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6月14日 分類:農業論文 次數:
摘 要:小麥是會寧縣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2021年種植面積達4.267萬hm2,秸稈產量達14.08萬t。農民習慣把小麥秸稈當作燃料利用,不僅資源浪費,還污染環境。飼料化是經濟高效利用小麥秸稈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就小麥秸稈飼料化加工利用方式進行了探討,以期提高小麥秸稈利用率。
關鍵詞:小麥秸稈;利用方式;會寧縣
小麥是會寧縣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連年增加。但農民一直把小麥秸稈當作燃料利用,不僅污染環境、浪費資源,還影響農民的經濟收入[1]。近年來,會寧縣大力發展牛羊等養殖業,部分小麥秸稈被用作牲畜飼料。秸稈的組織結構中細胞壁占80%以上[2],粗蛋白僅占3%~7%[3],直接用小麥秸稈飼喂牛羊適口性差、利用率低。因此,小麥秸稈飼料化利用須經加工處理。目前常用的加工處理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方法[4-6]。
1 小麥秸稈飼料化利用前景分析
近年來會寧縣立足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草畜是第一產業”,連續10年開展草畜產業“促進年、提升年、標準年、質量年、效益年、鞏固年、優化年、提質增效年、全產業鏈建設年、高質量發展年”活動。為把會寧縣打造成甘肅省草畜強縣,全面推進“飼草基地化、養殖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管理規范化”,草畜產業發展呈現出規模持續擴張、質量穩步提升、效益日益向好的良好發展趨勢,成為帶動全縣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經過多年探索和發展,形成了適合會寧縣的畜牧業發展路子和草畜產業發展布局(即“小群體、大規模”“千家萬戶繁育、大場大戶育肥”及“一廊兩帶一區”的布局)。
通過政策扶持,對飼養母羊20只以上的養殖戶進行補貼。依托會寧縣肉羊產業發展項目和“甘味”肉羊產業集群項目,建設以郭城驛鎮為中心,輻射帶動河畔、土門、土高、劉寨、草灘、新塬、新莊、頭寨、漢岔等9個周邊鄉(鎮)的“十百千萬”肉羊產業工程,即每個社發展10家肉羊養殖戶,每個村發展1家年出欄100只的肉羊養殖場,每個鄉(鎮)建設2~3家年出欄1 000只肉羊的合作社,郭城驛鎮建設1家年出欄10萬頭肉羊的繁育場。形成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以農戶繁育、合作社育肥、企業收購的模式大力發展肉羊產業,全縣肉羊飼養量達330萬只。
同時,與北京雄特牧業有限公司合作,引進安格斯肉牛、西門塔爾肉牛等,對飼養母牛5頭以上的養殖戶進行補貼。截至2020年底共引進安格斯肉牛、西門塔爾肉牛等26 456頭。依托“糧改飼”等項目,會寧縣肉牛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全縣肉牛飼養量達21萬頭。會寧縣對牧草飼料的需求量隨著牛羊飼養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麥秸稈經飼料化利用加工廠處理可作為牛羊冬春季節的飼料,不僅可提高農民種植小麥的經濟收入,還可降低養殖戶的飼養成本,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2 小麥秸稈飼料化利用效益分析
2.1 經濟效益小麥秸稈是肉牛、肉羊的優質飼草,會寧縣小麥秸稈年產量達14.08萬t,按照市場價格580元/t計算,小麥秸稈飼料化利用可增加收入8 166.4萬元/年。
2.2 生態效益小麥秸稈飼料化利用可促進種養結合,牛羊糞便還田不僅可提高耕地質量、作物產量和農產品品質,還可避免秸稈焚燒造成的大氣污染。同時,牛羊糞便還施耕地可大幅減少化肥使用量,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基礎上實現高產高效,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生態效益顯著。
3 小麥秸稈飼料化加工利用方式
3.1 微貯第一步:建微貯池。選擇地勢向陽,高燥、排水容易、土質堅硬、離牛羊舍較近的地方,建深3.2 m左右的微貯池,微貯池長、寬根據養殖規模合理調整,以貯放2~3個月的飼料為宜。第二步:制作菌種。3 g秸稈發酵活桿菌可處理1 t小麥秸稈。在水中充分溶解菌劑使菌種復活,水中加入白糖可提高菌種復活率。將復活的菌種與0.8%~1.0%食鹽水攪拌均勻。第三步:秸稈入窖。把小麥秸稈鍘至2~3 cm的小段,微貯池每放20~30 cm厚的秸稈后均勻噴灑菌液水,然后踩壓緊實,秸稈高出微貯池50~100 cm時封口。第四步:封窖。微貯池裝滿、踩壓后,在秸稈最上層均勻撒食鹽250 g/m2,蓋上塑料膜后壓土15~20 cm密封微貯池。第五步:飼喂。微貯小麥秸稈密封30 d后才能飼喂牛羊,可與其他飼料搭配飼喂,微貯飼料用量應慢慢增加,牛、羊飼喂量分別為15~20 kg/d和1~3 kg/d。
3.2 氨化氨水可使小麥秸稈形成醋酸銨和乳酸銨,從而軟化小麥秸稈。氨化也可提高小麥秸稈的適口性和營養價值,操作簡單、成本低、效益高、養殖戶使用方便,可大規模推廣[7]。
第一步:建氨化池。選擇地勢向陽、高燥、排水容易、土質堅硬、離牛羊舍較近的地方建氨化池。第二步:配制尿素溶液。30 kg水+2 kg尿素充分溶解后,可氨化100 kg秸稈。第三步:秸稈入池。把小麥秸稈鍘至2~3 cm長的小段,裝入池中,邊裝邊均勻噴尿素溶液,并踩壓緊實。第四步:封池。秸稈高出地面0.5 m后蓋上塑料布封口。第五步:飼喂。氨化飼料不同季節發酵時間不同,夏季發酵10 d、春秋季發酵20 d、冬季發酵50 d方可開池飼喂。開池后待氨氣味揮發干凈后再飼喂牛羊,同時把發霉的飼料從窖中取出。氨化秸稈搭配各種精飼料或其他飼料添加劑飼喂效果更好,先少量飼喂,待牛羊適應后再正常飼喂。牛、羊的飼喂量分別為15~20 kg/d和1~3 kg/d。3.3 石灰水堿化利用石灰中的堿類物質促使秸稈纖維內部的氫鍵變弱,促使部分木質素和半纖維素溶解,從而提高秸稈消化率和適口性。第一步:配制生石灰溶液。生石灰3 kg或熟石灰4 kg,加水200~250 kg,濾去灰渣即可配制成石灰水溶液。
第二步:石灰水堿化秸稈。將鍘至2~3 cm長的小麥秸稈在石灰水溶液中浸泡3~5 min后撈出,晾24 h后飼喂牛羊。石灰水溶液中加入0.5 kg食鹽可提高適口性。撈出的秸稈不必沖洗,石灰水溶液可連續使用2~3次。牲畜食用石灰水堿化后的秸稈,消化率可提高15%~20%,羊的采食量可提高20%~30%。
經石灰處理后秸稈中鈣含量增高,鈣磷比達4∶1~9∶1,因此飼喂生石灰堿化處理的秸稈時,應注意補充磷元素,維持日糧鈣磷平衡。3.4 NaOH溶液處理法將鍘至2~3 cm長的小麥秸桿在1.5%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浸泡0.5~1 h,撈出后放在水泥地上晾0.5~2 h,然后在10 ℃左右的條件下堆放3~6 d后飼喂牛羊。飼喂NaOH溶液處理的小麥秸稈時,牛羊消化率與NaOH用量正相關,每100 kg秸稈的NaOH用量在6 kg以上時,才能提高秸稈消化率。用NaOH溶液處理秸稈12 h,無氮浸出物和粗纖維的消化率最高。用經NaOH溶液處理的秸稈飼喂牛羊,優點明顯,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羊采食經NaOH溶液處理后的秸稈,飲水量及排尿量均有所增加,且隨尿液排出了大量鈉,污染了土壤,使局部土壤發生鹽堿化。秸稈經NaOH溶液處理后,粗蛋白質含量并沒有提高。NaOH溶液處理小麥秸稈的過程較為繁雜,且NaOH溶液的腐蝕性強,處理過程中安全風險較高。
4 加強小麥秸稈飼料化利用的建議
一是提高機械打捆技術水平。設立專項經費,加大相關機械研發力度,解決小麥秸稈飼料化利用打捆效率低等問題,從而提高秸稈利用率,為廣大農民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8-9]。二是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對養殖合作社和養殖大戶購買打捆機、粉碎機等農業機械設備進行財政補貼,并提高補貼比例,解決養殖戶資金緊缺的問題。此外,出臺小麥秸稈利用相關政策,加快推進小麥秸稈飼料化利用。
5 結束語
小麥秸稈飼料化利用不僅可提高農民的收益,還可減輕環境污染,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通過微貯、氨化、石灰水堿化法和NaOH溶液處理法等方式加工處理小麥秸稈,可顯著提高小麥秸稈利用率。
參考文獻:
[1] 段珍,張紅梅,張建華,等.農作物秸稈飼料研究進展[ J ].糧食與飼料工業,2017(2):40-43.
[2] 徐春厚.秸稈生物處理技術應用現狀[ J ].飼料博覽,2000(5):41-42.
[3] 黃浩,雷廷宙,胡建軍,等.農作物秸稈細胞壁成分對其干燥過程的影響[ J ].河南科學,2005,23(2):221-223.
[4] 朱財.農作物秸稈飼料的加工及利用的新技術[ J ].養殖技術顧問,2011(5):82.
[5] 何春霞,傅雷鳴,熊靜,等.不同表面處理對麥秸稈結構和性能的影響[ 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6,39(2):325-331.
[6] 張巍.飼料的生物加工調制技術[ J ].農民致富之友,2016(12):279.
[7] 薛其榮,李興如.氨化秸稈飼喂牛羊[ J ].現代畜牧科技,2016(2):56.
[8] 白玉寶,馮應建,潘紅梅.提高作物秸稈利用率的途徑研究[ 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9(12):45-47.
[9] 甘肅省秸稈飼料化利用現狀及對策[ J ].甘肅農業,2017(11):18-20.
作者:牛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