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1月13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shù):
內(nèi)容摘要:新課標要求中職語文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利用誦讀法不斷提升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誦讀法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中一種經(jīng)典教學方式,也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的一種有效方式,誦讀法主要講求口傳心教,是我國從古代各個學科就開始廣泛采用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對知識學以致用的根本方式。 新課改背景下,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講求理解性的知識教育,這也成為教育工作的一項重點內(nèi)容。 文章將誦讀教學法和中職語文教學聯(lián)系起來,從多角度對誦讀法進行全新的認識。
關鍵詞:新課標 中職語文教學 誦讀法 滲透 應用
在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在教學中就證明了語文誦讀這一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誦讀法這種方式已經(jīng)被人們使用了上千年,能夠流傳至今,自然有其能夠廣為流傳的優(yōu)勢。 誦讀教學法不僅符合我國漢語言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也符合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基本要求以及符合學生對審美的要求,具備一定的合理性及科學性。
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采用誦讀法的必要性
中職語文教學和其他階段的語文教學相比具備一定的特殊性[1]。 中職學校學生本身基礎比較薄弱,學生素質(zhì)參差不齊,對語文學習沒有濃厚的興趣,教學活動較難開展。 部分學生雖然在課堂上配合老師講課,但未能從內(nèi)心渴求知識,沒有真正開動腦筋,調(diào)動思維,跟上課堂節(jié)奏。 甚至有的學生課后也不能按照老師要求完成作業(yè),這無疑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種背景下,中職學生素養(yǎng)很難得到有效提升,長此以往,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都將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因此,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根據(jù)中職語文的特殊性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是學校和教師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反思的問題。 誦讀法這一教學方式既傳統(tǒng)又實用,可操作性強,非常適合基礎比較薄弱且自律性較差的學生,讓其在教師引導下感受語文知識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對誦讀法的滲透與應用
(一)教師應加強課內(nèi)外活動的結合,積極營造教學氛圍
誦讀非常注重氣氛,對于誦讀的情境創(chuàng)建來講,教師可以在新課標教學中適當加入幾幅適合上課情境的圖畫,也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適合文章情景的音樂,這就能夠很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氣氛的烘托,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例如,教師在進行《故都的秋》這一文章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走進秋天的校園中,對秋天的味道進行感知,感受一下腳踩落葉,看一看校園里面的枯草等; 又或者在進行《雷雨》這一課文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文中的角色扮演,并對角色內(nèi)容進行分析,還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對學生提出問題:“如果你是文章中的某一個角色,你會怎么做呢? ”
然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討論,并對自己的感受進行描述,還可以對其他同學的想法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課堂相關內(nèi)容的點撥,這樣則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2]。 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到了這些意境之外,還可以結合課堂實際,讓學生走出課堂,比如,讓學生感受自己身邊的秋天,讓學生走進秋天,記錄自己看到的秋天的景象,讓學生能夠在不斷觀察中感受課堂上作者的意境和自己的意境,使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學習當中加強自身想象力的開發(fā),讓學生愛上學習。
(二)教師應擴大誦讀外延,加強課程考核
學生在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都需要重視學生考核工作,讓學生能夠感知到教師對自身學習的重要性,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對學生進行分類考核,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考核當中了解自身學習存在的問題,便于改善。 中職學生應該在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上,對語調(diào)及語速進行調(diào)整,還需要在誦讀的過程中投入學生自身感情,將文中需要的情感及意思進行表達,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誦讀基礎上不斷提升,并且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及訓練。
除此之外,誦讀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需要走出課本,對誦讀材料進行合理選擇,教師在選擇過程中,應該注意精,注意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的契合度 [3]。 在進行教材之外的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這類比較簡單的內(nèi)容引入課堂中去,這類教材內(nèi)容讀起來朗朗上口,且可以對其中的意思進行講解,和學生一起討論,利用故事進行教學,加強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加強背誦結合,提升學習效果
誦讀具備綜合性特點,需要身體各個感官同時運行,誦讀是良好記憶的基礎。 多讀書、讀通書并且背熟書,能夠在反反復復的過程中加強學習效果。 對于學習效果的提升,在新課標教學中可以采用記憶性積累的教學手段。 學生在學習中,對語言進行模仿及轉化等,能夠在語言的不斷表達中進行積累。
例如,很多中職學生非常害怕老師布置作文題目,也羞于和同學或是老師交流,老師對這類學生進行詢問,學生的回答也是模棱兩可,在學習上更是提不起興趣,教師可以從這種現(xiàn)象的出發(fā),究其根源,是學生沒有知識累積是造成的問題。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需要進行背誦與朗誦的結合,并合理選擇書本當中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理解內(nèi)容,再讓其進行誦讀,最后讓學生對內(nèi)容進行背誦。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勸學》中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背誦,并在學生了解內(nèi)容之后,強調(diào)學生以后看到關于學習的句子、方法或者重要性等內(nèi)容,都可以對課文中學習到的內(nèi)容進行引用,并可以進行自己觀點的佐證[4]。 這樣,若學生遇到類似的情況,就可以進行經(jīng)典的引用,這就能夠實現(xiàn)背誦效果,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并不會覺得無話可說,可以在表達方式上更加符合文采要求,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進行語文考試制度的改善,對考核方式進行優(yōu)化
從目前中職學校整體語文教學形式出發(fā),發(fā)現(xiàn)中職語文教學體系仍然在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開展教學活動,中職語文教學考評體系改革是目前仍需要關注的重點內(nèi)容。 例如:可以進行演講比賽、求職比賽模擬、詩歌演講、應聘技巧比賽等活動,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普通話測試,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讓學生更加自信。 現(xiàn)代教學不提倡將成績作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判斷標準,可以進行考試,但不能從考試成績中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判斷,教師需要從成績中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改變錯誤的學習觀念,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學習。
考核是學生能力高低判斷的重要因素,教師可以從成績考核上對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的薄弱點,并將其作為重點改善對象,加強此部分內(nèi)容的改善,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問題進行教學方式的指導,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楚自身的薄弱點。 語文知識的學習,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切不可盲目著急,對于學生未能掌握的基礎知識,教師可以采用指導性誦讀方式讓學生多讀,從“讀”中感悟學習方式,掌握知識,提升成績及語文素養(yǎng)。
(五)加強社會實踐,提升學生誦讀興趣
在新課標的背景之下對中職語文進行教學,教師應該重視誦讀活動的開展,活動形式應該多樣化,一定要讓學生能夠對讀書產(chǎn)生興趣。 學生不僅僅需要對課本知識進行閱讀,還可以通過參加朗誦比賽、演講賽、辯論賽等方式讓學生愛上誦讀。 學生很難集中精力在課堂上學習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帶著學生走出課堂,中職學生遲早要走出課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讓其能夠感知社會,感受到現(xiàn)代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程度,結合課堂中學習到的內(nèi)容讓學生參與課外實踐,將學生參與度提升,同時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
中職語文的學習對于學生未來求職工作及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需要進行知識的傳授,更需要進行學生思想的引導,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對自身未來發(fā)展的影響,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以及對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 文章主要強調(diào)教師要嚴格遵循新課標要求,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采用誦讀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讓學生愿意誦讀,愛上誦讀,在不斷誦讀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從而進一步提升綜合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彭瓊瑤,陳長君.關于誦讀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華少年,2019(06):253.
[2]張頊.中職語文教學中誦讀法的困境與出路[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7,19(09):113-116.
[3]高行前.讓誦讀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得到回歸[J].時代教育,2017(17):195.
[4]吳桂玲.誦讀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內(nèi)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09):66.
(作者:鄧雀屏;作者單位:廣州市總工會外語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