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8月07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本文針對目前民俗食品發展的趨勢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傳統教學模式的現狀,提出科學加工、品牌建設、營養健康發展、旅游綠色發展、特色包裝、嚴格銷售把關、融入課程思政的創新優化配置,以促進民俗食品的創新發展,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地方工業經濟發展。
關鍵詞:民俗食品;創新;課程思政;發展
1前言
民俗食品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和食品工業的良好結合,我國有著豐富的民俗食品文化,這是先人代代相傳,留給我們的一份寶貴財富。同時民俗食品的加工發展也對我國食品產業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利于優秀民間文化藝術的發揚光大。[1-2]山東各地也具有悠久的民俗文化歷史,豐富的民俗食品是山東民俗文化的精華,具有較好的品牌帶動效應和市場前景。
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民俗食品需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的發展理念,堅守在“食安山東”的統領下,加強品牌建設能力,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定位。
目前各地高校都非常重視加強本科教育教學質量,許多高校也針對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積極的研究。[3-5]本著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遵循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原則,同時為提高課堂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豐富理論和實踐的教學形式,在培養學生的食品加工專業素質及創新思維和能力有積極的作用的食品工藝課程中,融入民俗食品文化的課程思政教育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2民俗食品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
(1)作為國內食品生產、消費的大省,山東省食品工業規模、出口總量等多項數據位居全國前列。但相對來看,目前我省民俗食品的發展規模仍然較低,其整體的利潤率和產品的科技附加值較低,使得銷售產品多為初級加工食品,包裝也相對簡單,市場競爭力不強[6-10],所以民俗食品的品牌建設及產業轉型升級都迫在眉睫。
(2)目前食品市場中,民俗食品已經逐漸成為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尤其是在眾多旅游地區。由于其本質具有多元化的特點,所以具有很大的經濟及文化開發的潛力,但是從目前市場中的民俗食品仍然存在開發不力的現象。
(3)目前對于民俗食品的加工、生產仍是小型加工規模為主,所以其加工銷售、原料把關、添加劑的使用及包裝流程都存在劣質情況,食品安全隱患大。
(4)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國外食品加工高新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為高校的食品課程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但在高校科研及教學中對于民俗食品的重視度不夠。
3創新發展及資源優化
為了促進民俗食品快速發展,保障食品安全,在山東省創建食品安全城市契機下,根據創新性發展的理念,健全民俗食品的品牌戰略體系,發揚傳統文化,提高山東省省份地位,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省份及城市形象。
(1)科學加工、開發潛力。融合科學加工方法,深度開發民俗食品的種類,增強食品品質,增加民俗食品的科技附加值。傳統的食品生產方式難以有效地應對市場環境的改變,要實現生產要素高度整合,形成產業標準化和品牌化。
(2)品牌建設、弘揚文化。在山東省創建食品安全城市中,積極推行民俗食品的新型有效品牌產品發展模式,以期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全力提升“食安山東”創建水平。創新驅動能夠整合各種創新資源和要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3)營養健康發展趨勢。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于食品的營養健康性更加關注,所以作為人們日常食品消費的新寵,民俗食品更應注重產品的設計開發的營養性、盡量采用綠色環保的加工方式,減少生產全過程對民俗食品營養性的破壞,逐步成為大眾日常飲食的重要選擇。
(4)旅游綠色發展。民俗食品本身就具有地區代表性,所以可以將民俗食品的生產發展與地區旅游產業緊密結合。在產品生產包裝等要更多融入旅游元素,在旅游宣傳等也更多與民俗食品結合起來。
(5)特色品牌包裝。在民俗食品的包裝形式上可以多樣化,實現食品和文化的有效結合,采用特色的包裝可以起到良好的宣傳發揚作用。另外在包裝上要盡量采用環保型、可食用性的新型材料。
(6)網絡銷售嚴格把關。在民俗食品的銷售環節中,各地相關部門還需加大檢查力度。另外目前網絡銷售也成為流行趨勢,所以對于網絡銷售的民俗食品的生產加工等環節還需及時出臺相應政策法規,嚴格把關。
(7)融入課程思政。在食品工藝類課程的理論及實踐教學中深度融入民俗食品的文化及工藝,是對民間傳統飲食文化的發揚,同時可以推動食品工業的發展,對發展地區經濟有著積極意義。
4結論
通過對民俗食品發展現狀的深度分析及創新模式的探索應用,可建立起一套切實可行的民俗食品發展模式,推動食品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增強企業競爭能力,提高食品安全城市的影響力及服務地方水平,同時還可促進高校的教學素質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袁瑾.淺論保健食品的民俗文化內涵[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6):25-27.
[2]朱賀琴.維吾爾族飲食民俗中的文化生態[J].農業考古,2012(01):243-248.
[3]FoxA.Frommoocstospocs[J].CommunicationsoftheACM,2013,56(12):38-40.
[4]劉海蘭,武荷嵐,顧牡等.堅持教學模式改革培養卓越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學,2013(12):31-34.
[5]成黎.食品原料安全與初加工食品質量安全控制———以新鮮蔬菜的質量控制為例[J].食品科學,2015,36(05):266-273.
[6]東方齊民.安全食品民族的質量與未來[J].中國食品,2010(16):1.
[7]王英莉.河北省民俗文化旅游資源概述[J].才智,2012(03):205.
[8]林華.錫林郭勒羊肉,來自內蒙古深處最珍貴的美食-記錫林郭勒綠色羊肉產品北京推介會[J].中國食品,2014(23):56-59.
[9]孟照宇.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安全問題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6(08):177-177.
[10]熊宇.食品安全監管的行政法之維[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版),2011,38(04):109-113.
食品方向刊物推薦:食品科學技術學報雜志(雙月刊)于1983年創刊,曾用刊名:北京輕工業學院學報;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本刊宗旨:刊物在立足原有的輕工行業特色的基礎上,以繁榮科學文化,促進學術交流,促進生產技術水平提高以及發現和培養人才為辦刊宗旨,是以輕工類科學技術研究為主要特色的學術理論性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