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1月20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是中華民族在特殊的生存環境下,從事軍事活動時所創造的一種物質和精神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豐富的兵學文化構成了中國軍事文化的主體內容,兵儒文化合流形成了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深刻的思想內涵,多姿多彩的戰爭文學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 文章立足于《 三國演義 》和《 水滸傳 》英譯本中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譯介情況,參照譯介學理論,旨在研究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在轉換過程中文化信息的失落、變形、增添、延伸等現象,從而找出中國古代軍事文化在對外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相關對策。
一、譯介學
譯介學在比較文學中是指對文學交流中翻譯的研究,以前多從媒介學出發,現在則多從比較文化的角度出發,對文學翻譯和翻譯文學進行研究。 翻譯是促成不同民族文學間產生影響的媒介方式之一,屬于文字媒介。 譯者也與“個人媒介者”往往重合。
翻譯研究的“文化轉向”以及文化研究的“翻譯轉向”,給譯介學帶來了新的理論活力和動力,擴展了譯介學的理論視野和研究范圍; 特別是比較文學領域的“文化轉向”,促使譯介學更加自覺地關注文學譯介文化方面的問題。 這是比較文學的發展對翻譯研究提出的要求,也是譯介學研究的深化。
二、文學典籍文本譯介評析
本文通過典籍分析法,對中國文學典籍英譯本的不同版本進行分析選擇,了解和解讀不同版本對中國文化的譯介; 文獻調查法,利用中國知網(CNKI)查閱相關論文,了解目前國內對古代典籍的翻譯和評論文獻等情況; 案例研究法,對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軍事任務和戰爭戰例兩個方面進行案例分析,分析古代軍事文化的譯介現象。
(一)軍事人物
軍事人物譯介部分,主要研究書目為《 三國演義 》和《 水滸傳 》兩部文學典籍。 這兩部典籍中描繪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下面將通過相貌、軍事才能、品德等分析書中的軍事人物。
【例1】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云長義釋曹操
操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于馬上仰面大笑不止。 諸將問曰:“丞相何故大笑? ”
CHAPTER 50. Zhuge Liang Foresees The Huarong Valley Episode; Guan Yu Lifts His Saber To Release Cao Cao.
Seeing the thickly crowded trees all about him, and the steep hills and narrow passes, Cao Cao threw up his head and laughed.
Those about him asked, Why are you, Sir, so merry?
【賞析】
原文中曹操于馬上“仰面大笑不止”用于表達曹操無比高興、狂妄自大之情,他認為周瑜、諸葛亮的才能也不過如此。 “laugh”只不過是英語中表達笑的普通用詞,不能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因而譯者在下文中將“丞相何故大笑”譯為“why are you, Sir, so merry”。 “merry”在英語中的意思為“cheerful, jolly”,能夠明確解釋曹操當時的心情,比較恰當。
(二)戰爭戰例
戰爭戰例譯介部分,主要研究書目為《 三國演義 》和《 水滸傳 》兩部文學典籍。 在這兩部典籍中,《 三國演義 》共描繪了40多場戰爭,有的寥寥數筆,有的長篇累牘,但給人的感覺總是繁簡得當,各有特色,富于變化,絕少雷同。 文章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通過對照譯文、分析譯文,研究戰爭戰例中出現的文化負載詞、特殊文化意象的處理是否發生丟失、增添、延伸等現象。
【例2】
沮授曰:“我軍雖眾,而勇猛不及彼軍; 彼軍雖精,而糧草不如我軍。 彼軍無糧,利在急戰; 我軍有糧,宜且緩守。 若能曠以日月,則彼軍不戰自敗矣。 ”
Then Ju Shou once more opposed any hasty movement, saying, "Though our soldiers are many, they are not so bold as the enemy. However, veterans as are the enemy, they have not ample supplies. Therefore they will wish to force on a speedy battle, while our policy is to hold them off and delay. If we can keep from a decisive battle long enough, the victory will be ours without fighting."
【賞析】
譯文中對“彼軍雖精”的翻譯是“vereran”一詞,此處為譯介過程信息的丟失。 在我國古代有“精兵良將”一說,意指訓練有素、戰斗力強的士兵。 “vereran”意思是“someone who has been a soldier, sailor etc in a war(參加戰爭的士兵)”。 原文中的“急戰”和“曠以日月”在譯介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闡釋,“speedy battle”中“speedy”的意思是“happening or done quickly or without delay”,“keep from a decisive battle”中“decisive”的意思是“definite and clear in a way that leaves no doubt”,基本傳達了軍事交戰雙方戰爭策略是急戰還是持久戰的軍事文化選擇,達到了較好的傳播目的。
三、問題與對策
中國古代軍事文化典籍(如《 孫子兵法 》《 三國演義 》《 水滸傳 》等)的譯介過程中存在一些翻譯文學方面的普遍問題。 由于漢語語言詞匯的獨特性,一般外文譯品無法精準地將其表達出來。 究其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文化問題。 這也表明翻譯中的文化問題會造成中國古代軍事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出現文化缺失或誤解,需要譯者不斷完善。 準確無誤地傳達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文學典籍的譯者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首先,譯者需要對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進行全面的了解,在遇到具體難點時,要及時查閱相關資料。 古代軍事文化,多體現在詞語層面上,即文化負載詞,而不是體現在句法層面上。 翻譯涉及歷史文化的詞語,必須了解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系統及其子系統,了解它們在歷史長河中的流變。
其次,譯者需要采取適當的翻譯策略。 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導致承擔其獨特文化習俗的文化負載詞不容易被族外讀者了解和接受,這就需要譯者在不同民族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即采取適當的翻譯策略,傳遞其中的文化信息,促進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 譯者應靈活準確地運用直譯、直譯加補述法、直譯加注法、意譯、釋譯、形象替換等多種翻譯方法和各種文化補償手段,忠于原文特有文化表達,讓譯文讀者可以體會原汁原味的語言。 另外,譯者要從翻譯與文化的角度考慮翻譯策略。
適當地運用異化譯法有利于譯入語的文化建構。 因此,在對中國古代軍事文化典籍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可以用異化譯法處理原文中涉及歷史文化的部分,尤其當這些歷史文化多存在于自成體系的名詞術語中時。 如果采用歸化譯法,就會出現文化缺失,導致讀者不能體會原文特有文化。 當然,譯者在采用異化譯法的時候也要考慮讀者的理解與接受程度。
最后,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當適當采取解釋性增譯,否則譯文讀者將不能完全理解原文。 如解釋性增譯效果并不理想,就要適當增加注解。 在涉及讀者理解的地方,應多采用歸化譯法。 例如,在《 水滸傳 》譯文中,賽珍珠(Pearl S. Buck)采用文獻型翻譯,保留了原文的語言形式和風格,使讀者能夠從譯文語言中領略中國的文化特色,但是對原文中文化氣息很濃的詞匯,如果沒有相應的注釋翻譯和解釋,讀者還是很難理解其內涵。 沙博里(Sidney Shapiro)采用工具型翻譯,充分結合等功能翻譯和異功能翻譯,既盡量保持原文的文體特點,又盡量照顧譯入語人群的閱讀習慣,取得了理想的翻譯效果。
社科方向評職知識:社科著作多少字數可以出版
四、結語
英譯本的中國古代軍事文化跨文化傳播是軍事外宣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國軍事需要借助跨文化傳播來擴大其影響力,增強其實力。 我國軍事對外宣傳借助內外語境,重視跨文化傳播“文化性”的詮釋。 在策略上以增強我軍軟實力為宗旨,以創新思維為傳播理念; 在符號編碼上以把握受眾接受心理為準則。
參考文獻:
[1]魏莉.《水滸傳 》三個英譯本的比較研究:兼談文學翻譯中譯者的“創造性叛逆”[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19-222.
作者:馬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