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2月10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shù):
摘要: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原產(chǎn)于我國湖南地區(qū),是中國的傳統(tǒng)名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眾多的應用價值。為促使木芙蓉得到更加廣泛的利用,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簡要介紹木芙蓉的生物特性及主要品種,概述木芙蓉種質(zhì)資源引種栽培及利用研究現(xiàn)狀,并闡述其在園林種植、歷史文化以及環(huán)保、醫(yī)用、飲食、紡織、造紙等方面的多重應用價值。
關鍵詞:木芙蓉;種質(zhì)資源;引種栽培;植物應用
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又名芙蓉花、木蓮、三變花等,原產(chǎn)于中國湖南地區(qū),廣泛分布于黃河、長江流域,全國許多地區(qū)都有栽培。木芙蓉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密被星狀灰色短柔毛,葉大、互生,倒卵形至圓卵形。木芙蓉的花期為8-11月,是少數(shù)盛花時期在秋季的觀賞花卉,所以又有“拒霜花”的美稱。我國栽培木芙蓉的歷史非常悠久,據(jù)考證已有3000多年,戰(zhàn)國時期楚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就曾在《九歌·湘君》中對木芙蓉有過相關描寫。木芙蓉除具有十分良好的園林觀賞價值外,還具有非常多的實用價值。
木芙蓉既是優(yōu)秀的觀賞植物,又有良好的藥用價值。根、葉、花都可入藥,木芙蓉的花還可食用。古人還用木芙蓉的花漂染紡織品,稱為芙蓉帳。木芙蓉的莖皮纖維柔韌耐水,是造紙、紡織品的優(yōu)良原料,也可以可用來制作纜索。由此可見,木芙蓉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集觀賞、藥用、食用、紡織、造紙等多種用途為一體的優(yōu)良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1木芙蓉的觀賞特征及歷史文化
1.1木芙蓉的觀賞特征
據(jù)《中國植物志》第49(2)卷(1984年)記載:木芙蓉,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m。小枝、葉柄、花梗和花萼均密被星狀毛與直毛相混的細絨毛。葉卵狀心形,直徑10~15cm,常5~7裂,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具鈍圓鋸齒,上面疏被星狀毛和細點,下面密被星狀細絨毛,掌狀脈5~11條;葉柄長5~20cm,托葉披針形,長5~8mm,常早落。花單生枝端葉腋。
花梗長5~8cm,近頂端具節(jié);小苞片8瓣,線形,長1~1.6cm,寬約2mm,密被星狀綿毛,基部合生;花萼鐘形,長約3cm,裂片5枚,卵形,先端漸尖;花冠初白或淡紅色,后深紅色,徑約8cm,花5瓣,近圓形,基部具髯毛;雄蕊柱長2~3cm,無毛;花柱枝5個,疏被柔毛,柱頭頭狀。蒴果扁球形,徑約2.5cm,被淡黃色剛毛和綿毛。種子腎形,背面被長柔毛。花期8-11月[1]。
1.2木芙蓉的歷史記載
我國有記載栽培木芙蓉的歷史已超過3000年,歷史上關于木芙蓉的文字及繪畫等記載非常之多。 明代王象晉《二如亭群芳譜》中稱贊木芙蓉“此花清姿雅質(zhì),獨殿眾芳,秋江寂寞,不怨東風,可稱俟命之君子矣。[2]”明代文震亨《長物志》也說:“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若他處植之,絕無豐致。”又說“(芙蓉)宜寒江,宜秋沼,宜微霖,宜蘆花映白。宜楓葉搖丹。”花開之時水影花光,互相襯托,瀟灑有致,因此又稱“照水芙蓉。[3]”清代陳淏子《花鏡》中云:“芙蓉麗而開,宜寒江秋沼。[4]”
1.3木芙蓉的樹木文化
1.3.1文化典故。
五代時期后蜀國皇帝孟昶,因?qū)欏ㄈ锓蛉讼矏圮饺鼗ǎ瑸橛懟ㄈ锓蛉藲g心,曾頒發(fā)詔令使成都市民遍種芙蓉,并于都城城墻上廣植木芙蓉,于深秋之間盛開,蔚若云霞,燦若錦繡。北宋名臣趙抃在《成都古今集記》中曾記載道:“孟后主在成都城上,遍種芙蓉。每至秋,四十里如錦繡,高下相照,因名錦城”,成都自此時起便有了“蓉城”的美稱。
1.3.2描寫木芙蓉的詩歌。
木芙蓉作為中國傳統(tǒng)名花,芙蓉花常臨水而立,被稱為“照水芙蓉”,如美女臨水照妝,又因不畏寒冷,在眾芳衰敗之后凌霜而開,在古代文人眼中又有了凌霜不屈的君子品格,可比德于君子的冷傲品質(zhì)。因此,在文人騷客的筆下,木芙蓉姿態(tài)萬方又內(nèi)蘊品格,被贊頌視為美男、佳人的化身,歷代許多著名詩人都有許多贊頌芙蓉花的詩詞歌賦作品。戰(zhàn)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飲》:“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花盡木蓮開。”
宋朝蘇軾留下“溪邊野芙蓉,花水相媚好”的詩句及《和述古拒霜花》詩:“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倒是最宜霜。”宋代詩人劉埕說:“誰憐蕭瑟清秋后,能把柔姿獨拒霜。”王安石有《木芙蓉》詩:“水邊無數(shù)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抬青鏡欲妝慵。”
宋朝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辛勞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更憑青女流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宋代朱淑真《芙蓉》“滿池紅影蘸秋光,始覺芙蓉植在旁。賴有佳人頻醉賞,和將紅粉更施妝。”宋朝呂本中《木芙蓉》:“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猶勝無言歸桃李,平生開落任春風。”元朱徳潤題有《芙蓉花屏》詩:“芙蓉發(fā)靚妝,絕艷秋江邊。臨風拂羅幃,紅裳擁三千。”我國古代有大量的關于木芙蓉的詩歌留存,古人對木芙蓉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1.3.3關于木芙蓉的古代繪畫作品。
現(xiàn)今留存的關于木芙蓉的古代繪畫作品多為工筆花鳥畫,自唐代花鳥畫興起,到宋代達到巔峰,再到明清兩代繪畫作品,傳世的含木芙蓉元素的繪畫作品數(shù)量非常多。木芙蓉其花艷若荷花,又在霜降時節(jié)開花,笑傲霜天,且木芙蓉適宜種植于池畔、水濱,所以古畫中的木芙蓉常選紅蓼、蘆葦、荷花等水邊植物為伍,又或搭配叢菊等秋季花卉,也有在畫中添補珍禽、蜻蜓、游魚、蝴蝶等為點綴。
如最著名的宋徽宗趙佶《芙蓉錦雞圖》,繪有芙蓉、錦雞、蝴蝶、菊花,畫中一枝芙蓉從左側(cè)伸出,花枝上棲一只錦雞,右上角兩只彩蝶追逐嬉戲,左下角一叢秋菊迎風盛開。又如明朝畫家呂紀《秋鷺芙蓉圖》,此畫表現(xiàn)是秋天野外荷塘一隅之景。畫幅下端一片殘荷,幾簇菖蒲,荷塘邊一叢木芙蓉,裊裊而立,花枝舒展,粉白色的重瓣芙蓉盛放枝頭。
2木芙蓉的生態(tài)習性及植物分類
2.1生態(tài)習性
木芙蓉系原產(chǎn)我國湖南,在遼寧、河北、山東、陜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和云南等省區(qū)有栽培,日本和東南亞各國也有栽培。木芙蓉性喜光,稍耐陰,適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寒性稍差,在長江流域以南可長成3~5m高的小喬木,而露天種植在長江以北地區(qū)時,木芙蓉則有些類似宿根花卉,地上的莖葉會在冬天凍枯,在次年春天則從根部萌發(fā)出新的枝條并于當年秋天開花。木芙蓉適宜種植在土質(zhì)肥沃、濕潤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植株生長較快,萌蘗性較強,根系發(fā)達,具有十分強大的固土護坡的能力,對SO2抗性較強,對Cl2、HCl等污染性氣體也有一定抗性。
2.2植物學分類
2.2.1中國植物志分類。在《中國植物志》中,木芙蓉有2個分類:木芙蓉(原變型)(HibiscusmutabilisLinn.f.mutabilis)、重瓣木芙蓉(變型)(Hibiscusmutabilisf.plenus),本變型不同于原變型在于花系重瓣[1]。
2.2.2木芙蓉傳統(tǒng)品種。木芙蓉常見的傳統(tǒng)栽培品種花色有:紅芙蓉或重瓣紅芙蓉(花粉紅色,單瓣或半重瓣)、白芙蓉或重瓣白芙蓉(花白色,單瓣或半重瓣)、鴛鴦芙蓉(花色紅白相間)、七星芙蓉(花重瓣,多心組成)、酒醉芙蓉(花重瓣,初開白色后變?yōu)樯罴t色)。
3木芙蓉的品種開發(fā)研究概況
自古以來,成都一直保持著木芙蓉的栽培傳統(tǒng),木芙蓉于1983年被選定為成都市的市花,每年農(nóng)歷九月初九為市花市樹日。成都市在成都市政府南河畔建造了“拒霜園”,2013年在成都市植物園建造了“市花園”,并每年舉辦芙蓉花展。經(jīng)過十多年的研究,成都市園林科研所成功培育出了10余個木芙蓉新品種,解決了木芙蓉易落蕾和遭受病蟲害的問題,花期也有所延長,培育新品種的花期擴展至每年的6月中旬-11月下旬。
早花品種(6-9月):牡丹紅、牡丹粉、玉蕊。中花品種(9-10月):秋云、金秋頌。晚花品種(10-11月):醉紅。抗病蟲早花品種(6-9月):成都紫、彩霞、百日華彩。抗病蟲中花新品種(9-10月):錦蕊、錦碧玉、醉云[5]。齊鳴等[6]自2007年自成都植物園引種了16個木芙蓉品種進入浙中地區(qū),并對這16個品種的生態(tài)習性和觀賞特性進行了記錄。
4木芙蓉的引種栽培研究
木芙蓉原產(chǎn)于我國湖南地區(qū),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分布較廣泛,以成都、湖南地區(qū)最多,目前已在杭州、南寧廣泛引種[7-8]。木芙蓉在北方地區(qū)也有引種,最北在遼寧地區(qū)也有栽培記錄。北方露天栽培的木芙蓉莖葉部分多在冬季凍死枯萎,但根部能夠安全越冬,翌年又可正常發(fā)育開花[9]。浙中地區(qū)有學者經(jīng)過初步調(diào)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現(xiàn)存有5種木芙蓉品種,分別為單瓣木芙蓉、重瓣木芙蓉、紅花、白花和粉花木芙蓉,多栽植在公園、小區(qū)、市政道路路旁、山區(qū)等[10]。
5芙蓉花的繁殖技術研究
王國勝[11]自2000-2001年進行了木芙蓉品種的繁殖技術研究。結(jié)果表明:利用芽插技術可以提高扦插生根率,扦插效果最好的基質(zhì)為蛭石;植株長勢最好的為腐殖土基質(zhì);在夏季嫁接比其他季節(jié)的成活率更高,在嫁接之后10d進行剪砧最宜。
2007年,浙江杭州園林文物局引進了15個成都市植物園的木芙蓉品種,進行引種栽培和繁育研究。結(jié)果表明:所引種的15個木芙蓉品種在杭州的花期為9月底-11月底,引種植株生長健壯,花色艷麗且能順利越冬越夏,非常適應當?shù)氐臍夂蚝屯寥繹8]。濟南森林公園自2013年陸續(xù)引入了12個源自成都、杭州、長沙等地的木芙蓉品種,進行引種栽培及選育抗寒品種研究。結(jié)果表明:所引種的木芙蓉品種在濟南地區(qū)的長勢良好,可露地安全越冬[12]。
6木芙蓉的應用研究
木芙蓉是栽培歷史悠久的晚秋觀賞花木,在園林綠化中有著良好的園林美化和生態(tài)功能。同時,木芙蓉還是一種具有十分良好的經(jīng)濟價值的植物,具有食用、藥用和造紙等功能。
6.1園林美化功能
木芙蓉花色艷麗,是少有的在秋天綻放的花朵,而且木芙蓉耐水濕能力較強,適合叢植在水邊,通過水面的映照,可形成“芙蓉照水”的絕妙景觀;酒醉芙蓉等變色芙蓉花品種獨具特色,可以應用在學校、兒童公園等少兒活動場所,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增加對自然事物的求知興趣;木芙蓉也可在森林公園、江河湖泊的岸邊進行大面積種植,可形成毛主席《七律·答友人》文中所描繪的“芙蓉國里盡朝暉”的宏偉景象。
6.2生態(tài)功能
6.2.1固土護坡。木芙蓉的根系非常發(fā)達,側(cè)根先端可向土壤深處延伸,根系錯綜盤結(jié),可起到顯著的邊坡生態(tài)防護作用。將木芙蓉栽植于道路、水庫等的邊坡,可固持風化土層,增強邊坡的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13]。宋鳳鳴等[14]選取華南地區(qū)8種鄉(xiāng)土植物種子,進行邊坡客土噴播綠化試驗,以評價這8種鄉(xiāng)土植物的適應性及固土護坡的效果。結(jié)果表明:木芙蓉的生長速度符合邊坡綠化工程驗收的需求,而且具有綠化效果快、護坡效果顯著、種子易收集等優(yōu)點,適應于邊坡生態(tài)修復等水土保持工程,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6.2.2凈化大氣。木芙蓉的葉片正反面都長有纖細的絨毛,可起到吸滯煙灰粉塵,吸收、分解和固定污染氣體的作用,對PM2.5也可起到良好的滯留作用。木芙蓉對SO2的抗性很強,對Cl2與HCl也有一定抵抗力,是兼具觀賞特性和凈化環(huán)境作用的優(yōu)良綠化樹種,因此可應用于道路綠化和醫(yī)院、工業(yè)園區(qū)的綠化當中[15]。
6.2.3土壤修復功能。黃澤梅等[16]以木芙蓉扦插幼苗為材料,通過盆栽試驗,研究土壤不同程度鉛污染對木芙蓉幼苗生長、生理生化指標及鉛離子轉(zhuǎn)移富集特性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木芙蓉根系對鉛離子有較強富集能力,向莖葉轉(zhuǎn)移較少,可作為修復輕度、中度鉛污染的樹種之一。
6.3食用、藥用和造紙等功能
6.3.1食用功能。木芙蓉花不僅花色艷麗多變,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還具有食用價值。古代便有許多以芙蓉花為食材的菜譜流傳于世。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中曾記錄有一道菜名喚“雪霞羹”,便是以木芙蓉鮮花和豆腐為主材所制,其菜肴紅白相映,猶如雪霞爭輝,又具有清熱解毒和益氣養(yǎng)胃的食療作用[17]。
6.3.2藥用功能。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記載:“芙蓉花并葉,氣平而不寒不熱,味微辛而性滑涎粘,其治癰腫之功,殊有神效。[18]”張麗等[19]觀察了木芙蓉葉提取物在體內(nèi)以及體外的藥理作用。結(jié)果表明:木芙蓉葉提取物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和副流感病毒(HPIVs)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木芙蓉葉提取物在人體內(nèi)表現(xiàn)出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在一定濃度范圍內(nèi),抗病毒活性隨劑量的增大而增強。
6.3.3造紙、紡織功用。
木芙蓉的根莖具有豐富的植物纖維,可以用來紡織和造紙。據(jù)文獻記載,唐代女詩人薛濤曾經(jīng)用木芙蓉的莖皮造紙,再以芙蓉花染色,制成風靡一時的“薛濤箋”。趙菊梅等[20]提取木芙蓉莖皮中的天然植物果膠,然后用于針織羊絨面料的整理,研究面料整理前后的性能差異。結(jié)果表明:針織羊絨織物經(jīng)木芙蓉果膠整理后,顯著提升抗菌性能及防紫外線性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極高的抑制率。王珊[21]對木芙蓉的植物學特征、木芙蓉皮的纖維形態(tài)、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并進行手工紙抄造實驗。結(jié)果表明:所抄造木芙蓉皮紙紙面光滑細膩,可用作文化用紙,是一種良好的造紙植物原料。
7結(jié)論與討論
木芙蓉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集觀賞、歷史文化、藥用、食用、紡織、造紙等多種用途為一體的優(yōu)良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但目前來說,對木芙蓉的園林運用大部分僅僅局限于長江以南少部分地區(qū),長江以北地區(qū)應用很少。目前園藝界對木芙蓉的相關研究也較少,新品種的開發(fā)數(shù)量較少,繁殖栽培規(guī)模也較小[22]。對于木芙蓉需要更進一步研究與應用,一方面要加大引種力度,擴大引種范圍、收集更多的種質(zhì)資源,建立木芙蓉保種質(zhì)資源基因庫;另一方面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強化對芙蓉新品種的繁殖、栽培及日常管理措施的研究;更要對木芙蓉進行更加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如進行分子及基因水平的研究,促進芙蓉新品種的培育與推廣,從而使木芙蓉得到更加廣泛的利用。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
[2]明王象晉.二如亭群芳譜[M].1621.[3]明文震亨.長物志[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4]清陳淏子.花鏡[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79
[5]王瑩,劉慧琳,李方文.成都木芙蓉新品種及其推廣應用[J].園林,2017(11):62-65..
[6]齊鳴.15個木芙蓉品種在杭州地區(qū)的引種栽培與繁殖[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0(4):204-206.
[7]唐玉貴,陳爾.10個木芙蓉品種在南寧的引種試驗[J].西部林業(yè)科學,2008,37(4):80-82.
[8]齊鳴.15個木芙蓉品種在杭州地區(qū)的引種栽培與繁殖[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0(4):204-206.
[9]聶谷華,向其柏.木芙蓉的特性及園林應用研究[J].園藝與種苗,2012,(6):81-83.
[10]張永玉.浙中地區(qū)木芙蓉種質(zhì)資源調(diào)查及利用研究[J].現(xiàn)代園藝,2014,3:8-9.
[11]王國勝,劉川華,芙蓉花優(yōu)良品種的繁殖技術研究[J].西南園藝,2005(2):1-4.
[12]張凡,薛春榮,趙兵.木芙蓉引種馴化及抗寒良種選育研究[J].山東林業(yè)科技,2016,5:29-36.
[13]邾枝花,夏倫祝.木芙蓉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05,9(5):324-325.
[14]宋鳳鳴,劉建華,錢瑭,等.8種鄉(xiāng)土植物在邊坡植被恢復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6,8(14),(4):134-141.
作者:喬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