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1月0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 要]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提高學生生命價值意識和助推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是激發學生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珍視生命與熱愛生命的重要措施,是促使初中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生命觀與價值觀的重要舉措。 本文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實際,就實施和滲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 初中生; 道德與法治; 生命教育; 生命價值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熱愛學習,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中的知識內容,更應當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道德品質和法律意識,以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全面發展。 但對于生命教育而言,雖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關于生命教育方面的具體內容,但是生命教育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很多教師所開展的生命教育相對淺顯,教學方式與方法也相對單一,未能讓學生及時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相對不利。
對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重視生命教育的有效融入,以更好地引領學生的生命價值航向,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讓學生懂得熱愛生命、敬畏生命,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權利,進而為初中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生命教育意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當中,生命教育的內容相對較少,所以教師開展生命教育的力度相對較弱,導致生命教育的內容相對簡單和淺顯,致使有些學生無法全面感知生命教育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同時,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現階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存在功利化傾向,導致很多師生忽視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生命教育的內容,主要還是關注學習成績、考試成績,針對學生對生命價值意義的理解、生命行為的改善未能進行科學的評價和正確的引導,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授課教師就要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提高對生命價值教育的重視程度,并且要使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因為有的學生即便有了好的學習成績,生命認知水平依然較低,仍舊沒有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 例如,在“守護生命”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以教材內容為依托,然后對“守護生命”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傳授學生更多“守護生命”的技巧和方法,增強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守護自己與他人生命的現實技能,增強學生生命安全意識,進而實現生命教育的更高目標。
二、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立德樹人,言傳身教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各個環節,道德與法治教師都是最重要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和人生成長的重要領路人,是引領學生生命價值航向的重要主體,所以在進行生命教育活動的滲透與融入時,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發揮自身榜樣作用,重視個人在課堂內外的言談舉止,通過個人的榜樣模范作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 同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以及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
所以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平時要重視自身的師德建設,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將個人的生命形象塑造好,這樣才能得到學生的信服,教師才能率先垂范、為人師表,讓學生既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又能尊重其他生命,及時解決成長過程中對于生命的困惑,增強初中生群體的生命活力。 例如,在“感受生命的意義”的教學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實現基本的教學目標,還要展現出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教師形象,具體可以以自身“教書育人”的職業為例,明晰教師職業的價值所在,進而引導學生反思什么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自己在當前以及未來如何發現和創造生命的價值等,這樣顯然更有助于學生明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所在,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的積極情感,深化學生對生命價值的理解和感悟,進而樹立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成長的積極情感。
三、開展情景教學,促進學生的生命體驗與感悟探索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還需要充分考慮初中生的領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要盡可能地貼近初中生的成長規律,采取學生容易接受、容易參與的教學形式。 進一步講,道德與法治教師組織的生命教育,要盡可能地結合初中生的現實生活情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生命教育的豐富情境,進而促進學生對生命價值教育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調動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生命、感悟生命和探索生命價值意義的自主性,最終提高生命價值教育的效率和質量。
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確生命平凡與偉大的辯證關系是確保學生在未來“活出生命的精彩”的關鍵,這時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創設假設情景、問答情景、表演情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反思平凡人物與眾不同的生活經歷,以及“活出精彩生命”的意義和途徑等,這樣學生可以積極融入個人的理解和感悟,更容易感悟到生命的價值所在,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有效改善個人日后的生命行為,學會珍惜生命中所擁有的一切,從而助推學生的健康成長、活出精彩。
四、豐富生命價值教育的方式
通過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感悟與學習興趣,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的高效展開,有效轉變傳統填鴨式、灌輸式的生命教育形式,實現學生在生命教育中從被動學習向主動體驗、主動感悟的有效轉變。
對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更多地采取互動性、探究性的生命教育形式,營造出良好的集體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對生命教育中的內容進行集體體驗、感悟、分享,實現共同進步與健康成長。 同時,在生命教育具體方法的選擇上,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增強信息化教學意識,即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教學功能,對生命教育的內容進行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示,并對生命價值教育的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加全面地感知生命價值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
再者,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還應當重視生命價值教育的內外銜接,即依托課堂教學內容,加強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之間的聯系,組織與生命價值教育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 例如,在“遵守規則”的教學中,很多初中生可能認識不到遵守規則與生命保護之間的關系,所以教師可以在正課教學結束之后,讓學生來到戶外,參與交通安全規則的宣傳教育活動,鼓勵學生搜集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原因,并與同學分享,最終達成規則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雙重目標。
五、創新教學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要想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價值回歸,提高生命教育的成效,授課教師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進行創新和完善。 具體來說,就是要淡化考試成績的評價比重,更多地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對初中生在學習與現實生活中表現出的生命態度、生命觀念、生命價值觀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同時,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大部分學生還未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每個生命的獨特性。 對此,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重視對班級學情的調查和掌握,這樣才能為生命教育中的教學評價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關于“生命可以永恒嗎”的探究性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在學習前后都會有對于生命是否能夠永恒的思考,每個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成果也會有所不同,正所謂生命有時盡、生命有接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過度強調學生對生命理解的對與錯,重點是要引導學生糾正片面的生命價值觀,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雖然是短暫的、脆弱的,但是又是崇高的、神圣的、有韌性的,要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與引導措施,讓學生對生命形成一種敬畏情懷,正確認識個體生命與人類生命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健康成長。
教育論文投稿刊物:中小學德育是由國家教育部委托華南師范大學主辦的一本全面反映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專業期刊,同時作為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研究分會會刊。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生命教育的滲透,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生命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只有提高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積極發掘、整理教材中和生活中有效的生命教育素材,實施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活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明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在未來的成長與發展中更好地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實現身心素質的全面與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潘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真、善、美”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07):39-41.
[2]曾輝.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54-55.
[3]朱悅.初中生法律信仰培育策略議析——以未成年人霸凌案為例[J].中小學德育,2017(09):54-56.
[4]陸彬.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過程中的幾點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2019(05):55-58.
[5]沈秋蓮,熊小剛.初中生開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意義研究——以思想品德課堂為例[J].亞太教育,2015(34):63-64.
作者:麻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