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年06月14日 分類:文學論文 次數:
【提 要】不同于拼音文字,漢字因其象形表意的特殊性,直至今日仍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所在。為解決這一難題,對外漢語教師們普遍選擇將漢字文化學的知識融入對外漢字的教學之中,以期提升漢字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效率。本文以論述對外漢字教學的概況為切入點,對將文化因素引入對外漢字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做了嘗試性分析,進而肯定了漢字的文化因素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 漢字 文化因素 對外漢字教學
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經過六十余年的發展,教學經驗愈加豐富,相關的研究論文數量也呈井噴式增長。盡管如此,由于漢字象形表意的特殊性,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仍是一項難點。當前,因漢字的文化因素在對外漢字教學中具有積極影響,很大一部分對外漢語教育者選擇將漢字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知識應用于對外漢字教學之上,使其成為對外漢字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
一、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培養
漢語學習者的漢語交際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盡可能多地了解中華文化,乃是對外漢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所在。其中,要培養漢語學習者的漢語交際能力,使其能夠流暢地用漢語進行溝通,首要的就是進行漢字的教授。
(一)我國對外漢字教學事業的概述
自 20 世紀 50 年代起至今日,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已有六十余年的發展歷程。其中,學術界對對外漢字教學的相關研究也愈發深入。著名學者施正宇等(2015)在《60 年對外漢字教學研究之研究》( 上 ) 一文中指出,對外漢字教學又稱“漢字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一般意義上指的是對母語非中文的人進行識字教育。總而論之,我國對外漢字教學事業的發展可大致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 20 世紀 50 年代起至 80 年代中期。
這一階段是對外漢字教學的摸索時期,從最初的對外漢字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深度捆綁,發展到學術界關于“語”與“文”先后順序進行激烈爭論,進而產生了一系列相對獨立的總結性文章。第二階段是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末。這一階段是我國整個對外漢字教學事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里,多場國際性對外漢字教學交流會相繼召開,一大批關于對外漢字教學的專著隨之問世。第三階段是 21 世紀至今對外漢字教學的快速發展階段。對外漢字教學相關的期刊論文與研究專著數量呈井噴式增長,整個對外漢字教學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二)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據獨特地位
對外漢語教學對教學者的整體素質要求極高,并且其在整個第二語言教學中占有著特殊地位。究其原因,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除了需要教授詞匯和語法之外,還有一項特殊的教學,即漢字文化因素的教學。漢字作為記錄漢語的獨特符號,其在整個漢語學習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換個角度看,如果教育者能夠在對外漢字教學中堅持適合的策略與方法,使漢語學習者的識字率得到明顯提升,就可以使他們的漢語交際能力得到顯著的強化,進一步提升學習者漢語學習的興趣,最終反作用于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達到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最終目標。
二、漢字的文化因素引入對外漢字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因為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所以作為教育者的對外漢語教師首要做的應是厘清對外漢字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了解與掌握漢語學習者在漢字學習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其次,由于漢字的文化因素是漢字學習時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所以教育者將以漢字為載體的相關文化因素引入對外漢字教學之中,以期助推對外漢字教學的發展。
(一)漢字本身特點的要求
與拼音文字直接記音不同,漢字的最大特點是象形表意,由于其讀音與字形之間幾乎沒有記憶特點,所以對漢語學習者而言,漢字便成為了他們最大的學習難點。不同于認知拼音文字只需簡單地掌握義和音的結合,學習者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需要實現包括音與義、音與形和形與義的三重結合。除此之外,在漢字的構字方面,組成的部件之間、筆畫之間的空間位置和組合方式千變萬化,其中的細微差別對于漢字學習者來說極難辨認,也因而難以識記與書寫。因此,對外漢字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應制定適宜的教授方法與策略,從而幫助漢字學習者更高效地認識、掌握漢字知識。
(二)漢字文化學知識對對外漢字教學有積極作用除詞匯、語音、漢字和語法四方面基礎知識的教學外,文化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內容。我們甚至可以說,前四方面的教學內容里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有文化因素。由于文化與漢字之間的關系又最為密切,故而漢字的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學習漢字的難度。對于對外漢語教育者而言,首先應明悉所教授漢字背后所蘊含的獨特文化知識,然后讓學生了解漢字與拼音文字相比所獨具的以形象意的特點,讓他們明確認識到漢字是一套具有很強特殊性的符號系統。
其次,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習者傳授漢字造字原理和方法、漢字偏旁部首的類別屬性、漢字字形的結構形式等知識,從而讓學習者明白所講授漢字的感情色彩轉換與意義范圍變化。例如,做文字游戲、猜謎語等與漢字文化知識相關的策略方法,可以應用到對外漢字教學之中。總之,對于不同特征漢字的教授,與漢字所蘊含文化因素相結合正逐步成為對外漢字教學的輔助手段,來幫助漢字學習者進行書寫與識記。
三、漢字文化知識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重要影響
在漢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漢字文化知識恰好能給予幫助。括而言之,漢字文化知識在對外漢字教學中有著重要影響,其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對漢字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影響在漢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中,對外漢語教育者對漢字文化知識進行準確地運用與解讀,可以使學習者清楚地找到其母語文字與漢字之間的異同點,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確立學習內容的難度等級。了解與學習漢字文化知識,也可以幫助漢語學習者高效地區分出漢字的字義與字形,進而提高識字的效率,減少漢字書寫與認讀的錯誤。
(二)對漢字學習者情感因素的影響漢字文化知識的運用不僅能夠減輕漢語學習者的學習難度,而且也會給漢語學習者的學習心理帶來積極的影響效果。相比于智力等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對外漢字教學與漢字文化知識能夠得到恰當地結合時,就會使漢字學習者對學習漢字產生好感,轉而改變心中所持有的漢字不易學的固有偏見,進而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毫無疑問,這些積極因素對漢語學習者的漢語學習有明顯的益處。因此,在漢字學習的過程中,教育者應提高漢字文化知識的利用率,培養學習者對漢字學習的興趣,增強其對漢字乃至中華文化進一步認識與探索的欲望。
(三)對漢字學習環境的影響漢字文化知識不僅能夠使學習者漢字學習的內部因素發生變化,也會對漢字學習的外部環境產生影響。在漢字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可以依據各個漢字本身所獨具的特點,將其與漢字文化知識巧妙地結合,并且制定出高效且有趣的教學方法。這樣能使師生的情緒更加放松,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進而保障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此外,隨著當今即時性社交軟件的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模式更是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傾向于使用文字進行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漢字學習者學習漢字的動力。
參考文獻
劉 珣 2000 《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張 旭 2011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與研究》,《學理論》第 17 期。
李運富 2014 《漢字的特點與對外漢字教學》,《世界漢語教學》第 3 期。
施正宇、呂文杰、范佳燕、房 磊 2015 《60 年對外漢字教學研究之研究》(上),《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 ) 第 1 期。
作者:陳小帆