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09月04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 要:本文對基于課程思政視野的專業課教學改革進行研究,與《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的性質、目的及任務相結合,將課程思政視角下的專業課教學對策作為參考,從打造具有“人文+創新”特點的思維模式、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將教學目標明確、專業教師提高自己的課程思想認知、課堂上小組進行學習成果的匯報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提升《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其思想道德素養。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 課程思政 融合教學
習近平同志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會議上提出,應將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不管是對于哪一門課程而言,均需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一起發揮相互協同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怎樣在各門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成為教育教學工作者研究與討論的一個熱點。然而目前在汽車類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都面臨著不知從哪著力的問題,制約著課程思政教學在汽車類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有效實施。對此,本文以《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為例,對思政在該課堂中的具體呈現作相應的探究與討論。
1 課程思政內涵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對顯性與隱性相互統一的原則予以遵循,對蘊含在各門課程以及教學方式方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進行深入地挖掘,打造一個全員參與的全過程與全方位育人新局面。對課程思政的目的進行分析,在于充分與有效地發揮學校課堂教育的重要渠道作用,實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立德樹人目標。
從廣義層面上看,課程思政指的是課程中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也就是各類高校進行一個含思政課、專業課以及綜合素養課在內的“三位一體”課程體系的構建,通過該課程體系,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對專業課同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行合理與有效的結合,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職業道德等主流思想,基于一種潤物細無聲方式的支持,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將這些思想入心、入腦,以此實現教育的本質目的。
2 《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涉及到新能源汽車電路、整車控制網絡系統、電動助力轉向系統、暖風和空調系統、新能源汽車充電技術等諸多極具專業性的內容,通過學習該門課程,學生可以掌握新能源汽車電路圖的概念、種類、作用、基本組成與識圖方法,同時,了解整車控制系統的控制策略、電動助力轉向系統的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車暖風和空調系統的工作原理以及能源汽車充電系統的結構組成和作用等內容,掌握新能源汽車的使用與維修、檢修與調試、故障診斷與排除等基本技能,助力專業核心技術課程的學習,并為今后從事新能源汽車檢測、服務以及科研等相關工作打下一個較為扎實的理論基礎,提供相應的知識體系保障。
而將思政內容引入《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教學中,又可進一步實現以下教學目標:讓學生嚴格執行汽車檢修規范,養成嚴謹而又科學的工作態度;尊重他人的勞動,不竊取他人成果;養成總結訓練過程的習慣,為下次訓練積累經驗;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嚴格執行5S現場管理。在融合思政內容對該門課程進行具體的教學之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密切的指導,通過啟發式講解,采用頭腦風暴、小組討論、案例分析、任務驅動等各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調動,讓他們主動思考,將牢固的專業思想、崇高的道德品質等樹立起來。
3 《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
《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所具有的工科屬性十分突出,亦即表現出來十分明顯的邏輯性、專業性以及實踐性,課程的實際操作需要與專業的知識點密切結合,以此為前提將以下工作做好:
3.1 打造具有“人文+創新”特點的思維模式
在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內容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的具體設計之時,必須嚴格將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以及特征作為參考依據,基于“人文+創新”思維模式的指導,將課程與思政教學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完善以下工作:
其一,確定契合點,對該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之間的關系加以明確,結合課程的內容作具體地分析,明確新能源汽車同思政知識點之間存在的相互契合的關系。對于汽車類專業課程而言,要想將整章思政內容完全滲透到其專業課程內容之中顯然是不現實的,教師能做的,只是將部分章節的內容融合到專業課知識之中,以此達到對兩者進行結合的目的。
其二,突出教育重點以及中心內容,保證思政在《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中的融合教學效果,同時,教學過程中還要與學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作出相應的分析,并把握專業課程的內容特征,進行相關于思政教育的汽車知識點教學的設計,并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在學習《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學科知識的同時,做到對思政知識的掌握,培養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
3.2 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將教學目標明確
傳統的《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教學目標所確立的基礎為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以此實現對社會提出的人才要求的滿足。而現如今,《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的教學目標要求對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內容進行合理而有效的結合,融入綠色、生態以及人文等思想,強調對學生綜合能力及素養的提升,讓學生可以在社會上實現更好的發展。
通過對《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內容同思政內容的科學融合,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塑造正確的三觀及品質,在豐富他們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的同時進一步地優化綜合素養,培養其根本能力與意識。在實際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向課外教學的拓展,在教學環節引入豐富的社會實踐操作等內容,加強對學生情感的關注,通過專業知識同思政內容的相互融合,實現統一化的教學目標,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正確三觀意識的樹立,讓學生在吸收專業知識的同時更好地發展自身,為其今后實現自身價值奠定良好的基礎。
3.3 專業教師同樣需要提高自己的課程思想認知
首先,作為一門專業課教師,要想將自己對課程思政的認知程度提高,就必須從深層次對課程思政進行挖掘與分析,掌握其教學廣度與深度,充分認識到將其同專業課程結合起來的重要性,通過有效教學活動的開展加深學生對于基礎知識及思政內容的理解及掌握。
對此,專業課教師應加強對思政相關內容的學習,以此為前提在開展專業課教學工作之時注重思政元素與內容的融入,提高思政教學的思想性及人文性,從更深層次上對思政教學的知識內涵進行挖掘,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思政素養,這是優化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
其次,教師自己應當提高對課程思政的興趣及熱情,以一個積極而又專業化的態度感染學生,密切結合課程內容劃分小組,讓小組學生針對課程知識展開研究與討論,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還應申請一些思政專家參與旁聽,待課程結束之后,由專家反饋相應的意見,進一步投身于教學活動的改進及創新設計之中。這需要專業課教師充分認識到思政教學的價值及意義,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形成一個良好的意識,不斷追求對課程思政教學實際所需的滿足,有效結合育人功能及思政教育,自我激勵,同時,使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鼓舞,讓他們同樣認識到學習思政內容的重要性。
3.4 課堂上小組進行學習成果的匯報
適宜教學方法及手段的選擇有利于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相結合總體目標的實現。教師在進行《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課程教學之時,可以對小組報告的形式予以采用,讓學生結成不同的小組,圍繞相關問題展開討論,讓他們在討論過程中將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基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知識的學習中,增強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整個討論以及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將引導作用有效地發揮出來,讓學生圍繞相關問題,將自己對于問題所持有的觀點以及看法表達出來,教師可在此過程中適當引導。
之后,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對討論的內容作進一步的分析,小組成員以4-6人為宜,每個小組的匯報時間大致控制在10-15min之間。待所有的小組均完成匯報之后,小組之間作進一步地討論與點評,教師在此過程中及時掌握每一個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思想動態,以此施以針對性的指導,結合思政內容,給予學生吸收的空間,將相關價值思想在學習過程中融合,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三觀,對其更好發展形成推動。
思政教育論文:《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思政之路探索
4 結語
在當前教育大格局背景之下,課程思政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一個重要方式,同時,還是更好地開展《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教學,進行汽車專業新型高素質、高技能綜合人才培養的一種創新型方式。對于汽車類專業教師而言,應基于自身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對《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進行更加深入地研究與討論,與課程所具有的特征相結合科學與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持續性地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將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通過思政教育的融入,讓學生同時樹立起牢固的專業思想與崇高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劉亞輝,仇斌,季學武.兩線一格:課程思政在工科課程中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1(2):42-45.
[2]金雷,張麗麗,修玲玲,等.高職新能源汽車技術教學內容與方法探索[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17,19(3):68-71.
[3]陳世江,向麗君,藺朝莉.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構造與檢修》課程思政實施探討[J].內燃機與配件,2019(22):256-257.
[4]成桂英,王繼平.課程思政是提高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有力抓手[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8):142-146.
作者:張雪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