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年08月26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要】近年來,洪澤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路徑,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切實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發揮了有力科技支撐。
【關鍵詞】科技創新;大格局;農業技術;推廣
洪澤區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9%,成為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的重要引擎。大時代擁有大國夢,大農業催生大推廣。目前,以“四大”為特色的洪澤農業科技推廣創新,引領著全區農業邁上轉型升級的新臺階。
1立足需求,開展農業信息大發布
1.1召開技術需求發布大會
為進一步明確全區農業技術推廣導向,充分發揮科技內生引領支撐作用,洪澤區結合實施省、市農業重大技術推廣計劃,自下而上征集農業新型主體和一線生產的技術需求,經農業專家充分論證,圍繞優質高效種養、設施園藝生產、智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等重點領域,召開年度技術需求發布大會,每年發布20項左右農業重大技術(新品種、新模式)需求,引導全區農業技術推廣站、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推廣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模式),讓農業實用技術在千家萬戶落地生根。
1.2創建洪澤農業微信公眾號
自2017年10月開通以來,共發布各類資訊2000余條,訂閱用戶近1000人。
1.3開通農技耘后臺通道
2016年11月,江蘇省農技耘手機App上線以來,洪澤區充分發揮農技耘后臺發布信息的平臺作用,先后推送簡短扼要的農技信息、植保信息、供求信息等1500余條,成為繼技術明白紙、電視廣告、會議宣傳后重要信息發布渠道。
2依托載體,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大體系
2.1加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2017年以來,為推進科技與產業協同發展,江蘇省跨學科、跨部門、跨領域構建了22個江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洪澤區加入省現代農業稻麥和畜禽產業技術體系,建立了2個農業科技推廣示范基地。項目實施期間,洪澤稻麥綜合試驗示范基地每年實施完成新品種、新技術試驗、展示與示范55項(個,次),其中:完成稻麥新品種示范25個,新技術示范12項(次),新型物化產品示范9項(次),開展新技術儲備試驗7項次和高產攻關示范2項次。
江蘇現代農業(肉雞)產業技術體系,設有三個示范基地(場)分別為增旺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龍須港家庭農場和洪澤守松家庭農場,協同崗位專家開展肉雞雞白痢流行病學調查,協同崗位專家開展肉雞養殖全程消毒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集成肉雞場常用消毒藥物選擇方案、肉雞場常用消毒藥物使用方案、肉雞場消毒程序方案,制定《規模雞場消毒規范》。技術推廣覆蓋全區28個肉雞養殖場,技術推廣覆蓋率100%,技術服務與指導滿意度達96%。
2.2搭建農業科技創新平臺載體
目前,有兩個“國字號”農業科技園區落戶洪澤。位于洪澤湖畔的洪澤水產良種場,2006年成為國家級水產良種場。也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洪澤水產良種引種繁育中心、江蘇省洪澤湖增養殖科學試驗場和洪澤湖放流苗種基地、淮安市水產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江蘇省科技廳批準的全省首批建設江蘇省現代農業科技園——洪澤農業科技園區的主要建設單位。
近年來,該場加強與技術依托單位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著力推廣水產優良品種異育銀鯽“中科3號”和異育銀鯽“中科5號”,已累計繁育異育銀鯽“中科3號”苗種45億尾,推廣養殖面積200萬畝。異育銀鯽“中科5號”2018年引進并繁育成功,預計今年可繁苗2億尾。此外,該場還引進美洲鰣魚、澳洲龍蝦、沙塘鱧等水產名特新品種開展養殖試驗并推廣養殖。2017年4月18日,中國科學院宋微波院士工作站在淮安市洪澤水產良種場掛牌成立。2015年,洪澤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市唯一。
四年來,該區圍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打造高水平的農業園區,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獲批,是對洪澤區多年來農業發展成績的肯定,更為洪澤區農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經過幾年的持續發力,以綠色稻米、生態漁業、健康食用菌為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3上下聯合,集聚農業科教資源大推廣
3.1依托科研教學單位,實施掛縣強農富民工程實施省掛縣強農富民工程,依托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掛鉤扶持洪澤區家禽產業,繼續選擇《肉雞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與推廣》和《羊集約化養殖技術示范與推廣》兩個主攻方向,推進科教單位與洪澤區、科技與產業、駐村專家與示范戶三個“深度對接”。在關鍵農時開展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培訓,到基地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服務。通過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主推技術入戶率達100%,對接企業效益較上一年平均增長20%以上。
3.2創新推廣服務形式,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實施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和省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每年遴選213名技術指導員,通過包村聯戶的形式,培育和服務3200戶農業科技示范戶,農業“四新”技術推廣入戶率達96%。建設村級規范化農業科技服務站88個,補齊農技推廣最后一站,實現村村全覆蓋。
3.3推廣“農技耘”App,實現農技推廣服務零距離
江蘇農技耘云平臺2016年11月正式上線運行,為用戶提供“全天候、保姆式”在線農技服務,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米”洪澤區迅速宣傳發動,積極開展培訓,全力組織推進,基本實現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全覆蓋,新型經營主體重點人員全覆蓋,農民科技示范戶全覆蓋。目前,洪澤區農技耘注冊用戶9458人,占全區現有7萬勞動力的13.1%。,注冊人員數量位居全省縣(區)級第五。
3.4開展重大農技服務試點,發展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
2015年國家重大農技推廣服務試點項目在洪建立示范基地,與省農科院對接,通過專家服務站輻射帶動區域建設3個農技推廣服務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與技術服務,形成以主導產業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引導,通過技術示范、技術培訓、信息傳播等途徑開展工作的新型推廣服務體系。
2017年洪澤區成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深化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機制創新試點縣(區),是中央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區域。近年來,洪澤區圍繞水稻集中供秧、水稻機械化統防統治服務與機械施肥服務和稻谷機械烘干服務,強化需求導向與政府引導,探索建立政府與市場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農業公益性服務供給新機制。2017年以來,洪澤區通過試點項目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率提高40%以上,農業服務體系培育和全程服務創新發展全省領先;農業規模經營比重達77.6%,增長15.2%,帶動產業增效、農民增收達8000余萬元。
4創新方式,開展新型農村人才大培訓
4.1強化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培訓組織實施全國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和省基層農技人員培訓項目,對全區189名基層農技人員每兩年普遍輪訓一遍,加快知識更新步伐,提高服務效能。
4.2開展農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近三年開展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5526人,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
4.3開展職業農民學歷教育培訓
2010年-2018年共開展涉農中專班2044人,提升職業農民學歷和科技水平。2019年洪澤區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對標“三農”工作各項硬任務,組織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深入推進科技與農村、專家與農民、生產與生態三個對接,大力開展農業成果轉化應用、農業關鍵共性技術集成創新、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三項攻關,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和農業農村人才培養體系三大體系,切實提高洪澤區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
參考文獻
[1]呂迎春,樊廷錄,湯瑩.農業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的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9(2):47-49.
[2]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蘭玉杰.科技創新引領鄉村振興發展[N].學習時報,2019-05-13(004).
農藝師評職稱論文范文: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革新重要性及未來發展
在傳統體制下形成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并不完善,一系列的弊端問題日漸突出。在這種情況下探索新的改革方向,分析未來發展趨勢就顯得非常必要且關鍵。為此下面文章針對我國現階段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創新及發展趨勢進行了簡要闡述,希望能為其他業內人士提供一些有效參考和借鑒,從而促進整個農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借此取得理想的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