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3月0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要:對于對師德建設內涵的理解,分析當前民辦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民辦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路徑,從而不斷提高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師德水平。
關鍵詞民辦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
1民辦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的內涵
輔導員作為教師團隊里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師德內涵既有一般教師的共性,即包括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依法從教、嚴謹治學等基本內容,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一,高度的政治性。即要求輔導員應該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始終保持政治上的積極性和敏感性。其二,思想的動態性。即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隨著成長在不斷改變,輔導員要根據學生不斷變化的思想行為,適時地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予以處理。其三,行為的表率性。即要求輔導員充分發揮示范育人的特殊功效,始終保持自身的高尚人格。
其四,對象的復雜性。即輔導員工作要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要面對人際交往、心理健康、職業發展等復雜的學生問題。其五,工作的基層性。從高校學生管理體系的組織來看,學校處于最高層,院系處于中間層,輔導員則處于最底層[1]。民辦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以學生為出發點,時刻關心學生的成長成才。輔導員作為民辦高校最基層的教育管理人員,擔負著重要責任,根據民辦高校相關安排和部署對學生定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直接負責學生相關事務的管理和提供必要的基礎服務。
2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師德建設存在的
2.1思想政治理論水平有待提高
現如今,由于民辦高等教育受眾人群不斷擴大,民辦高校的學生數量也在隨之增長。民辦高校輔導員數量難以滿足學生管理的要求,故其輔導員隊伍的缺口較大。很多民辦高校為了滿足學生管理的需要,放低了輔導員的職業準入標準,導致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中很多都是非思政專業出身,從而缺乏思政理論背景,在對學生進行思想理論教育時容易產生偏差,導致工作效率降低,長此以往容易影響其職業認同感,促使其職業倦怠感與消極心理不斷滋長。部分輔導員自參加工作后很少有機會參加專業、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缺乏基本的思政意識,對學生中的某些熱點和難點問題也存在困惑和不解,很難適應新時代民辦高校學生工作的客觀需要。
2.2崗位職責和職業方向不清晰
民辦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涉及學生學習、生活、交往等各個方面,輔導員事情多、任務重、壓力大,導致輔導員崗位被誤認為是處理學生日常瑣事的專職教師,忽略了輔導員思想育人的重要作用,在教師隊伍中也得不到充分肯定,導致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整體水 平難以提高[2]。很多輔導員對自身職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缺乏清晰定位,僅作為職業發展的跳板,缺乏科學的職業發展規劃。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積極性不斷降低,產生懈怠情緒,從而無法將民辦高校輔導員思想育人工作落到實處[3]。
2.3價值取向不準確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民辦高校對輔導員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當前,我國民辦高校輔導員招聘大多以應屆畢業生為主,這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經過現代社會主流思想的洗禮,思想較為活躍,但有時也會出現價值取向不準確的情況,容易受到個人主義、現實主義等思想的影響,奉獻精神在民辦高校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4]。
2.4工作泛化導致隊伍缺乏穩定性
部分民辦高校輔導員崗位職責模糊,除了負責日常學生管理工作外,還需接受學院的教學任務安排,使得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內容十分繁雜,加之來自職業發展與家庭的壓力,導致其沒有充足的精力去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隊伍人員流動性較大,隊伍穩定性較差。
3民辦高校輔導員師德建設路徑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發展,民辦高校輔導員隊伍師德水平的建設要求 也在不斷提高,主要體現在日漸完善的學生管理體制和繁雜的學生管理工作。基于此,民辦高校輔導員要緊跟時代步伐,始終保持人文關懷,愛生教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四有即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愛之心、扎實學識,以上均屬于師德建設的范疇,也對民辦高校輔導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1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輔導員崗位職責意識
在多元文化環境中,民辦高校輔導員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更新與創新育人觀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全過程。在生活中,堅持言傳身教的工作主旨,充當學生的好榜樣。在工作中,發揚愛崗敬業、務實求真的工作作風,須明確“學生工作萬條線,輔導員工作一根針”的工作理念,關懷自己的每一名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輔導員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才能在繁瑣的工作中不厭其煩、任勞任怨,不斷提升工作質量。
3.2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制度管理,完善輔導員考核體系
民辦高校應對新入職輔導員崗位的人員進行嚴格 選拔,對于不符合輔導員崗位要求的人員嚴禁其進入輔導員隊伍。建立健全輔導員隊伍的管理制度,出臺相關條例規范輔導員的日常工作行為,將輔導員工作規范制度化,從制度層面形成對輔導員的約束力。將輔導員工作制度規范納入輔導員考評機制,將輔導員工作規范化作為其評獎評優、工作晉升等重要參考指標,對考核結果進行公示,以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
3.3樹立輔導員職業道德模范,以黨建推動輔導員師德建設
輔導員可以通過各類黨員教育活動明確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進行自我完善。樹立輔導員職業道德模范,宣傳模范輔導員的高尚品德、優良作風以及成熟的工作方法,推動整個輔導員隊伍向前發展,發揮正向引導作用。樹標桿,學正氣,迎未來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使年輕輔導員深刻明白:只有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不平凡的業績,贏得學生的尊重,實現人生價值。
3.4關心輔導員隊伍工作與生活,推進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
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提出,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足額配備到位[5]。隨著民辦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學生數量也在顯著提升,但輔導員數量卻沒有做出相應調整,難以達到1:200師生配比要求[6]。民辦高校應在輔導員職稱評審、職位晉升及學歷提升等方面制定區別于專業課教師的專屬途徑,免除輔導員職業發展的后顧之憂。根據各院校實際情況,完善輔導員職業發展體系,推動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增加輔導員隊伍的職業歸屬感與幸福感,從而更好地致力于民辦高等教育育人工程[7]。
參考文獻:
[1]許瑞芳.社會變革中的中國高校德育轉型研究(1978—2005)[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2]陳新星.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6.
[3]劉洪超.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4]陳第華.經濟市場化改革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4.
[5]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第24號令)[Z].2006.
[6]胡新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7]高等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新理念[C]//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理論與實踐,2008.
作者:辛岳鑫,王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