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6月05日 分類:科學技術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在旅行消費中的占比也在增長。公共交通體系適老化的建構是目前城市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為解決老年人乘坐公交車時存在的不便,文章從當代老年人出行的行為特征、心理需求等方面出發,以適老化設計理念、設計指導準則、設計方法為重點,以解決人-公交站臺-環境與人-公交站臺-公交車之間的互動為目的,并結合大數據在交通系統和其他服務功能上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為老年人安全便利出行的公交站點適老化提出建議和設計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公交站點;適老化設計
1研究背景
1.1交通大數據概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領域的研究對“大數據”的關注度日益提高,人們也開始深入探討大數據的內在價值。因此,在公共交通領域就出現了交通大數據的概念。所謂的大數據,指的是規模龐大的信息、海量的數據,其信息大到不能利用當前市場上存在的處理軟件來對其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過濾,也不能以此作為參考數據服務于人們的決策過程。
交通工程師評職知識:交通高級職稱論文要求明細
1.2老年友好城市發展
自從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創建“全球老年友好城市網絡”的倡議以來,全球都積極的參與響應。全面推進“老年友好城市”建設不僅意味著為老年人塑造友好、支持、尊重的物質空間和社會環境,也為大眾提供促進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條件,對處于人口老齡化加速期和城鎮化轉型發展期的中國城市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2老年人公交出行的調研數據
2.1老年人出行方式
機動化時代是從2008年開始的,可以了解到大多數的老年人在退休之前是很少使用私家車出行的,導致在老年人退休之后,還是會保持工作時的出行習慣,所以選擇私家車出行的老年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2.2老年人出行目的
根據小組成員在中山陵南站調研結果可知,老年人的出行的主要目的是娛樂外出(30.4%)、購物外出(42.6%)以及其他出行(27.1%)。已經有相關的研究表示老年人出行的目的不再是以工作為主,而是開始以休閑娛樂和購物等生活活動為主,即退休之前外出工作勞動是主要目的,退休之后的主要目的是休閑、購物等外出行為。
3南京中山陵南站公交站點的現狀分析
3.1區位分析
南京中山陵南站汽車站位于南京市中山陵商業區,在中山陵園風景區外圈,該汽車站臺占地面積約為100平方米,屬于中型公交站臺。是中山陵觀光2號線(從外向內的單向線路)和鐘山風景區觀光環線(中山陵環線),是中山陵園比較重要的交通線路,位于中山陵中心,在景區附近。
3.2公交站臺分析
3.2.1基礎設施分析
站臺座椅的高度和椅面并不適合他們,并且座位面積也比較小。站臺的擋雨棚不僅是為了保護電子顯示屏,也是為了能讓在站臺候車的人在刮風下雨天避雨,但是當下的設計只有站在最里面的位置才不會被雨打濕。公交站臺能提供的乘車信息大多只有線路站點名稱和廣告,對車輛的運行狀況、車輛類別,周邊交通線路的擁堵情況等需要了解的信息均未涉及,
3.2.2信息導視分析
現狀況下導視牌的顏色對于老年人來說不是最佳的顏色。站臺信息文字相對較小,而且密集,使人看多了會對眼睛造成負擔。現階段公交車站缺少對站臺信息高效的提示,使部分老年人無法及時的獲取到公交車進出站信息。
3.3站臺大數據分析
大數據能促進公共交通均衡性發展。用傳統的思維來改善交通擁堵,一般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即加寬道路、増加道路里程來提高交通通行能力,但這種做法又會受到土地資源的限制,而且這種解決模式不利于交通發展、城市空間發展以及土地利用發展這三者之間的整合。大數據解決方案則將技術決定論與制度理論相結合,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公共交通,從制度層面提高信息資本利用率,減少對諸如土地等外部資源的依賴。
現在公交站臺無法獲得較快較準確的公交車的信息,并且無法合理進行對公共交通的車輛的分配。在大數據中,隨著數據庫攝入更多數據,所消耗的計算工作量減少,能夠在公共交通的車輛進行高效的配置,進而提高車輛的有效路段里程,進而提高交通運輸效率。
4大數據與公交站臺設計方案展示
4.1設計構思
適老化的設計原則:設計中的公交車站的符合適老化的設計原則,在能夠滿足老年人的審美要求的同時,又能提供相應的便利。與未來可行性科技聯系,使適老化公交站臺更加科學性。考慮到老年人身體機能的特點,符合老年人的各項人體工程學。
4.2設計分析
改造后的公交車站主要分為三個空間,從左到右分別為大眾休息區、公共信息區和老年專用區組成。站臺的外墻主要使用玻璃幕墻為主,不僅可以為站臺內部提供大量陽光,同時也為站臺提供遮風擋雨的功能,為老年人提供最為舒適的環境。站臺設有三條道路可以穿過公交站臺,其中老年休息區的出入口處留有較寬敞的過道,以防產生擁擠狀況,同時也在大眾休息區的一側設有為年輕人提供的快速通道。公共信息區位于車站中央處,且內部暢通無阻,方便老年乘客和年輕乘客同時分流使用。
5設計與大數據的未來趨勢
本文對于大數據在適老化公交站臺設計的運用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公交站臺適老化設計的融入與改造提供新的設計方向,更好地應對我國現階段社會適老化問題嚴重的現狀,以緩解城市中巨大的交通壓力。
同時,由于時間、數據等方面的限制,本文無法對老年人進行更加細化分類,比較其出行行為及影響機制的不同。同時,由于調查數據僅包括老年人一天的出行日志,在一定程度上對老年人出行行為的代表性有所影響。
參考文獻:
[1]胡慧蘭.城市智能化公交站臺設計[D]華東理工大學設計與傳媒學院,2017.
[2]李維立,崔峰.未來天津智能公交站的應用方向研究[J].智慧交通,103-105.
[3]GregRucksandAlishaKuzma.Howbigdatadrive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EB/OL].[2012-09-16].http://thinkprogress.org/climate/2012/08/30/776631/how-big-data-drive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mobile=nc.
[4]田中直人.無障礙環境設計———刺激五感的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5]何欣,朱立珊.色彩在老年和戶外設施中的應用[J].原創實踐,2018.
[6]S.C.Wirasinghe,NadiaS.Ghoneim.SpacingofBus-stopsforManytoManyTravelDemand.TransportationScience.1981.25(7):54-57.
[7]馮建喜,楊振山.南京市城市老年人出行行為的影響因素[J].地理科學進展,2015,12.
[8]甘為,胡飛.城市現有公共交通適老化服務設計研究[J].南京藝術
作者:張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