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2月27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城市形象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當下,城市的歷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文化及其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每個人或群體以至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認同,民族精神的承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廊坊地處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帶,其歷史文脈傳承頗具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明珠璀璨。 截至目前,廊坊市已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項目22項、省級99項、市級234項,入選國家級項目總數居河北省第二; 同時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7名、省級47名、市級125名。 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夯實了廊坊文化的基礎。 本文將廊坊市的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進行結合,將廊坊地區非遺文化元素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中,通過對文創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強化廊坊的城市形象,使廊坊城市形象符號化,讓大眾更多地了解廊坊文化,從而對廊坊這個城市印象更加深刻。 本文以廊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為前提,將廊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元素應用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可以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獨特性,同時也為廊坊非物質遺產在現代化社會的傳承提供新思路,帶動廊坊城市發展和為廊坊樹立更好的城市形象打下基礎。
【關鍵詞】廊坊; 非遺文化遺產; 文創產品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政策的重視和推廣,文化創意產業在中國日益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產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大眾對文化越來越重視,文創產品市場發展態勢向好,文化創意產業總體營收規模在不斷擴大。 許多帶有地方特色元素的文創產品設計不僅為我國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地方區域的文化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 因此發展區域文創產品設計,已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京津冀協同發展將以“一核、雙城、 三軸、四區、多節點”為骨架進行空間布局,構建以重要城市為支點,以戰略性功能區平臺為載體,以交通干線、生態廊道為紐帶的立體網絡。 其中河北保定、廊坊兩市與北京市、天津市共同構成中部核心功能區。 廊坊作為“四區”其中之一, 又恰好位于北京與天津城市連接線的中間位置,從這點看來,廊坊將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與天然優勢。
一、廊坊非遺文化研究
在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非遺文化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文化及其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每個人或群體以至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認同,民族精神的承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廊坊地處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地帶,其歷史文脈傳承頗具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明珠璀璨。 截至目前,廊坊市已成功入選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項目22項、省級99項、市級234項,入選國家級項目總數居河北省第二; 同時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7名、省級47名、市級125名。 這筆豐厚的文化遺產夯實了廊坊文化的基礎。
二、廊坊非遺文創產品的設計
習近平同志指出,“文化產業既有意識形態屬性,又有市場屬性,但意識形態屬性是本質屬性。 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堅持守正創新,確保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非遺的文創產品不等同于旅游紀念品,要守正創新,守正就是守住非遺文化的精神、守住精髓、守住精華; 創新就是緊跟時代、融入時代。 非遺產品的守正創新是在與受眾的互動中實現的,非遺文化文創產品的設計能夠感受到人們對非遺文創產品的愛好、品味和趣味,這種互動,推動著非遺文創產品的守正創新、弘揚光大。
非遺文化與文創產品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保護與傳承非遺文化的必然要求。 因此在今后的文創產品設計中,更要重視非遺文化元素的應用,讓文創產品設計更加鮮活、真實、多元化。
(一)造型與功能的創新
對于文創產品而言,產品的功能和造型往往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廊坊非遺文創產品缺乏創新,主要集中在市面上大多最常見的例如:手機殼、書簽、水杯、鑰匙扣、冰箱貼等產品上,形成了標準化的模板,并且存在粗制濫造、價格低廉、沒有設計缺乏創新、實用性不強等問題。 這樣的產品逐漸趨同,在市場上不能夠被吸引,從而造成廊坊非遺文創產品市場低迷。
廊坊非遺文創產品可以涵蓋家居日用品、文具、配飾等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的文化衍生品。 并面向不同的用戶群體進行調研分析,進一步細分,設計出使每個年齡層次的消費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產品。
通過實地考察、調查問卷以及資料搜集,對廊坊非遺文化進行梳理,將廊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元素應用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可以提升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文化獨特性。 本課題將廊坊的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進行結合,把廊坊非遺文化——焦氏臉譜中的圖案進行提取,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中; 把邢氏紙雕工藝與繪本立體書進行結合,挖掘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形成廊坊自己獨有的城市符號。
焦氏臉譜:至今已傳承七代的焦氏臉譜,以其明麗的色彩、精細的勾畫、生動的表情在臉譜界獨樹一幟,焦氏臉譜現在掌握的譜式有300多種,臉譜藝術價值深刻,既是一種歷史傳承; 也是對傳統工藝的挑戰,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既是中國的,又是世界的,迄今已經形成一種標示。 因此將焦氏臉譜的文化進行解析、歸納、凝練,并轉換成可以設計的元素,在圖形設計上以突出焦氏臉譜來表現其獨特性,采用寫意寫實的手法同現代設計方式相結合,保持臉譜形態特征更有神態意趣。 通過產品設計的方式賦予新的生命力,構建出一種具有文化意義的創新產品,在符合人們審美觀念的基礎之上,使產品的使用變得更加有內涵。
邢氏紙雕:將邢氏紙雕工藝與繪本立體書進行結合,將紙雕工藝的表現手法融入設計中,開發系列產品,在具有現代產品的基礎之上,保證產品的服務性和便利性。 更好地詮釋廊坊邢氏紙雕工藝的文化,使得用戶在體驗過程中,對挖掘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形成廊坊自己獨有的城市符號。 其次,廊坊除了邢氏紙雕、焦氏臉譜之外,還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像景泰藍工藝等等,將這些非遺文化及非遺工藝融入現代產品設計中,與大眾主流消費產品相結合,設計更多的系列化非遺文創產品,可以有效地起到對廊坊非遺文化的推廣,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品牌形象
眾所周知,在文創產品設計領域,故宮文創就是一個成功案例,2017年故宮文創總銷售量收入為1.4億元左右,成為同行的佼佼者。 故宮文創依托故宮資源,進行品牌化經營,在短短幾年內做成家喻戶曉的文創品牌,故宮文創產品,將文化滲透在吃、住、行、游、學、夠、娛的生活全要素之中,讓人們處處感受到文化、體驗文化。 因此廊坊非遺文創產品要想脫穎而出,就要從創意、設計等各個方面去提升品牌形象,從而提升消費者的認可度,使得廊坊城市形象更鮮明、更具生命力,同時也能帶給市民一種強烈的區域文化歸屬感。 從而提高廊坊城市形象的認可度與知名度。 因此,打造具有知名度等文創品牌,是當下和未來文創產品設計的當務之急。
三、廊坊城市形象設計研究
隨著當今社會中國經濟文化的日益發展,各個城市的面貌也越來越相似,當代城市出現了"千城一面"的發展困境。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注重城市形象的提升,因此,尋找各個城市的不同之處成為樹立城市形象,改變城市面貌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過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城市文化形象構建間的關系,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如何在城市形象構造中的運用,創造獨特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
以南京城市形象為例:南京城磚銘文帆布袋,該產品由“造磚”“筑城”文字和城磚銘文為設計元素的帆布袋不僅時尚清新又具有文藝范,體現了南京城墻深厚的文化內涵。 因此廊坊城市形象產品設計在造型上把廊坊非遺傳統文化中特色元素以符號化形式再設計,運用到城市形象設計,將會使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得到改善,廊坊城市也能因為具有更鮮明的城市形象,同時也能給市民帶來一種強烈的區域文化歸屬感,從而提高廊坊城市形象的認可度與知名度,使之更具發展潛力和競爭力,創造獨特的廊坊城市文化品牌形象。
四、未來展望及發展可能性及潛在的社會影響
非遺文化對社會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非遺承載著優秀傳統文化,中央也一再強調,要讓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 非遺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活態遺產,其特點是活態流變,只有進入時代、進入日常生活、進入尋常百姓家,才更有生命力和活力,并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因此非遺文化與文創產品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保護與傳承非遺文化的必然要求。 因此在今后的文創產品設計中,更要重視非遺文化元素的應用,讓文創產品設計更加鮮活、真實、多元化,受大眾所喜歡。 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大力推廣非遺文化,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紅紅,張巧,李卉.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金陵科技學院,2018.
[2]吳詩雨,貢子夜.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創產品設計研究[D].南京: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2019.
[3]田甜.基于非遺文化的動漫形象衍生品開發探究[J].今古文創,2020,(44).
[4]楊崢,黃訊.基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究[J].明日風尚,2018,(05).
[5]磨練.基于旅游紀念品及相關文創產品的設計策略[J].包裝工程,2016,(16).
作者簡介:王翠翠,女,中共黨員,2009年畢業于北京印刷學院動畫設計專業,現任燕京理工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群負責人,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藝術設計基礎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