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始于上世紀末,是由擁有共同價值觀念的教師與管理人員構成的團隊,他們透過動態性與持續性的合作機制,凝聚成員的意志和行動,同時以學習為導向,不斷改進教學實踐,尋求共同體專業發展。(Hold,2011)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專業學習共同體理論一經提出便迅速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內涵(Dufour,2006;Blasé,2010);其次,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特征(Hold,1997;Donner,2011);最后,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實踐(Huffman&Hipp,2006)。
國內對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對國外相關研究的研究和介紹,包括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特征,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實施模式以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等(周超,2010;鄭曉川,2011)。第二,對我國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構建的實踐研究與經驗總結(段曉明,2007;宋崔,2007;陳夢琳,2007;劉瑋,2011)。縱觀國內外對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研究,理論研究已經趨于成熟,而實踐研究稍顯單薄,因此本課題從“教研組”的角度入手,以期豐富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實踐研究。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內容本研究擬解決以下問題:
1.獨立學院基于教研組形式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的運行情況如何?(調查問卷)
2.當前獨立學院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如何,影響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調查問卷、訪談)
3.為了更好地促進獨立學院外語教師專業發展,如何構建基于教研組形式的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甘肅省某獨立學院外語系三個教研組為研究對象。該系根據專業方向和本系教師實際,組成了翻譯學、英語語言學和英美文學與文化三個教研組。該獨立學院是2004年2月由國家教育部確認的甘肅省首批獨立學院,其在獨立學院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對其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典型性。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和觀察法,研究如何構建基于教研組形式的專業學習共同體以便促進獨立學院外語教師的專業成長。調查問卷在李琳(2014)有關“教研組發展現狀調查問卷”和楊宏(2013)“關于教研組發展現狀的訪談提綱”基礎上做了一定調整,以上調查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均已檢測,可用作實驗研究。
(四)研究結果
1.獨立學院基于教研組形式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現狀
(1)管理制度調查顯示,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該獨立學院先后出臺了《領導聽課制度》、《教學督導委員會工作條例》、《教學成果獎勵辦法》、《教學科研獎勵辦法》、《教學事故認定和處理辦法》和《教師教研活動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在師資培養方面,該獨立學院有新入職人員校本培訓、專家講座、在職研修、攻讀碩博學位、青年教師講課比賽、青年教師導師制、網絡課程學習以及暑期短期培訓等形式。由此可以看出,該獨立學院雖重視教師專業發展,但組織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對于教研組的建設沒有明確的管理細則和獎懲制度,無法為教研組的發展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
(2)教研組組織行為調查該獨立學院外語系3個教研組的教研組活動頻率為每學期四到六次,活動形式主要有青年優秀教師公開課、集體備課、專題研討、學生考研、考級以及參賽指導等。活動主要由每個教研組的組長組織。調查問卷和訪談數據顯示,大多數教師愿意參加教研組活動以提高自己的教學和科研能力,但不常發表建設性意見。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或科研上遇到困惑時都傾向于找關系較好的同事,而不是將問題或疑惑帶到教研組活動中進行解決。
對于教研組舉行的集體備課、專題研討等活動,90%的教師認為對自己的教學和科研有幫助,但是此類的活動也存在形式單一,沒有針對性等問題。更多的教師希望通過教研組的活動幫助自己研讀教材解決教學中的難題,指導自己進行課題研究。由此可見,該獨立學院基于教研組的活動組織形式較為傳統,教研組內教師間的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因此,學習效果欠佳。
2.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數據顯示,影響外語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外語教師安于現狀,專業發展意識匱乏。68%的教師認為大學教師是個相對安穩的工作,再加上85%的受試教師為女教師,隨著年齡的增長,主要的精力在家庭和孩子上會有所傾斜,因此專業發展意識較為薄弱,具體在教學上表現為專業知識相對滯后,教學手段也較傳統。大多數教師的專業知識只限本科或讀研時期的積累,平時很少會通過各種途徑有意識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利用最新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其次,外語教師之間缺少相互幫助、資源共享的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大多數的外語教師都是靠感性認識進行教學科研工作。即使有協作也只限于私交較好的教師之間,大部分教師因為利益或關系疏遠等原因寧愿靠一己之力進行教學和科研上的摸索也不愿進行互相協作,資源共享。這也導致教研組內的學習氣氛不濃,教研組的學科優勢也被削弱。
最后,外語教師科研意識強,但科研能力有待提高。調查顯示該獨立學院為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將科研成果和教學一起納入年底評估考核,且職稱評定時對科研有一定的要求,再加上更多的教師意識到教研相長的重要性,外語教師在論文發表、著作撰寫、譯著翻譯、課題申請方面都很積極,但因為缺少專業的指導,科研方面普遍只重數量,質量不是很高。
四、結語
針對以上研究結果,筆者結合獨立學院的實際提出了構建基于教研組形式的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想。
首先,學校層面應建立更完善、更有效的支持體系來促進基于教研組形式的教師專業共同體的建立。這些體系除了宏觀上的政策支持外,還應包括具體的措施,比如為教師提供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鼓勵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或做訪問學者等。在教研組建設方面也應出臺具體的管理細則,明確教研組的定位,教研組組長的職責以及相對應的獎懲措施,使教研組的組織行為有據可依。
其次,各教研組組長要充分發揮組織帶頭作用,充分考慮教師的實際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教研活動。教研活動盡量遵循少而精的理念,形式盡量多樣化,內容上盡量征求教研組成員的意見,力求每次的教研活動都能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幫助。
第三,教研組各教師之間建立共同的目標和愿景,一起為實現這些目標和愿景而努力。美國學者巴特·南希曾說:“有吸引力、有價值、可實現的廣泛而共同的未來愿景是推動一個組織走向卓越和長期成功的最強有力的動力”。只有教師之間打破封閉、孤立的壁壘,建立共同的發展目標和愿景,教師之間才有可能進行合作學習,主動參與教研活動,建立團隊意識,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本研究希望通過以上策略幫助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充滿遠景,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教師在同伴互助的氛圍中加強互動交流,進行合作學習、資源共享,最終達到共贏。
[參考文獻]
[1]DuFour,R.WhatisProfessionalLearningCommunities[J].EducationalLeadership,2004,61(8).
[2]李琳.學習共同體視域下民族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以甘肅某民族高校為例[D].蘭州:蘭州大學,2014.
[3]陳夢琳.論高中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構建[D].開封:河南大學,2010.
[4]楊宏.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教研組建設調查研究[D].寧波:寧波大學,2013.
[5]陰祖寶,倪勝利.走向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教研組變革[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8).
教育類評職知識閱讀:2018年內還有版面的教育類期刊有哪些
2018年已過去了幾個月,很多作者也在忙于職稱論文發表工作,最近很多人也在咨詢小編2018年還有版面的教育類期刊有哪些?期刊之家網編輯認真查詢相關教育期刊數據庫,整理了一份2018年能安排版面的教育類刊物,需要的作者可以及時咨詢本站編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