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6月19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文中從幼兒游戲的概念及特征、幼兒教育的特點出發,結合實踐探討玩具對幼兒的作用及積極影響,從而探討玩具發展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
關鍵詞:幼兒游戲;玩具;幼兒發展
陳鶴琴說:“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在啟蒙時期,游戲是幼兒的日常活動,因此游戲對幼兒的成長發展有很深的影響。關注幼兒成長,從關注游戲開始。關注幼兒游戲,就必須重視玩具。玩具是游戲的主體之一,和幼兒一起組成整個游戲活動。玩具有趣的外觀、靈活的操作和形象的“概念框架”,是幼兒認識世界、參與生活的工具,可以促進幼兒智力和思維邏輯等各方面的發展。玩具更是幼兒時期,促進幼兒間交往、分享和合作的重要工具,有利于形成幼兒良好的社會性行為和個性品質。作為初入幼兒園的小班孩子,通過玩游戲,通過玩具引發的交流和交往,可以慢慢接受和適應校園生活。下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探索,對幼兒與玩具以及幼兒發展與玩具的關系進行深入認識,淺議玩具發展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
幼兒學習論文投稿:玩具世界雜志的定位及目標是辦成中國內地最具專業性、國際性、商業性、權威性、新聞性和實效性的玩具行業主流媒體,并力爭成為世界玩具行業的最具影響力的專業雜志之一。
一、幼兒游戲與幼兒玩具
(一)幼兒游戲的概念及特征
(1)幼兒游戲概念“游”和“戲”分別表達自由自在、身心愉悅的娛樂活動。“游戲”是指在閑暇的時間,人們進行的娛樂活動,在活動中可以讓心情愉悅放松。幼兒具有主動性、自愿性。幼兒游戲是以幼兒興趣愛好為主,由幼兒自控,使幼兒心情愉悅的活動。(2)幼兒游戲特征①社會性。游戲是由幼兒基于日常生活中了解和認識的事,進行相互合作的活動。這一條件決定幼兒在進行游戲的時候,會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幼兒根據他們在生活中看見的事物進行角色扮演和代入,比如假設自己是一位教師、警察、廚師等,并相應地做出這些職業在社會上所做的工作表象。②自主性。
游戲大多是幼兒自發的,由內表達的自娛行為,或是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選擇和操作的行為。幼兒是游戲的主控者,幼兒按照自己獨立的想法進行制定和選擇并開展游戲活動。③假想性。幼兒在游戲中靈活地反映出他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通過他們的想象進行積極的創造,展現他們眼中的現實生活。④娛樂性。幼兒的身心發展和他們選擇的游戲相適應,因此產生滿足感使其愉悅。幼兒利用周圍的環境材料,進行自主的想象和行動,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從成功和創造中獲得愉快。
(二)幼兒玩具的概念及特征
(1)幼兒玩具概念玩具指用來玩耍的物品。在當下,玩具成為幼兒教育中越來越重要的教學工具。玩具無處不在,不僅僅包括商店中陳列的玩具,還可以是自然界的任何東西。幼兒玩具指符合幼兒發展需要,其可以操作和喜歡的玩具。正確利用玩具可以促進幼兒全方面成長。(2)幼兒玩具特征①易操作性。幼兒玩具適應幼兒身心發展階段的要求,易于操作和移動。②多樣性。根據幼兒的成長的無限可能性,幼兒玩具也具有不同樣式和材質等的多樣性,以適應幼兒各種游戲需求。
二、幼兒教育的基本特點
(一)自然性盧梭說:自然是幼兒的天性。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和自然息息相關,天然地有著自然屬性。在小班期間幼兒的自然屬性十分明顯。小班的孩子對大自然十分好奇,會提出許多問題。因此,順應幼兒的自然屬性是小班教育的重要原則。世界著名教育家蒙臺提出,幼兒需要一個自由快樂陽光友愛的成長環境,使其能夠自然地釋放天性成長,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自然教育原則在小班教育中,就是要順應幼兒成長發展的特點,以正確的幼兒觀來進行適合幼兒成長步伐的自然式教育。
(二)全面性小班時期是幼兒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習對幼兒今后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這個時期,一定要堅持全面教育的原則。小班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和智力方面的灌輸和提高,還應該有情商、品德、審美等全方面的教育。
(三)適齡性符合幼兒個性發展是小班教育的教育方向。每一個幼兒因其遺傳、家庭、成長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其展現出的天性是多樣化的。因此,小班教育必須堅持個性教育原則,正確對待幼兒的個體差異,并加以發現和發展。選擇適合其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根據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格等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讓幼兒健康茁壯地成長,成為有思想、有自信、有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人。
(四)娛樂性讓每一個幼兒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是小班教育的首要任務。童年是個人成長的非常關鍵的時期,決定著幼兒將來是否能成為一個心理健康、陽光、自信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健全人。相關科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大腦的催化劑,小班教育理應堅持快樂原則。當幼兒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參與活動時,大腦皮層會分泌大量的興奮的元素,刺激大腦中樞神經,增強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知識的接收和記憶分析能力,使得幼兒自發主動去接觸新鮮的事物和尋找認識事物的途徑。
因此,能引起幼兒興趣的活動,就是有趣的活動,可以促進學前幼兒的求知欲。每一個學前幼兒對這個世界都是充滿好奇心的,他們對一顆大樹、一片葉子都充滿了好奇心。教育者只有充分了解學前幼兒的興趣,才能把握好孩子想要什么,從他們的興趣點出發,引導他們去進一步探索由興趣帶動的想要獲取的知識。可見,教育者組織教育活動,務必要符合學前幼兒的興趣特征,重視學前幼兒的身體健康。
三、玩具對幼兒的作用
(一)促進幼兒的學習
玩具可以給幼兒帶來愉悅,刺激其中樞神經,使他們更容易地接收信息,幫助他們了解生活常識。早期的幼兒教育家就發現了這一點,他們將玩具與學習結合起來,使其具有學習的屬性。例如,他們在積木上加上不同的字母。幼兒玩積木的時候,認識了不同積木上的不同字母,再讓其隨意搭配拼搭,在玩樂中更好地學習單詞。不同種類和形狀的玩具對幼兒的刺激和吸引是不一樣的,可以讓幼兒進行區別和歸類學習。如不同顏色和不同形狀的積木,不僅讓幼兒在空間搭建的過程中增強對顏色和形狀的認識和感受,還鍛煉其空間搭建排列的能力。
不同的積木對其大腦的映射也各有強弱,形成幼兒初淺的自我意識。幼兒通過不同的玩具感受不同的生活氛圍,學習不同方面的常識。像是醫生工具箱、畫家的世界等,通過這些特定的場景玩具,經過自己親身體驗認識和了解相關知識,學會成人的一些社會經驗。再如一些工具模型玩具,如蛋糕機、冰箱、鋸子、螺絲刀等,幼兒通過對玩具的使用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工具,并使用它們完成一些假設的工作,獲得自我成就的滿足感。由此可以看出,玩具不僅僅是玩具,更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工具。幼兒可以通過玩具了解和學會生活中的小常識和小技能,獲得更多的體驗。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
性格,除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多的是來自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的影響。每個幼兒都有獨特的性格,有的開朗、有的內向、有的敏感等。每一種性格都有它獨特的優點和缺點。良好的性格是在每個人性格的基礎上加以改善,擴大其優點彌補其缺點。良好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好的,其中加強幼兒之間的交流和開闊他們的認識界限是十分重要的。幼兒對玩具有一種天然的依賴性,玩具可以幫助幼兒與生活銜接。對于不同性格的幼兒,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其特點選擇不同類型的玩具。像積木、堆城堡、扮家家等集體活動的玩具,適合給性格較為內向的幼兒。在使用這類玩具玩的過程中,避免不了的相互交流和協商合作,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讓他們慢慢地改善自己的性格缺點。相較于此,像拼圖、涂色、組裝等玩具就特別適合那些性格比較急躁、沒有耐心的幼兒。
在玩這類玩具的過程中,用興趣引發他們玩的欲望,用玩具使他們慢慢沉下心來,鍛煉他們做事的耐心和專注力。我的一個學生橙橙(男,4歲),十分內向和膽小,除了親近的家人以外,不敢和其他人說話。在幼兒園里他也只是一個人偷偷地躲在角落看著別人玩。為了改善他的性格,我和其他老師嘗試引導他和小朋友一起堆城堡,并且將不同的工具分發給不同的小朋友保管,如果需要必須要相互借用。橙橙小心翼翼地參與進來,慢慢地和身邊的小朋友開始交流,接受別的小朋友幫助并主動幫助其他小朋友。橙橙的沉默寡言的性格,在堆城堡中得到了改善。由此可以看出,幼兒能夠在玩玩具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良好性格。
(三)樹立幼兒良好的行為規范
玩具的歸類整理教育,可以幫助幼兒培養良好的生活禮儀和樹立良好的行為規范。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幼兒對玩具進行歸類擺放整齊,有序拿放。玩過后,老師會教導他們把玩具放回原來的位置,將玩耍的區域整理干凈。幼兒在玩樂的小細節中學到了生活禮儀,規范了行為。這樣可以學到知識和獲得快感,是一個非常棒的認知途徑。比如,在扮家家游戲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把工具和垃圾都整理整齊。通過老師的教導以及幼兒的親身體驗,幼兒學會了很多做事的方法,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行為習慣。
四、玩具對幼兒的積極影響
(一)促進幼兒感知能力的提高
幼兒的語言能力還未發展成熟,處于低下水平,主要通過感知來認識外界、增長知識,根據感知獲得的影像信息進行記憶和判斷。玩具具有生動的外形和鮮亮的顏色,可以刺激幼兒的感官,引發幼兒的求知欲。幼兒通過眼睛、手足、耳朵等接觸玩具,加強感官的接受和捕捉能力,促進了感知能力的提高。
(二)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玩具是幼兒獨特的“語言”,是屬于幼兒表達的工具。相比成人社會的語言,玩具更像是“無聲的語言”。玩具為使用者留下了較大的自主性和想象空間,激發幼兒交流和表達的欲望,為幼兒創造自由的語言環境。如幼兒之間交換玩具、交流玩法,都在潛移默化地使語言能力進步。“我能玩你的球嗎?”“我們可以換著玩嗎?”“可以的。”“我在玩呢,等一會兒給你玩”。幼兒在與玩具接觸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自語”現象。
幼兒會把玩具當成一個可以受自己控制的交談對象,很自然地和它說話:“這邊,你別動,我要過去了,我待會兒就回來。”幼兒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樂趣,自由地組織自己的語言,以假裝的身份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不必擔心自己講得對不對,需不需要糾正。這樣,幼兒憑借玩具以具體的感知、動作,運用生動、具體的語言創造性地變換語言,從而發展了以語言為中介建構的對現實世界的認知與理解。因此,可以說玩具是幼兒語言發展的載體。
(三)促進幼兒想像力的發展
虛擬性、象征性是玩具具有的獨特特征。以假設自己是誰為前提,玩具給幼兒提供了自由的想像空間。幼兒在與玩具接觸的過程中,經常以物代物、以物代人。如飛機、轎車、芭比娃娃、毛絨玩具等這些具有創意性和想象性的玩具,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幼兒會將已有的生活經驗用于創設游戲情境,開展想象性游戲,或進行語言學習、創編故事等。幼兒能夠在玩玩具中促進想象力的發展。
(四)促進嬰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6歲之前是幼兒發展很重要的階段。這時期是大腦、身體各種基本功能發展的重要時期。一方面,這個時期幼兒的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開始產生參與成人社會生活的需要。但另一方面,幼兒的知識貧乏、能力又差,不能真正參與成人的活動。這就需要通過玩具、游戲使孩子們模仿成人的行為、動作,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圍生活,從而得到歡樂和滿足。事實證明玩具能促進幼兒的心理發展,對嬰幼兒的發展成長關系極為重要。孩子們通過游戲和玩具促進肌肉的發展、動作協調以及感知的發展。玩具使幼兒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性情、發展語言、提高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想像力及思維能力和審美觀念,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及道德品質,提高身體素質等等。因此,玩具對促進幼兒心理發展及發育成長極為重要,是幼兒成長發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參考文獻:
[1]柯衛.游戲與玩具[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陳蕓.玩具與教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3]張麟.幼兒教育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