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7月15日 分類:教育論文 次數:
摘 要:美術教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創造能力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往往會出現課堂氛圍過于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情況,這主要因為教師采用的教學形式相對單一。近些年,兒童繪本受到廣泛關注且成為各學科教師的重要輔助教學材料。教師結合形象生動、趣味性強的兒童繪本開展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推動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對此,文章以小學美術教學為切入點,以此分析兒童繪本在其中的應用意義及應用策略,旨在尋找增強小學美術教學成效的可靠途徑,發揮出兒童繪本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兒童繪本;小學美術;應用策略
引 言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指出,美術課是學校開展美育工作的主要途徑,其主要特征為“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及創造”[1]。所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及創造能力”是美術教師的主要任務,而“確保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便是完成該任務的關鍵所在。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存在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局限等情況,學生難以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這必然會影響教學活動的推進及效果,從而導致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創造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發展。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積極優化教學模式,尋找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持續保持學習熱情的方法。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繪本教學”,可以借助兒童繪本的斑斕色彩、感人形象及有趣情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此令課堂教學有序推進且取得良好效果。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所學的美術知識,提升審美能力及創造能力。
一、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兒童繪本并不僅僅是指卡通畫、連環畫等面向普通大眾的圖畫書,而是一種具有極高文學性及藝術性的圖書形式。繪本主要由生動、精美的圖片及少量文字組成,強調圖文之間的內在關系,具有趣味性強的特征。由于小學生正處于對繪本故事充滿興趣的階段,美術教師將兒童繪本引入課堂,符合學生的審美需求。所以,利用兒童繪本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具有諸多實際意義。首先,兒童繪本有助于推動課堂教學。
與傳統的美術課本相比,兒童繪本的顏色更加明亮、鮮艷,這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關鍵因素。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應用繪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課堂產生強烈的期待,為后續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兒童繪本中敘述的故事生動有趣、簡潔易懂,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在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中,合理引入繪本故事,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美術知識,而是開始主動進行美術實踐探索,從而達到推動課堂教學的目的。其次,兒童繪本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兒童繪本是由國內外著名畫家創作的,展示了豐富的繪畫技巧。
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兒童繪本,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更多關于美術繪畫方面的知識,達到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增長學生見識的效果,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繪畫和色彩的理解,為學生之后的美術學習奠定基礎,進而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及審美能力得到增強。同時,兒童繪本所講述的故事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有助于促進學生升華內心情感,讓學生的美術素養得到全面發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以此體會故事內涵,進而讓學生達到增強內心情感的目的。最后,兒童繪本有助于優化教學模式,推動教學改革。小學美術教師將兒童繪本引入課堂教學中,必然要改變以往陳舊、單一的教學方式,并選擇合適的時機,將兒童繪本進行恰當引入,借助繪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投入美術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此打造互動式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收獲。
二、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小學美術教學主要包括課堂導入、課堂教學、課堂總結三大部分,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作用且環環相扣。若想確保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序推進并取得良好效果,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兒童繪本的優勢,且將其貫徹落實于各個教學環節中。
(一)繪本引領,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導入是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吸引學生學習注意力、推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關鍵環節 [2]。在以往的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采取的導入方式往往過于單一,無法使學生快速集中注意力。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幫助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升,教師就需要創新課堂導入方式。兒童繪本主要由多樣化的色彩及豐富的藝術形象組成,講述了生動有趣的故事。由此可見,兒童繪本具有視覺性強、故事性強的特點,尤其契合小學生喜歡聽故事、看圖畫的特點,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可以提前挑選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兒童繪本,并將其運用于課堂導入環節,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沉浸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和美術創作潛能。
同時,教師還可以巧妙地引入本課的學習主題,從而使課堂導入環節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三原色和三間色”時,教師可以選擇兒童繪本《小黃和小藍》作為輔助教學材料。在課堂上,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繪本《小黃和小藍》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仔細聆聽繪本故事內容,并從中獲得獨特感悟。與相對枯燥、單調的課本內容相比,學生顯然更愿意接受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這樣的課堂符合新時期的教育教學要求,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調動學生美術創作的積極性。當學生全身心投入繪本故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黃色和藍色的組合變化過程,讓學生圍繞課堂知識點展開主動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思維,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這樣可以讓學生看到“色彩組合變化”的有趣之處,以此激發學生對色彩組合變化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藝術創作水平的提高。
(二)善用繪本,突破教學難點
在以往的小學美術課堂中,大多數教師都是采取口頭講解或者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法介紹主要知識點。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對課堂不感興趣,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他們不愿意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不愿意主動獲取美術知識,缺乏主動進行美術創作的動力。此外,由于小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往往難以真正理解所學知識,無法使藝術創作力得到有效發展。而兒童繪本通過生動直觀的圖畫,將文字所闡述的知識、理念展現出來,可以幫助學生降低理解難度,讓學生在欣賞圖畫之余學習相應的美術知識。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用繪本“化抽象為形象”,以此打造全新的美術課堂,讓學生對美術知識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更好地突破學習難點,提升模仿創造等能力。
仍以二年級(下冊)“三原色和三間色”為例,教師可以選擇《顏色國的秘密——新被套》作為輔助的繪本教學材料。在展示該兒童繪本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仔細觀察圖片,看看哪兩種顏色結合起來會形成新顏色?”當學生回答出“藍加黃等于綠,紅加藍等于紫”等答案后,教師布置任務“根據繪本故事中找到的色彩變化組合去調顏料水”,以此加深學生對三原色的色彩變化組合的認識。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三原色包括紅、黃、藍,三間色包括橙、綠、紫”,并引導學生結合繪本故事探討三間色的形成原理。通過以上方式,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欣賞繪本故事的同時,突破本課教學難點——“了解三原色與三間色的相關概念及關系”。這樣,學生的觀察分析及色彩感知能力都能得到提升,為發展學生的美術素養奠定基礎。
(三)巧借繪本,樹立正確觀念
美術屬于藝術類學科的范疇,承擔著美育的重任,對促進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發揮著關鍵作用 [3]。而兒童繪本所闡述的故事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具有極高的育人價值。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對兒童繪本故事內容進行分析,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透過文字看到事情的本質,引發思考,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實現全方位的發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兒童繪本時,要引導學生深入解讀繪本內容,讓學生體會繪本人物的情感變化,以此促使學生升華內心情感,樹立正確的觀念,進而為培養美術素養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我的動物朋友”時,教師可以借助兒童繪本實現本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形成愛護環境、愛護動物的思想觀念”。
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兒童繪本《鳥窩》,并讓學生在欣賞繪本故事的同時,思考以下問題:“繪本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老奶奶和老爺爺是怎樣對待小鳥的?小鳥又是如何回饋人類的呢?”。當學生分享完各自的看法后,教師要結合該繪本故事回歸本課主題,讓學生明確“人和動物之間要和諧共處,我們要愛護環境、愛護動物,動物便會以自己的方式來回饋人類”,以此促使學生形成“愛護環境、愛護動物”的正確觀念。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借助繪本進行德育的有效滲透,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總之,小學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繪本材料的圖畫,認真分析繪本故事,感悟故事內涵,促使學生升華內心情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不斷提升德育水平,為學生日后的成長成才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妙用繪本,引導自由創作
美術實踐是美術學習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小學美術教師在帶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或者學習教材中的美術理論知識后,需要指導學生進行美術實踐創作,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美術創作力的發展。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欲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實踐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美術實踐效果,教師可以對繪本進行靈活應用。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遠去的路”相關知識點后,教師就可以引入兒童繪本《橋》,讓學生通過繪本閱讀的方式,了解一座橋由近及遠的畫法。在學生初步掌握了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寬遠窄的透視變化規律后,教師就可以指導他們進行美術創作,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創作一幅相關的作品,要求學生應用到本節課相關的美術創作基礎知識。在繪本圖畫的帶動下,學生可以回憶生活中的各種場景,在自由的創作氛圍中大膽思考和想象,這對推動他們美術創作力的發展非常有利。當學生遇到創作瓶頸時,教師可以借助教室中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逐一呈現相關的視頻畫面,也可以引入相應主題的繪本插圖,讓學生的靈感得到激發,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后續的美術創作。
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突破了以往單一教學模式的束縛,轉而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兒童繪本,讓學生的創作欲望被激發。當學生興趣高漲時,教師再指導學生進行美術創作,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對學生美術素養的發展非常有利。結 語綜上所述,小學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應注重對兒童繪本教育價值的深入挖掘,靈活應用兒童繪本進行創新教學,彌補傳統美術教學模式的不足,讓學生對美術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得到發展。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結合兒童繪本展開日常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美術學習創造良好條件。此外,教師借助兒童繪本開展課堂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等能力,促使學生增強審美意識,升華內心情感。由此可見,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俊.淺談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兒童繪本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7):119-120.
[2] 周影.兒童繪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求學,2021(23):51-52.
[3] 劉海娟.繪本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與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185-186.
選自期刊《美育與體育》2022年第20期
作者信息:何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