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12月1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體驗性教學是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感知實驗情境,形成物理觀念的教學方法,本文提出體驗性教學模式設計中的四個階段,把核心素養滲透物理實驗教學課堂,最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
關鍵詞:體驗性教學;核心素養;教學模式
體驗性教學是通過把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變為親身經歷體驗的過程,將復雜的物理問題簡單化,讓學生在實驗情境中感受物理知識進行學習,同時在實驗的啟發下,聯系生活,展開思考,在間學的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親自動手對新實驗進行創新的教學方式[1]。而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在實驗情境中感受物理知識,把知識教授的過程變為學生體驗的過程,形成物理觀念,做到用物理學的知識和方法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一、體驗性教學原則
體驗式教學不同于傳統探宄實驗教學,傳統的實驗教學主要依靠教師演示,學生只是提出猜想,實驗過程由教師進行操作,實驗的目的也往往是驗證課堂中的某一結論,整個實驗過程略顯單一,學生參與性不強。而體驗性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身臨其境地感悟實驗過程和結果,初步構建自己的物理觀念,并且在互動交流中不斷完善。
因此,學生不僅要感官感受,動腦思考,還要動手實踐,所以體驗性教學應當遵循三種基本原則,一是注重物理思想方法教育的原則,把物理學思想方法和物理知識融為一體實施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有血有肉的物理知識,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二是注重科學探宄的原則,改變單一的實驗教學方式與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自實踐,獲得多樣化的體驗,形成創新性科學思維,提高科學探究能力;三是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的原則,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把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態度與責任。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體驗性教學模式設計
從核心素養出發,學生的物理認知發展具有一定的心理認知規律。因此體驗性教學應當根據學生心理的不斷變化的認知狀況來進行設計,包含創設體驗情境,探宄實驗結論,分析實驗原理,完善實驗結論四個階段,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建模,逐步形成物理核心素養。
1.創造體驗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物理觀念是通過作用于物體的動作而建構起來的,因此學生要形成物理觀念,應當作用于情境的動作中建構觀念。體驗性教學首先便是讓教師創造體驗情境,以學生己有的正確的知識和經驗為依據,密切聯系生活,確定體驗情境。同時,情境應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體驗興趣和探究欲望,幫助學生學以致用,做到利用理論知識解釋生活現象,樹立物理概念。因此,情境的選擇應該做到“以學定境,以趣為先”。
情境創設的目的是深化學生對物理觀念的理解,因而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假象,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敗的。例如在利用“懸浮的液體”引入“大氣壓強”的實驗中: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表演個魔術大家可要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哦。教師將透明玻璃杯裝滿帶顏色的水,然后在玻璃瓶口覆蓋上貼有塑料膜的塑料片,用手壓住,顛倒過來。教師:老師這時候把手移開,實驗會怎么樣呢?學生A:水會沖破塑料片,流出來。學生B:水不會流出。教師將手移開,水沒有流出來,—部分同學露出思索的神情,而另一部分回答正確的同學顯得很開心。
教師:同學們,如果老師把塑料片移開會怎么樣呢?學生:水肯定會倒出來。教師把玻璃杯正立,移去塑料片而不移開塑料薄膜,把玻璃杯倒轉,水依舊懸浮,沒有流出,同學們都露出疑惑的表情。這時候教師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學生:老師,第一次水沒有流出是因為塑料片的原因,第二次難到是老師的魔力嗎?教師師請同學代表上臺觀察,發現了魔術的奧秘,原來玻璃杯口覆蓋著一片透明塑料薄膜,大氣壓強對透明塑料薄膜的壓力使水不會流出,同學們恍然大悟。
從對話中可以發現,教學情境和問題的設置不僅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人深思,同時也不能是學生完全陌生的或者完全理解的。物理課堂中常見的情境筆者歸納為以下幾種:(1)教師演示實驗創造情境:(2)教師巧變“物理魔術”演繹情境;(3)教師搬運日常生活現象,提出問題創設情境;(4)教師通過播放影視,音樂創造情境通過上述方法單獨或綜合運用來創設體驗情境,向學生們展現生動形象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探宂欲,引導學生進入質疑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積極性。
2.感知實驗情境,探究實驗理論
物理觀念的建構依賴于學生對知識的作用和知識的相互作用,部分物理知識不能通過語言或其他符合來直接傳遞,只能通過感知進行建構。當學生感受到與自己的預見沖突的經驗時,就會被驅使著去重構自己的觀念,而教師就是要去促使這種沖突的發生,幫助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重新建構。在體驗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體驗,探宄體驗,問題體驗,想象體驗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體驗,引發認知沖突。例如,在上述教學情境中,學生原本認為移去塑料片之后,水會流出了,結果沒有流出,由此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他們的探宄欲望。此外,體驗不僅局限在課堂內,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體驗和課后體驗,利用身邊資源設計實驗。
3.交流實驗經驗,分析實驗原理
當學生發現自己的觀點與他人不符時,同時也會引發認知沖突,這種認知沖突會導致對他人觀點的順應和對自己想法的評價,因此同伴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認知發展極為重要。學生在經歷體驗性過程和結果后的小組討論中,學生就自身的體驗經驗與同學交流,各抒己見,思想碰撞,使學生們對實驗的理解得到提升,形成正確的的科學思維,從而構建更完善的物理觀念體系。因而,個體感知經驗是交流的基礎,交流是個體感知經驗的升華。
4.自我分析總結,完善實驗結論
在體驗性教學中,學生們由于自身物理觀念的局限性和邏輯的單一性,對實驗的理解通常過于片面。因此,學生們在親身經歷了實驗之后,不僅需要與師生進行經驗的交流,同時也要善于自我總結。并且在認知沖突中推翻原有的錯誤概念,獲得正確的知識與內容,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完善知識結構。同時處理好教學中獲取新知識與保持舊知識之間的矛盾,提高學生的科學探宄能力。因此,這個環節也要求學生對于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夠活學活用,聯系生活經驗,對實驗進行創新。
三、體驗性教學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實踐
筆者以山東省某示范性中學的初中二年級某班的學生為實驗對象,進行體驗性教學,實驗班共有學生41人,采用體驗性教學模式。為了形成對照,選取與實驗班成績相當的另外一個班,該班有學生44人,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實驗研宄。
研宄前,將兩班某次期中考試物理成績作為實驗前測成績。經過軟件數據分析,發現兩班成績無明顯差別。在半個學期中,再對兩個班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實驗班物理學習的積極性有明顯提高。他們善于觀察實驗,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熱衷于與同學交流完善自己的結論。
并且在期末考試中實驗班的物理成績都高于對照班。通過兩個班級開展的教學實踐對比,筆者發現體驗性教學能激發物理中等成績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正確的物理觀念,提髙學生們科學探宄能力和學習效率。
四、小結
基于核心素養的體驗性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實驗模式,是突破學生學習障礙的重要手段。它以學生為主體,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出發,教學過程中注重物理實驗體驗性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物理論文投稿刊物:《中學物理》期刊是黑龍江省的物理教育期刊,在哈爾濱市創刊于1982年。雜志的創刊,適于中學物理教研員、中學物理教師和大中專學生閱讀。正規出版刊號23-1189/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